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土地集约为内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带动着农村新社区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图书馆(室)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室);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108-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为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村社区的不断形成和文化设施的逐步完善,图书馆(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更加突出,正确认识图书馆(室)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对于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及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状况
(一)国家关于农村建设的方针与政策
在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文化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大,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与政策。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以保障农民文化权利的政策转向为契机,积极探索图书馆为农服务的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发展,赢得了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者前所未有的尊重。目前,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对于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没书读”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为农村文化主阵地的农村图书馆建设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氛围。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目标
通过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起初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早期服务定位与后期社会发展偏离所造成的相似困境,即“早期的服务定位往往倾向于‘为领导服务,为科研服务’”,而后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图书馆理念相去甚远,它使公共图书馆日益脱离社会公众的视野,或者受到社会公众的批评。同时,也使公共图书馆深深地陷入发展低谷。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为图书馆工作服务大众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虽然许多乡镇政府大都设有图书馆(室)或文化活动室,但距离广大农民的居住地很远,难于满足农民的需求。由于设在政府内,农民是“不太敢去”看书,加上经费运作困难,实际上大多数没有正常运行。随着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已经纳入地方政府惠农工程。笔者认为,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自管自用和自助读书为主,促进农民读书用书的公益性组织(微型图书馆),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书馆,应集多种文化服务功能于一体。
(三)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兴起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后,2007年,民政部下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验方案》。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经营集约化水平,加大了农村土地的整理力度,开始进行新农村村居建设,农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人口密集地区,采取撤村建社区,由若干个建制村合并成为一个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之内;二是在人口稀少地区,采取鼓励和帮助自然村或建制村的农户向新开辟的社区集聚,小型社区几十户,中型社区上百户,大型社区上千户。不管哪种模式,都突出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即建有图书馆(室)、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文化设施。社区图书馆(室)由政府建设,村民自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家书屋”的升级版。在馆藏投入体制上各地情况不一,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采取了政府办馆、联合办馆、民营公助、外援办馆及个人办馆等方式。在管理机制上采取了公派专职或兼职人员,也有个体经营、差补自筹,托管、代管、选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文化功能
(一)以图书为载体,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农村用户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识也较为落后,许多地方社会风气不好,如不赡养父母、不尽孝道等社会公德教育缺失较为突出,封建迷信活动频繁,赌博成风等现象比较严重,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应以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积极推广科学知识,努力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乡风民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普遍缺乏对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为此,图书馆可以引导农民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土地流转、城乡低保、新农合、农转城、农民工权益等涉农政策的学习,增强其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落实。
(二)以环境为平台,提高农民科技信息利用能力
农民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依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和耕作方式。调查表明,农户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民的平均就业率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也呈正相关关系。图书馆工作可以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强农民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认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学科技、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向农民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当地和外地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信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避免盲目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
(三)以服务为手段,推进主流文化入村服务
建设图书馆(室)的根本目的是充实农民的头脑,提高其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实际行动。可在村镇口、便民店、医疗所、文化广场等人口聚集的场所设立流动书架,让村民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可以看书、读报,把先进文化灌输和渗透到每个村民的心里。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不管需求,只管馆藏”的索然无味的做法,采用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才能提起农民们的学习兴趣。
三、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方向
(一)建设成为农民的精神文明阵地
在传统村落中,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渴求知识的途径相对偏少。而在新型的农村社区中,村民居住集中,图书馆(室)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设备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重要文化设施机构,有着其他机构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能够繁荣农村社区文化,而且是开展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把图书馆(室)建设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把图书报刊、学习环境、电子阅读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以积极向上的馆藏书刊教育村民,以健康科学的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帮助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与生产观念,满足他们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图书馆(室)可通过书刊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矫正道德观的扭曲,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打造成为农民的素质教育中心
