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于其他首先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书本知识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于能力指标的实现。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班徽设计·凝聚记忆》为例,截取该课的构思及实施过程,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应先确定活动目标,再寻觅适合的活动资源,然后进一步地预设流程,选择对课堂生成的评价与导向……这一课堂构建的观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制作 班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4-02
不同于语、数、英、音、美等首先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于能力指标的实现。基于此,当任课教师明确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乃至一个主题的系列活动,期待帮助学生获得哪些综合运用的能力,触摸怎样的最近发展区,再回过头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甚至根据目标所需自主寻觅适合的活动资源;以活动资源作为载体,进一步预设流程,选择对生成的评价与导向……一堂课、一个主题系列活动都将更为有的放矢。
※针对目标,寻觅综合载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已有的直接、间接经验融会贯通,在实践中获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有了主观上的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将有更强的自主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资源作为载体,这样的载体将帮助学生拥有综合运用已有经验的意愿,也更有利于在活动过程中悟得该年龄层次所需拥有的方法。
“徽章设计”是“设计制作”方法指导中的一种。一份成功的徽章设计背后,一定隐藏着设计者对徽章代表物深刻的情感与了解,这也将作为这次“徽章设计”方法指导课的目标,作为学生,属身边事物又能有深刻的情感与了解的可以是自我、家庭或班级。这三种内容适合作为徽章设计的载体。六年级的孩子即将毕业,设计班徽吧,这将成为班级共同的图腾。
课堂伊始,一张班级参加校歌咏比赛的照片呈现屏幕上,背景音乐是孩子们当时的参赛曲目。那一场比赛刚过不久,全班为之精心准备、也为之欢呼、为之落泪……一张图片、一段音乐的呈现,将孩子带入对这次活动的回忆,勾起情感,继续拓宽思绪: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回忆。通过全班交流,共同的经历在孩子的脑海重现,进一步梳理班级的特点,水到渠成。
“时间匆匆而逝,六年的小学生活,满载着回忆,却即将随着毕业考的到来告一段落,同学们也将各奔东西,每一位同学都对自己所处的班级充满着感情,也拥有着相同的,不同的回忆。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刻,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留给自己的最深刻的印象,为班级设计一个班徽。将来不论身处天涯海角,看到这个徽章,总会回忆起曾经一起奋斗过的这个班级,这个班级里的种种记忆。”
有情感,为班级设计班徽成了孩子的共同需要;立足于学生对班级的了解与情感,与本次徽章设计的构想吻合,这一载体,合适!
※围绕目标,预设实践流程
同主题的实践,可以有不同的实践目的:同一项班徽设计,可以寻求让孩子通过体验,掌握一种或几种设计方法,然后尝试做出一份相对满意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借助这个载体,通过体验,获取一些处事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实践目的,实践的进程设计也将呈现各自的特点。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班徽设计,与其教给孩子一种技法,不如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设计制作课,拥有这样的目标定位,“设计制作”就不再简单地为能“设计制作”而学“设计制作”了!
听到设计制作班徽,学生跃跃欲试,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对一件事没有概念的时候,借鉴模仿是个不错的主意!”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我在屏幕上呈现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孩子展开讨论,尝试解读这一徽章里的涵义。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次盛会,学生也感受至深,观察会徽联系已有的了解,一枚“京”印学生做了很精彩地解读,我也用相机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象征”“表象”“模拟”“寓意”等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方法的名称对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分析过程,孩子们拥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习得这些设计方法的同时,“借鉴模仿”这一思维方式在活动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后者,也许更是这堂课的追求。
设计方法还有“视感”,这个理论非常的抽象。面对小学生这一方法本可以直接跳过,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学生对了解徽章设计手法有很强的意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疑惑,有什么办法获取答案?咨询广告从业人员,寻求帮助;利用网络让图文结合,直观范例……学生知道了,插图这些常见标志正是“无特殊含义的简洁而形态独特的抽象图形、文字或符号,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视觉冲击感或舒适感,引起人们注意并难以忘怀”这一理论的直观表现。了解“视感”这个知识固然可喜;获取这个知识的过程,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目标追求。
设计课堂流程时明确了这堂课的重点在于获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能力,实践中自然也将呈现出细雨无声却润物的活动状态——在习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对习得过程有所感悟,比习得的设计方法更为重要。围绕目标,设计的实践流程,将让流程取得的成效更接近课前的预期。
※根据目标,关注活动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班徽设计,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载体,也可以作为美术课、品社课的内容,但在不同的课程中却有不同的导向。且对比美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两门学科,查阅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课追求的核心价值是美——审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的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追求目标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师引导及评价方式的差异。课程目标的不同,“班徽设计”在不同课程中,自然就会有明显不同的生成评价方式与导向。就以课堂过程中的一个提法和两处生成为例吧! 一提法:课堂上安排了15分钟留给孩子进行班徽设计草图的尝试,完成草图后,旁边有相应的横线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一些设计意图的说明。绘制草图的过程中也许挺像美术课的,但请留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孩子所做的只是草图,并不需要孩子做出多么细腻美观的描绘,只需要他所做的草图能表达他对这班级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对这个班级特点的理解。美不是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系下班徽设计的重点考量;我们爱美,美,却只是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副产品;在这堂课,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科追求目标的差异,自然导致了对成品追求的差异。
生成一:巡视过程中发现一孩子准备用“双手紧握”这一视觉元素象征班级团结的特点,他画了擦,擦了画,却始终无法用图画来体现“双手紧握”这一形象。
作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张草图,何必这么辛苦去画呢?每个人的个体绘画能力不同,有些你想好的元素却暂时难以用图画表达的,不妨暂时先用文字加以体现——“此处将画上‘双手紧握’”一个文字标注,就能明确传递自己的设计构想。换种思维方式,一样能完成自己的草图。至于完成完整的班徽设计时怎么办?尽可以留待后续课堂——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稍加搜索,网络上大量的矢量图完全能通过一系列的作图工具移花接木进你的设计作品中。而这样的引导方式,不正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么?
