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牧区合作社数量增多,并且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合作社的合作范围、数量、合作领域等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合作社带动农牧民能力不断增强,成为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牧区经济的新型实体。本文主要分析了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等,并探讨了作为合作社成员的牧民参与方式。
关键词:牧民;合作社;参与方式
一、合作社基本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制度化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29条)明确:“在尊重和巩固农牧民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农牧民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为核心,培育壮大以农牧民合作经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鼓励农牧民自主办社、互助合作等花样、系列合作社。”由此可以看出,自治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扶持。
(一)现状
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逐年快速增加。从2008年到2015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由2250个增为56180个,增长了近24倍,年均增长率為58.35%。
“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位于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离巴彦塔拉苏木政府所在地东北20公里处。2014年1月9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注册资金达到了550万元,由嘎查村主任吴云波发起、党支部牵头、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实行嘎查民自愿入股和退股的“股份制合作社”。
(二)成立过程
东萨拉嘎查位于苏木政府所在地东北20公里、全嘎查234户、总人口1072人、党员33人、嘎查民代表15人。总土地面积7600公顷,现有耕地640公顷,草牧场约4467公顷,林地约1333公顷,牛存栏1800头、羊16000只,人均收入5700元。
东萨拉嘎查以畜牧养殖为主、农牧结合,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家一户散养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及市场需求。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以个体为单位的养殖方式导致了草场退化、生态环境严重承载、疫病防治困难、同时出现了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减弱现象。
面对现实,如何发挥好致富带头作用,是嘎查两委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3年8月嘎查支部书记吴云波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在嘎查西规划好的地块破土动工、插上党旗,本着“党旗不倒心不倒”的心态、迎难而上、决心为老百姓趟出一条致富路,合作社基础建设完善后,召开两委、党员、嘎查民代表大会,进行入股动员。按照人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以现金、耕地入股方式。其中耕地按价格折现,东萨拉嘎查有230多户中有207户人股、入股率超了90%以上,嘎查集体和农牧民自筹入股资金550万元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组织形式与管理
畜牧者的财产就是他们的牧群。这也是他们重要的商品。这些商品是移动的,因此易于遭人凯觎。因而,游牧社会在捍卫自己的牧群时,需要快速机动的行动能力,这就需要有组织性。牧区合作社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组织。学者根据牧区新型合作社性质、组织内容形式,有多种分类。本文结合牧区合作社工作的组织形式和调查实际进行了分析。
(一)组织形式
按牧区合作社牵头人划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属于牧民牵头组织,按牧区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进行划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属于产销一体化和生产服务为主的组织。
从牧区合作社组织模式来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是嘎查为带领牧户共同致富,根据当地专业化生产需要牵头兴办,形成“党支部或嘎查员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这种类型在牧区具有广泛。这种类型主要优势是充分利用集体经济所拥有的权力,为实现公平的组织动员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获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或扶植性项目的机会。从合作形式来看,牧民个体户在联营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采取生产区合资等形式,实行联户联产共同经营的形式。
(二)合作社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
合作社是牧民自己建立的社会组织。任何组织都有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体系,而且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细致的分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合作社由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委员会、代表大会组成。合作社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享有下列权利:①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②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③审议本社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处理方案;④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⑤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⑥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⑦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三)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及义务
在组织中权利和责任平等是发挥职务技能的必要条件。任何组织的成员,包括合作社的成员,都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并履行其业务职责。