在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的贫困率最高,达到21.3%,而中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贫困率只有7%~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加剧、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储备新技能已成为现代农民的标志。如今农村的中小学都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庄的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削弱,图书馆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担负起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以书育人的重任,成为农民“身边的学校”和培育学习型农民的基地,逐步形成社区村民素质教育的中心。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图书馆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终身教育的学校”和“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新环境下农民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社会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具有地域属性的农村社区图书馆,理所当然肩负着上述职责,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主要面对社区农民,其教育的目的、内容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农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室)所创造的浓厚文化氛围,可吸引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整个社区村民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成为农民的信息交流中心
图书馆(室)在提供读书学习、文化休闲功能的同时,也成为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为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联系农民和书籍的桥梁,农村图书馆是传播科技信息、利用科技文献资源的重要阵地。社区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区村民提供与其生活和生产相关的信息。从服务内容看,社区信息服务包括相当广泛的主题,如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医疗卫生、法律、农业生产管理、务工求职等。在社区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的引荐服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图书馆(室)对目前农村社区内妇女、儿童、老人等读者群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不仅担负着沟通社会组织和社区农民联系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增进社区农民交往的桥梁,可根据社区农民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信息,为社区村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培养有文化、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四)营造成为农民的休闲娱乐中心
休闲娱乐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室)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其广泛的文化服务功能,为社区农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进行有益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可以利用农闲的春冬季节,为农民们提供一个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休闲舒适的场所,一个能在其中促进交流、改善邻里关系、增进彼此联系、修养性情与提升活品质的祥和、欢乐的环境。社区图书馆(室)还可以通过举办灵活多样的看书读报、歌舞活动、诗歌朗诵、书画学习以及各种专题讲座、展览、优秀图书报刊推介会、读书座谈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吸引社区村民到社区图书馆(室)来参加活动,使之成为社区村民休闲娱乐的中心,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氛围。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未形成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真正需求,图书馆服务规模和水平一直处于低下的状况,这使得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图书馆(室)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明晰的图书馆服务路径。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权利保障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解决公众服务基本的社会责任、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广大农民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交流市场信息和致富经验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武晓丽.对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村图书馆调查为例[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7).
[2]范并思,黄欣.社科情报服各与保障信息公平[J].情报资料工作,2010,(6).
[3]席晓南.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世纪桥,2009,(1).
[4]张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2006,(6).
[5]刘丽.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农民的角色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11).
[6]刘玲.试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学之友,2010,(8).
[关键词]图书馆(室);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108-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为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村社区的不断形成和文化设施的逐步完善,图书馆(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更加突出,正确认识图书馆(室)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对于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及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状况
(一)国家关于农村建设的方针与政策
在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文化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大,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与政策。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以保障农民文化权利的政策转向为契机,积极探索图书馆为农服务的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发展,赢得了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者前所未有的尊重。目前,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对于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没书读”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为农村文化主阵地的农村图书馆建设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氛围。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目标
通过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起初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早期服务定位与后期社会发展偏离所造成的相似困境,即“早期的服务定位往往倾向于‘为领导服务,为科研服务’”,而后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图书馆理念相去甚远,它使公共图书馆日益脱离社会公众的视野,或者受到社会公众的批评。同时,也使公共图书馆深深地陷入发展低谷。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为图书馆工作服务大众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虽然许多乡镇政府大都设有图书馆(室)或文化活动室,但距离广大农民的居住地很远,难于满足农民的需求。由于设在政府内,农民是“不太敢去”看书,加上经费运作困难,实际上大多数没有正常运行。随着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已经纳入地方政府惠农工程。笔者认为,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自管自用和自助读书为主,促进农民读书用书的公益性组织(微型图书馆),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书馆,应集多种文化服务功能于一体。
(三)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兴起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后,2007年,民政部下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验方案》。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经营集约化水平,加大了农村土地的整理力度,开始进行新农村村居建设,农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人口密集地区,采取撤村建社区,由若干个建制村合并成为一个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之内;二是在人口稀少地区,采取鼓励和帮助自然村或建制村的农户向新开辟的社区集聚,小型社区几十户,中型社区上百户,大型社区上千户。不管哪种模式,都突出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即建有图书馆(室)、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文化设施。社区图书馆(室)由政府建设,村民自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家书屋”的升级版。在馆藏投入体制上各地情况不一,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采取了政府办馆、联合办馆、民营公助、外援办馆及个人办馆等方式。在管理机制上采取了公派专职或兼职人员,也有个体经营、差补自筹,托管、代管、选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
二、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文化功能