生成二:六年一班的草图交流中,看到不同孩子运用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将一枚枚班徽画得繁复精美,有一名孩子却简简单单用一个红色的圆,中间一个黑体的“1”字。
画出繁复精美草图的孩子固然值得赞许。15分钟,他就做出这么一份简单又简单的草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么一堂课追求的目标下,他同样也值得表扬肯定,且听他的意图介绍“红色象征热情,圆寓意团结,最简单的一个‘1’字既代表着一班,也代表着全班同学积极争第一的共同追求……”掌声响起吧!在大家都挖空心思追求难度追求复杂时,这样的创意思维难道不正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追求的么?这样另类的评价,不也正基于我们课堂追求的目标?
课堂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精彩,往往需要教师的适度引导和发现性的评价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围绕活动目标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将与目标越走越近。
不论什么学科,每堂课都可以看成一道证明题:拥有教师的知识、能力储备,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经验背景等一系列明确的已知条件;通过一系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过程,努力向结论——知识、方法、能力、体验等的获取靠拢;一切的活动,都以最终实现结论为目的。做证明题,条件相同,通过逻辑推理来推断结论的正确性,证明的方式往往不止一种。结论改变,却也不能沿用与原本完全等同的推理过程。换而言之,同样的追求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载体、流程、导向得以实现,但不同的追求目标,载体、流程、导向也自然会随之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当我们明确一堂或一主题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力目标时再进行载体、流程、导向的规划,这样的课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杨登科,翟丽.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R].中国经贸导刊 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 2010,(7):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M].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制作 班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4-02
不同于语、数、英、音、美等首先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于能力指标的实现。基于此,当任课教师明确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乃至一个主题的系列活动,期待帮助学生获得哪些综合运用的能力,触摸怎样的最近发展区,再回过头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甚至根据目标所需自主寻觅适合的活动资源;以活动资源作为载体,进一步预设流程,选择对生成的评价与导向……一堂课、一个主题系列活动都将更为有的放矢。
※针对目标,寻觅综合载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已有的直接、间接经验融会贯通,在实践中获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有了主观上的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将有更强的自主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资源作为载体,这样的载体将帮助学生拥有综合运用已有经验的意愿,也更有利于在活动过程中悟得该年龄层次所需拥有的方法。
“徽章设计”是“设计制作”方法指导中的一种。一份成功的徽章设计背后,一定隐藏着设计者对徽章代表物深刻的情感与了解,这也将作为这次“徽章设计”方法指导课的目标,作为学生,属身边事物又能有深刻的情感与了解的可以是自我、家庭或班级。这三种内容适合作为徽章设计的载体。六年级的孩子即将毕业,设计班徽吧,这将成为班级共同的图腾。
课堂伊始,一张班级参加校歌咏比赛的照片呈现屏幕上,背景音乐是孩子们当时的参赛曲目。那一场比赛刚过不久,全班为之精心准备、也为之欢呼、为之落泪……一张图片、一段音乐的呈现,将孩子带入对这次活动的回忆,勾起情感,继续拓宽思绪: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回忆。通过全班交流,共同的经历在孩子的脑海重现,进一步梳理班级的特点,水到渠成。
“时间匆匆而逝,六年的小学生活,满载着回忆,却即将随着毕业考的到来告一段落,同学们也将各奔东西,每一位同学都对自己所处的班级充满着感情,也拥有着相同的,不同的回忆。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刻,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留给自己的最深刻的印象,为班级设计一个班徽。将来不论身处天涯海角,看到这个徽章,总会回忆起曾经一起奋斗过的这个班级,这个班级里的种种记忆。”
有情感,为班级设计班徽成了孩子的共同需要;立足于学生对班级的了解与情感,与本次徽章设计的构想吻合,这一载体,合适!