1.合作社成员的权利
①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②按照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③按照本社规定的章程进行分享盈余;④有权利提出查看合作社的章程、成员的名册、各会的会议记录、决议、年末盈利报告和会计账单;⑤有权利对合作社的服务和生产经营提出询问和意见;⑥有权利对合作社提出召开临时性的合作社成员大会;⑦有权利自由提议退出合作社的声明,按照规定的章程退社;⑧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合作社成员的义务
①严格遵守合作社规定的章程和会议的决议;②按照合作社规定的各项章程出资;③积极参与合作社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接受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指导,遵守合作社规定范围内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经营;④成员维护合作社的利益,爱护合作社基本设施,保护全社成员的各种财产;⑤不可以损害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利益;⑥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⑦共同承担合作社的亏损;⑧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社员的参与形式
《农民合作社法》中一直没有详细规定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方式,出资方式是根据合作社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合作社目前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合作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导畜牧业地区的特点以及社员的实际生活方式等特点,很少确定出资方式。
在牧区,牲畜和草原是牧民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虽然有些合作社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牧民以自己的土地入股。
(一)入股
按照新型牧区合作社的业务资产,即筹集资金的成分,有股份体系、半股本系统、资本金的形式、土地的形式、劳动力的形式等。从新型牧区合作社入股情况来看,现金、土地、劳动力等多样化股份形式的投资。
据调查,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的筹资情况,表现在土地、现金和土地+现金的入股形式。
1.土地
土地是畜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蒙古族自古以来很重视合理利用土地。土地在不同时代的物质变革中,随着所有权的改变,在生产方式、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牲畜实行家庭承包;到90年代末,以解决“土地公地悲剧”为目的,将土地承包到户。但双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但并未解决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矛盾。
嘎查牧民的社会关系,也像土地的分块化一样,产生了隔阂,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牧业社会中的协作关系,而是充满了猜疑、嫉妒、抗争。
正因为解决纷争等情况,牧民以土地入股。目前,土地入股已成为“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合作社把土地利用为规模化的青饲料基地。
2.现金
开始创办合作社,即使只有土地资源也不行,也要解决畜圈、各种设备、打井、建饲料库、拉电力等工程,也需要一定的现金。牧民非常重视相互信任。吴云波以自己为榜样最先现金入股,嘎查牧民们也很信任他,所以牧民也开始入股。最终,嘎查集体和农牧民自筹入股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3.土地+现金
此外,还有以上两种入股方式。在206户中有57户用土地+现金入股方式。
例1:某书记在合作社工作的时候,申请项目后国家资助二十万,嘎查有一千人口,每人平均200元,当作为基金。另外,某人在合作社投了13000元的资金。每年固定分红1950元,也就是合作社返还本金的15%。2019年是第四年已经本金的一半,按这样算起来的话,本金很快就返回了。
例2:某人投资了20多万,以前也是养牛羊。但是村委工作忙,都卖了。目前靠做嘎查的工作、合作社盈利和开办商店维持生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了解土地、现金以及“土地+现金”等形式入股。
(二)分紅
分配是生产关系的要素。生产过程中通过流通实现的物质,会得到分配的结果。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从事畜牧业,顺应自然规律,从五畜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变,牧业区也被卷人了市场经济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模式、将牧场承包给个体户,人们的思维也就只看到眼前利益。
从牧区实行“双包制”到畜群、土地个体户,原有的游牧文化模式从未有过,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各尽所能、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这导致了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牧民生活水平下降、收入减少……在种种困难面前,牧民将资源、资产整合在一起,解决困境。
合作社分工明确,利润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合作社初始与牧民签订合同时规定每年分配本金15%。例如,一个牧民投入1万元,每年分1500元的盈利。入股的基数大,年末的利润也高。作者在采访中得知,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资产就上升到840万元,2016年达到2480万元,2017年底达到3200万元。
入股形式有A型和B型等两种。A与B型投资的区别何在呢?A投资全部为股款,B型为国家资助金。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资助款20万元。东萨拉嘎查一千多口,每人平均200元。这项投资不是牧民个人的钱。也就是说,是从国家申请而来的资金。B型投资恰恰相反,没有分财产的权利,如果合作社解散了,该投资成员就不能分财产;相同的是在年终分红时均等,分红比率都是15%,但由于投资金额有差异,分红数额也不同。
四、结论
本文对“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并试图分析东萨拉嘎查牧民的参与方式。东萨拉嘎查牧民选择资金、土地、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整合当地的资源,再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最后进行统一分配纯利润。牧区合作社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机体,是一个自发性的组织。牧民通过合作社实现草原共享、耕地循环使用,劳动力再就业、利润再分配,成为牧区资源利用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田艳丽,赵益平.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8(1):23.