(一)以图书为载体,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农村用户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识也较为落后,许多地方社会风气不好,如不赡养父母、不尽孝道等社会公德教育缺失较为突出,封建迷信活动频繁,赌博成风等现象比较严重,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应以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积极推广科学知识,努力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乡风民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普遍缺乏对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为此,图书馆可以引导农民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土地流转、城乡低保、新农合、农转城、农民工权益等涉农政策的学习,增强其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落实。
(二)以环境为平台,提高农民科技信息利用能力
农民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依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和耕作方式。调查表明,农户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民的平均就业率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也呈正相关关系。图书馆工作可以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强农民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认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学科技、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向农民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当地和外地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信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避免盲目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
(三)以服务为手段,推进主流文化入村服务
建设图书馆(室)的根本目的是充实农民的头脑,提高其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实际行动。可在村镇口、便民店、医疗所、文化广场等人口聚集的场所设立流动书架,让村民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可以看书、读报,把先进文化灌输和渗透到每个村民的心里。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不管需求,只管馆藏”的索然无味的做法,采用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才能提起农民们的学习兴趣。
三、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方向
(一)建设成为农民的精神文明阵地
在传统村落中,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渴求知识的途径相对偏少。而在新型的农村社区中,村民居住集中,图书馆(室)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设备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重要文化设施机构,有着其他机构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不仅能够繁荣农村社区文化,而且是开展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把图书馆(室)建设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把图书报刊、学习环境、电子阅读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以积极向上的馆藏书刊教育村民,以健康科学的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帮助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与生产观念,满足他们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图书馆(室)可通过书刊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矫正道德观的扭曲,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打造成为农民的素质教育中心
在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的贫困率最高,达到21.3%,而中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贫困率只有7%~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加剧、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储备新技能已成为现代农民的标志。如今农村的中小学都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庄的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削弱,图书馆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担负起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以书育人的重任,成为农民“身边的学校”和培育学习型农民的基地,逐步形成社区村民素质教育的中心。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图书馆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终身教育的学校”和“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新环境下农民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社会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具有地域属性的农村社区图书馆,理所当然肩负着上述职责,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主要面对社区农民,其教育的目的、内容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农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室)所创造的浓厚文化氛围,可吸引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整个社区村民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成为农民的信息交流中心
图书馆(室)在提供读书学习、文化休闲功能的同时,也成为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为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联系农民和书籍的桥梁,农村图书馆是传播科技信息、利用科技文献资源的重要阵地。社区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区村民提供与其生活和生产相关的信息。从服务内容看,社区信息服务包括相当广泛的主题,如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医疗卫生、法律、农业生产管理、务工求职等。在社区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的引荐服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图书馆(室)对目前农村社区内妇女、儿童、老人等读者群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农村社区图书馆(室)不仅担负着沟通社会组织和社区农民联系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增进社区农民交往的桥梁,可根据社区农民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信息,为社区村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培养有文化、用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四)营造成为农民的休闲娱乐中心
休闲娱乐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室)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其广泛的文化服务功能,为社区农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进行有益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可以利用农闲的春冬季节,为农民们提供一个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休闲舒适的场所,一个能在其中促进交流、改善邻里关系、增进彼此联系、修养性情与提升活品质的祥和、欢乐的环境。社区图书馆(室)还可以通过举办灵活多样的看书读报、歌舞活动、诗歌朗诵、书画学习以及各种专题讲座、展览、优秀图书报刊推介会、读书座谈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吸引社区村民到社区图书馆(室)来参加活动,使之成为社区村民休闲娱乐的中心,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氛围。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未形成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真正需求,图书馆服务规模和水平一直处于低下的状况,这使得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图书馆(室)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明晰的图书馆服务路径。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权利保障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解决公众服务基本的社会责任、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广大农民了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交流市场信息和致富经验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武晓丽.对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村图书馆调查为例[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7).
[2]范并思,黄欣.社科情报服各与保障信息公平[J].情报资料工作,2010,(6).
[3]席晓南.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世纪桥,2009,(1).
[4]张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2006,(6).
[5]刘丽.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农民的角色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11).
[6]刘玲.试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学之友,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