※围绕目标,预设实践流程
同主题的实践,可以有不同的实践目的:同一项班徽设计,可以寻求让孩子通过体验,掌握一种或几种设计方法,然后尝试做出一份相对满意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借助这个载体,通过体验,获取一些处事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实践目的,实践的进程设计也将呈现各自的特点。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班徽设计,与其教给孩子一种技法,不如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设计制作课,拥有这样的目标定位,“设计制作”就不再简单地为能“设计制作”而学“设计制作”了!
听到设计制作班徽,学生跃跃欲试,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对一件事没有概念的时候,借鉴模仿是个不错的主意!”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我在屏幕上呈现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孩子展开讨论,尝试解读这一徽章里的涵义。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次盛会,学生也感受至深,观察会徽联系已有的了解,一枚“京”印学生做了很精彩地解读,我也用相机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象征”“表象”“模拟”“寓意”等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方法的名称对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分析过程,孩子们拥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习得这些设计方法的同时,“借鉴模仿”这一思维方式在活动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后者,也许更是这堂课的追求。
设计方法还有“视感”,这个理论非常的抽象。面对小学生这一方法本可以直接跳过,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学生对了解徽章设计手法有很强的意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疑惑,有什么办法获取答案?咨询广告从业人员,寻求帮助;利用网络让图文结合,直观范例……学生知道了,插图这些常见标志正是“无特殊含义的简洁而形态独特的抽象图形、文字或符号,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视觉冲击感或舒适感,引起人们注意并难以忘怀”这一理论的直观表现。了解“视感”这个知识固然可喜;获取这个知识的过程,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目标追求。
设计课堂流程时明确了这堂课的重点在于获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能力,实践中自然也将呈现出细雨无声却润物的活动状态——在习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对习得过程有所感悟,比习得的设计方法更为重要。围绕目标,设计的实践流程,将让流程取得的成效更接近课前的预期。
※根据目标,关注活动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班徽设计,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载体,也可以作为美术课、品社课的内容,但在不同的课程中却有不同的导向。且对比美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两门学科,查阅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课追求的核心价值是美——审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的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追求目标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师引导及评价方式的差异。课程目标的不同,“班徽设计”在不同课程中,自然就会有明显不同的生成评价方式与导向。就以课堂过程中的一个提法和两处生成为例吧! 一提法:课堂上安排了15分钟留给孩子进行班徽设计草图的尝试,完成草图后,旁边有相应的横线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一些设计意图的说明。绘制草图的过程中也许挺像美术课的,但请留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孩子所做的只是草图,并不需要孩子做出多么细腻美观的描绘,只需要他所做的草图能表达他对这班级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对这个班级特点的理解。美不是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系下班徽设计的重点考量;我们爱美,美,却只是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副产品;在这堂课,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科追求目标的差异,自然导致了对成品追求的差异。
生成一:巡视过程中发现一孩子准备用“双手紧握”这一视觉元素象征班级团结的特点,他画了擦,擦了画,却始终无法用图画来体现“双手紧握”这一形象。
作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张草图,何必这么辛苦去画呢?每个人的个体绘画能力不同,有些你想好的元素却暂时难以用图画表达的,不妨暂时先用文字加以体现——“此处将画上‘双手紧握’”一个文字标注,就能明确传递自己的设计构想。换种思维方式,一样能完成自己的草图。至于完成完整的班徽设计时怎么办?尽可以留待后续课堂——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稍加搜索,网络上大量的矢量图完全能通过一系列的作图工具移花接木进你的设计作品中。而这样的引导方式,不正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么?
生成二:六年一班的草图交流中,看到不同孩子运用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将一枚枚班徽画得繁复精美,有一名孩子却简简单单用一个红色的圆,中间一个黑体的“1”字。
画出繁复精美草图的孩子固然值得赞许。15分钟,他就做出这么一份简单又简单的草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么一堂课追求的目标下,他同样也值得表扬肯定,且听他的意图介绍“红色象征热情,圆寓意团结,最简单的一个‘1’字既代表着一班,也代表着全班同学积极争第一的共同追求……”掌声响起吧!在大家都挖空心思追求难度追求复杂时,这样的创意思维难道不正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追求的么?这样另类的评价,不也正基于我们课堂追求的目标?
课堂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精彩,往往需要教师的适度引导和发现性的评价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围绕活动目标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将与目标越走越近。
不论什么学科,每堂课都可以看成一道证明题:拥有教师的知识、能力储备,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经验背景等一系列明确的已知条件;通过一系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过程,努力向结论——知识、方法、能力、体验等的获取靠拢;一切的活动,都以最终实现结论为目的。做证明题,条件相同,通过逻辑推理来推断结论的正确性,证明的方式往往不止一种。结论改变,却也不能沿用与原本完全等同的推理过程。换而言之,同样的追求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载体、流程、导向得以实现,但不同的追求目标,载体、流程、导向也自然会随之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当我们明确一堂或一主题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力目标时再进行载体、流程、导向的规划,这样的课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杨登科,翟丽.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R].中国经贸导刊 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 2010,(7):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M].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