[2]范可.组织与“被组织”一另一种多样性问题[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2);39-50.
作者简介:
苏都毕力格,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关键词:牧民;合作社;参与方式
一、合作社基本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制度化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29条)明确:“在尊重和巩固农牧民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农牧民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为核心,培育壮大以农牧民合作经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鼓励农牧民自主办社、互助合作等花样、系列合作社。”由此可以看出,自治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扶持。
(一)现状
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逐年快速增加。从2008年到2015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由2250个增为56180个,增长了近24倍,年均增长率為58.35%。
“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位于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离巴彦塔拉苏木政府所在地东北20公里处。2014年1月9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注册资金达到了550万元,由嘎查村主任吴云波发起、党支部牵头、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实行嘎查民自愿入股和退股的“股份制合作社”。
(二)成立过程
东萨拉嘎查位于苏木政府所在地东北20公里、全嘎查234户、总人口1072人、党员33人、嘎查民代表15人。总土地面积7600公顷,现有耕地640公顷,草牧场约4467公顷,林地约1333公顷,牛存栏1800头、羊16000只,人均收入5700元。
东萨拉嘎查以畜牧养殖为主、农牧结合,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家一户散养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及市场需求。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以个体为单位的养殖方式导致了草场退化、生态环境严重承载、疫病防治困难、同时出现了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减弱现象。
面对现实,如何发挥好致富带头作用,是嘎查两委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3年8月嘎查支部书记吴云波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在嘎查西规划好的地块破土动工、插上党旗,本着“党旗不倒心不倒”的心态、迎难而上、决心为老百姓趟出一条致富路,合作社基础建设完善后,召开两委、党员、嘎查民代表大会,进行入股动员。按照人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以现金、耕地入股方式。其中耕地按价格折现,东萨拉嘎查有230多户中有207户人股、入股率超了90%以上,嘎查集体和农牧民自筹入股资金550万元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组织形式与管理
畜牧者的财产就是他们的牧群。这也是他们重要的商品。这些商品是移动的,因此易于遭人凯觎。因而,游牧社会在捍卫自己的牧群时,需要快速机动的行动能力,这就需要有组织性。牧区合作社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组织。学者根据牧区新型合作社性质、组织内容形式,有多种分类。本文结合牧区合作社工作的组织形式和调查实际进行了分析。
(一)组织形式
按牧区合作社牵头人划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属于牧民牵头组织,按牧区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进行划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属于产销一体化和生产服务为主的组织。
从牧区合作社组织模式来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是嘎查为带领牧户共同致富,根据当地专业化生产需要牵头兴办,形成“党支部或嘎查员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这种类型在牧区具有广泛。这种类型主要优势是充分利用集体经济所拥有的权力,为实现公平的组织动员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获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或扶植性项目的机会。从合作形式来看,牧民个体户在联营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采取生产区合资等形式,实行联户联产共同经营的形式。
(二)合作社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
合作社是牧民自己建立的社会组织。任何组织都有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体系,而且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细致的分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合作社由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委员会、代表大会组成。合作社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享有下列权利:①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②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③审议本社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处理方案;④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⑤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⑥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⑦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三)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及义务
在组织中权利和责任平等是发挥职务技能的必要条件。任何组织的成员,包括合作社的成员,都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并履行其业务职责。
1.合作社成员的权利
①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②按照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③按照本社规定的章程进行分享盈余;④有权利提出查看合作社的章程、成员的名册、各会的会议记录、决议、年末盈利报告和会计账单;⑤有权利对合作社的服务和生产经营提出询问和意见;⑥有权利对合作社提出召开临时性的合作社成员大会;⑦有权利自由提议退出合作社的声明,按照规定的章程退社;⑧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合作社成员的义务
