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鸣究其原因 也许在心不在耳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人耳主观感受到声音的一种症状。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特殊的声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锐的哨声等,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耳鸣虽仅仅是发生在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但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具体来讲,耳鸣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耳部疾病 如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导致阻塞,耳膜充血、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发生病变的一侧,且音量较低,有节律,如“隆隆”“轰轰”的声音。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 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症的人常出现耳鸣,其音量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另外,身体虚弱时,也会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不良而引起耳鸣。祖国医学认为这是肾虚的表现。
颈部疾患 颈部肿痛或患有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程度的轻重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中毒症状 常用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
噪音损伤 短暂的强噪音或长期反复的噪音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症状。
总结起来,耳鸣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即功能性和器质性(机体某一器官或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其中前者居多。所谓“功能性”,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病变,这种情况困扰着绝大多数耳鸣患者。究其根本,也可以说与人们对不明原因的恐惧有关。功能性耳鸣,因为查不到病理原因,患者仍容易停留在关注耳鸣,寻找原因的阶段。这样,耳鸣就成了心病,症状往往不减反增。
忽视它 耳鸣并非难以克服
耳鸣算不上特别严重的疾病,但由于它太顽固,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日常生活。
形成睡眠障碍 调查表明,耳鸣引起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干扰患者入睡。一旦耳鸣患者已入睡,极少被耳鸣声吵醒,但醒来后,耳鸣又会立即出现。
引起个性变化 耳鸣可进一步引起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甚至形成一种强迫观念,改变患者原有的个性,表现为喜欢离群独处,回避社交,沉默寡言。有的患者甚至以耳鸣症状为核心形成了强迫观念,拒绝任何治疗措施。
导致抑郁症 耳鸣导致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抑郁症。据统计,耳鸣引起精神紧张的概率达89.3%,使患者感到厌烦的概率达80.2%,影响患者乐趣的概率达61.7%。
长期耳鸣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障碍,从而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状态的转变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耳鸣本身带来的不便,同时也会进一步加重耳鸣的程度。而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可减轻或缓解耳鸣,这也是治疗的根本。
目前,不少专家都认可这样一种理念:所谓的功能性耳鸣,其实就是人们大脑听觉皮层对某些声音的回憶,如果你不去关注它,也许渐渐会感觉不到,然而如果对其过分关注,反而会感觉越来越严重,并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对功能性耳鸣的治疗,关键就是忽视它,这也是目前证实的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在门诊,笔者经常和耳鸣病人这样讲:当你感觉耳朵“嗡嗡”作响了,就转念想想高兴的事,或做点其他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如果不行,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有助于安神和睡眠的轻音乐,声音不要太大,掩盖住耳鸣即可。倘若仍然无效,心理负担较重的话,就经常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已经做过了全面的检查,耳朵里没长什么东西,也不会生肿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长此以往,逐渐消除患者的顾虑,耳鸣自然会得到改善。
对于长期耳鸣引起抑郁症的情况,则有必要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并配合抑郁症药物治疗。
总之,要记住一句话:生活是美好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耳鸣同样如此。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人耳主观感受到声音的一种症状。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特殊的声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锐的哨声等,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耳鸣虽仅仅是发生在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但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具体来讲,耳鸣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耳部疾病 如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导致阻塞,耳膜充血、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发生病变的一侧,且音量较低,有节律,如“隆隆”“轰轰”的声音。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 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症的人常出现耳鸣,其音量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另外,身体虚弱时,也会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不良而引起耳鸣。祖国医学认为这是肾虚的表现。
颈部疾患 颈部肿痛或患有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程度的轻重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中毒症状 常用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高音调,呈双侧性。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且难以逆转。
噪音损伤 短暂的强噪音或长期反复的噪音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症状。
总结起来,耳鸣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即功能性和器质性(机体某一器官或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其中前者居多。所谓“功能性”,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病变,这种情况困扰着绝大多数耳鸣患者。究其根本,也可以说与人们对不明原因的恐惧有关。功能性耳鸣,因为查不到病理原因,患者仍容易停留在关注耳鸣,寻找原因的阶段。这样,耳鸣就成了心病,症状往往不减反增。
忽视它 耳鸣并非难以克服
耳鸣算不上特别严重的疾病,但由于它太顽固,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日常生活。
形成睡眠障碍 调查表明,耳鸣引起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干扰患者入睡。一旦耳鸣患者已入睡,极少被耳鸣声吵醒,但醒来后,耳鸣又会立即出现。
引起个性变化 耳鸣可进一步引起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甚至形成一种强迫观念,改变患者原有的个性,表现为喜欢离群独处,回避社交,沉默寡言。有的患者甚至以耳鸣症状为核心形成了强迫观念,拒绝任何治疗措施。
导致抑郁症 耳鸣导致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抑郁症。据统计,耳鸣引起精神紧张的概率达89.3%,使患者感到厌烦的概率达80.2%,影响患者乐趣的概率达61.7%。
长期耳鸣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障碍,从而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状态的转变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耳鸣本身带来的不便,同时也会进一步加重耳鸣的程度。而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可减轻或缓解耳鸣,这也是治疗的根本。
目前,不少专家都认可这样一种理念:所谓的功能性耳鸣,其实就是人们大脑听觉皮层对某些声音的回憶,如果你不去关注它,也许渐渐会感觉不到,然而如果对其过分关注,反而会感觉越来越严重,并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对功能性耳鸣的治疗,关键就是忽视它,这也是目前证实的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在门诊,笔者经常和耳鸣病人这样讲:当你感觉耳朵“嗡嗡”作响了,就转念想想高兴的事,或做点其他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如果不行,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有助于安神和睡眠的轻音乐,声音不要太大,掩盖住耳鸣即可。倘若仍然无效,心理负担较重的话,就经常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已经做过了全面的检查,耳朵里没长什么东西,也不会生肿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长此以往,逐渐消除患者的顾虑,耳鸣自然会得到改善。
对于长期耳鸣引起抑郁症的情况,则有必要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并配合抑郁症药物治疗。
总之,要记住一句话:生活是美好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耳鸣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