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总结问题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探究;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下面是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内涵丰富的问题情境,生动课堂、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内涵丰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对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
好问题应具备:(1)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激活已有知识经验;(2)包含明显的相关概念和技巧;(3)有多解或多种方案;(4)可加以推广;(5)蕴含数学思想方法。
如七年级《合并同类项》部分情景:先给出视频封面:汉堡、草莓、苹果、樱桃等由杂乱渐变为有序排列,周而复始,一时引无数眼球。蕴喻思想:凌乱到有序,复杂到简单。随即给出数钱游戏规则:1.三个同学参加比赛;2.袋中的钱由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组成,最快点出正确金额者获胜。最后获胜者总结经验:先合并同类硬币,再分类点清。概念辨析问题:请任写出与3m2n是同类项的两个单项式。还能写出更多吗?学生发现:更改系数即可。领悟结论:同类项与系数无关;概念学习尝试:当x=1,-1,2,-2,3,-3,分别求代数式3x2+2x-3x2-2x+2的值(分组计算)。发现值均相同,为何呢?流畅导出合并同类项概念,更蕴含课堂另一线索“化简”;课堂小结:学合并同类项有何好处?再渗透“化繁为简”数学思想,为以后学习埋下伏笔。
整节课,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问题中,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将数学应用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知识掌握层面上,惟有会应用,才能使所学有生命力,真正体现其价值。教学中我重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拥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
如《综合应用探究课》:整堂课设计成来自生活的问题串的解决:半圆形池塘中围正方形区域养螃蟹→估计螃蟹总质量→增加投资养殖鳝鱼→对鳝鱼收益进行估计→对螃蟹收益问题再研究→建议。由此总结问题解决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三、在有效的问题探究中系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我总努力寻找并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之喜悦,并使之持续化、经常化。学生的回答也不是简单说结论,要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再一起分析、评价和归纳。
如探究课《构造几何图形解决数学问题》,为透彻体现问题解决思维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我特取较难的问题展开教学(均竞赛题改编)。其一问题为:若a>0,b>0,,,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该三角形面积是多少?探究前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铺台阶,再循序渐进,学生课堂反应积极,效果超出预设。小组合作拼图并展贴于黑板上,比较哪种图形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激烈讨论后建立解决模式:(1)联想转化;(2)合理构图;(3)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注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在学生面对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点拔,共同得到严谨规范的解答。如模式(2):该拼图一定是矩形吗?用所学难以证明,如何解决呢?探究得:先构造矩形,再连得直角三角形即可。
通过探究,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在锤炼中切实得到提高。
2.在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质疑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领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解数学综合题是一个难点,其题型解法灵活多变,思维跨度大,一些教师教学中就题解题,搞题海战,使学生被动感悟其解法。本人于《直角坐标系中等量关系的构建》一课中,通过对解题方法的优化来探求解题规律,在深化学生“会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探究方法, 得出规律。问题1: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且△ABC为等边三角形,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探讨:怎样找到与k相关的等量关系?学生:①AB=BC②AC=BC=AB③AC=AB(或BC=AB)。把学生结论排列在黑板上,逐一讨论。由抛物线对称性知:①AB=BC恒成立,它不能反映等边这一特点,将③式转化为方程后,方法太繁!将关系式④CH=AB转化为方程……总结规律:直角坐标系中尽量选择横向线段和纵向线段来构建等量关系式。学生质疑,引导释疑:根源是点坐标的意义所决定的,学生体会深刻: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绝对值就是由纵、横线段长度来定义的。
(2)类化习题,突显规律(略)。
(3)异化习题,深化规律(略)。
(4)引导反思,形成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有何收获?选择纵横线段构建等量关系式,还适用于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等问题,能否在复习中自己探究出解决系列问题的规律性方法呢,能否构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系呢?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肯探究、善思维的习惯,把探究式学习延伸至课堂外,使学生在探究思考中不断成长。