①严格遵守合作社规定的章程和会议的决议;②按照合作社规定的各项章程出资;③积极参与合作社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接受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指导,遵守合作社规定范围内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经营;④成员维护合作社的利益,爱护合作社基本设施,保护全社成员的各种财产;⑤不可以损害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利益;⑥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⑦共同承担合作社的亏损;⑧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社员的参与形式
《农民合作社法》中一直没有详细规定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方式,出资方式是根据合作社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合作社目前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合作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导畜牧业地区的特点以及社员的实际生活方式等特点,很少确定出资方式。
在牧区,牲畜和草原是牧民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虽然有些合作社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牧民以自己的土地入股。
(一)入股
按照新型牧区合作社的业务资产,即筹集资金的成分,有股份体系、半股本系统、资本金的形式、土地的形式、劳动力的形式等。从新型牧区合作社入股情况来看,现金、土地、劳动力等多样化股份形式的投资。
据调查,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的筹资情况,表现在土地、现金和土地+现金的入股形式。
1.土地
土地是畜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蒙古族自古以来很重视合理利用土地。土地在不同时代的物质变革中,随着所有权的改变,在生产方式、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牲畜实行家庭承包;到90年代末,以解决“土地公地悲剧”为目的,将土地承包到户。但双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但并未解决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矛盾。
嘎查牧民的社会关系,也像土地的分块化一样,产生了隔阂,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牧业社会中的协作关系,而是充满了猜疑、嫉妒、抗争。
正因为解决纷争等情况,牧民以土地入股。目前,土地入股已成为“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合作社把土地利用为规模化的青饲料基地。
2.现金
开始创办合作社,即使只有土地资源也不行,也要解决畜圈、各种设备、打井、建饲料库、拉电力等工程,也需要一定的现金。牧民非常重视相互信任。吴云波以自己为榜样最先现金入股,嘎查牧民们也很信任他,所以牧民也开始入股。最终,嘎查集体和农牧民自筹入股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3.土地+现金
此外,还有以上两种入股方式。在206户中有57户用土地+现金入股方式。
例1:某书记在合作社工作的时候,申请项目后国家资助二十万,嘎查有一千人口,每人平均200元,当作为基金。另外,某人在合作社投了13000元的资金。每年固定分红1950元,也就是合作社返还本金的15%。2019年是第四年已经本金的一半,按这样算起来的话,本金很快就返回了。
例2:某人投资了20多万,以前也是养牛羊。但是村委工作忙,都卖了。目前靠做嘎查的工作、合作社盈利和开办商店维持生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了解土地、现金以及“土地+现金”等形式入股。
(二)分紅
分配是生产关系的要素。生产过程中通过流通实现的物质,会得到分配的结果。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从事畜牧业,顺应自然规律,从五畜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变,牧业区也被卷人了市场经济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模式、将牧场承包给个体户,人们的思维也就只看到眼前利益。
从牧区实行“双包制”到畜群、土地个体户,原有的游牧文化模式从未有过,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各尽所能、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这导致了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牧民生活水平下降、收入减少……在种种困难面前,牧民将资源、资产整合在一起,解决困境。
合作社分工明确,利润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合作社初始与牧民签订合同时规定每年分配本金15%。例如,一个牧民投入1万元,每年分1500元的盈利。入股的基数大,年末的利润也高。作者在采访中得知,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资产就上升到840万元,2016年达到2480万元,2017年底达到3200万元。
入股形式有A型和B型等两种。A与B型投资的区别何在呢?A投资全部为股款,B型为国家资助金。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资助款20万元。东萨拉嘎查一千多口,每人平均200元。这项投资不是牧民个人的钱。也就是说,是从国家申请而来的资金。B型投资恰恰相反,没有分财产的权利,如果合作社解散了,该投资成员就不能分财产;相同的是在年终分红时均等,分红比率都是15%,但由于投资金额有差异,分红数额也不同。
四、结论
本文对“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并试图分析东萨拉嘎查牧民的参与方式。东萨拉嘎查牧民选择资金、土地、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整合当地的资源,再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最后进行统一分配纯利润。牧区合作社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机体,是一个自发性的组织。牧民通过合作社实现草原共享、耕地循环使用,劳动力再就业、利润再分配,成为牧区资源利用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田艳丽,赵益平.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8(1):23.
[2]范可.组织与“被组织”一另一种多样性问题[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2);39-50.
作者简介:
苏都毕力格,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