总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体验学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关键词】问题探究;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下面是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内涵丰富的问题情境,生动课堂、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内涵丰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对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
好问题应具备:(1)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激活已有知识经验;(2)包含明显的相关概念和技巧;(3)有多解或多种方案;(4)可加以推广;(5)蕴含数学思想方法。
如七年级《合并同类项》部分情景:先给出视频封面:汉堡、草莓、苹果、樱桃等由杂乱渐变为有序排列,周而复始,一时引无数眼球。蕴喻思想:凌乱到有序,复杂到简单。随即给出数钱游戏规则:1.三个同学参加比赛;2.袋中的钱由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组成,最快点出正确金额者获胜。最后获胜者总结经验:先合并同类硬币,再分类点清。概念辨析问题:请任写出与3m2n是同类项的两个单项式。还能写出更多吗?学生发现:更改系数即可。领悟结论:同类项与系数无关;概念学习尝试:当x=1,-1,2,-2,3,-3,分别求代数式3x2+2x-3x2-2x+2的值(分组计算)。发现值均相同,为何呢?流畅导出合并同类项概念,更蕴含课堂另一线索“化简”;课堂小结:学合并同类项有何好处?再渗透“化繁为简”数学思想,为以后学习埋下伏笔。
整节课,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问题中,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将数学应用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知识掌握层面上,惟有会应用,才能使所学有生命力,真正体现其价值。教学中我重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拥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
如《综合应用探究课》:整堂课设计成来自生活的问题串的解决:半圆形池塘中围正方形区域养螃蟹→估计螃蟹总质量→增加投资养殖鳝鱼→对鳝鱼收益进行估计→对螃蟹收益问题再研究→建议。由此总结问题解决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三、在有效的问题探究中系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我总努力寻找并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之喜悦,并使之持续化、经常化。学生的回答也不是简单说结论,要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再一起分析、评价和归纳。
如探究课《构造几何图形解决数学问题》,为透彻体现问题解决思维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我特取较难的问题展开教学(均竞赛题改编)。其一问题为:若a>0,b>0,,,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该三角形面积是多少?探究前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铺台阶,再循序渐进,学生课堂反应积极,效果超出预设。小组合作拼图并展贴于黑板上,比较哪种图形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激烈讨论后建立解决模式:(1)联想转化;(2)合理构图;(3)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注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在学生面对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点拔,共同得到严谨规范的解答。如模式(2):该拼图一定是矩形吗?用所学难以证明,如何解决呢?探究得:先构造矩形,再连得直角三角形即可。
通过探究,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在锤炼中切实得到提高。
2.在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质疑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领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解数学综合题是一个难点,其题型解法灵活多变,思维跨度大,一些教师教学中就题解题,搞题海战,使学生被动感悟其解法。本人于《直角坐标系中等量关系的构建》一课中,通过对解题方法的优化来探求解题规律,在深化学生“会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探究方法, 得出规律。问题1: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且△ABC为等边三角形,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探讨:怎样找到与k相关的等量关系?学生:①AB=BC②AC=BC=AB③AC=AB(或BC=AB)。把学生结论排列在黑板上,逐一讨论。由抛物线对称性知:①AB=BC恒成立,它不能反映等边这一特点,将③式转化为方程后,方法太繁!将关系式④CH=AB转化为方程……总结规律:直角坐标系中尽量选择横向线段和纵向线段来构建等量关系式。学生质疑,引导释疑:根源是点坐标的意义所决定的,学生体会深刻: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绝对值就是由纵、横线段长度来定义的。
(2)类化习题,突显规律(略)。
(3)异化习题,深化规律(略)。
(4)引导反思,形成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有何收获?选择纵横线段构建等量关系式,还适用于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等问题,能否在复习中自己探究出解决系列问题的规律性方法呢,能否构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体系呢?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肯探究、善思维的习惯,把探究式学习延伸至课堂外,使学生在探究思考中不断成长。
总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体验学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