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群像体现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新晋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新作《美国甜心》运用独特色的纪录片式影像风格,呈现了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危机、边缘人物的群体状态,无不体现着对“美国梦”的反讽与解构。本文试图分析影片中的“真实”元素,以此挖掘影片背后真实的美国群像。
  【关键词】 真实;边缘化人物;精神危机;纪录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安德里亚·阿诺德是英国独立电影新晋的中坚人物,虽然已年过五旬,但仍被称为英国影坛的明日之星。她的电影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题材大多集中于新时期的女性,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女性视角去观察生活面貌;在视听语言上多运用手持摄影营造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
  《美国甜心》是其最新作品,讲述了贫民窟女孩与一群底层青年周游美国、推销杂志的故事。他们是性格叛逆、打扮另类的年轻人,在流浪途中,一切充满未知,生活的困境和无望无处不在,但人性的坚毅和韧性也不断被挖掘。这样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成长之旅背后展现的是一幅美国社会底层的真实群像。
  一、人物刻画的“真实”
  (一)边缘化人物的群像刻画
  首先,影片女主角是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并且属于被家庭和社会放逐的女性。导演阿诺德从不吝啬对于被放逐的女性人物的刻画,从《红色之路》的杰姬,到《鱼缸》的米娅,再到《美国甜心》的斯塔尔,她们身上存在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的缺陷。《美国甜心》中斯塔尔的母亲整日混迹酒吧,继父是一个恶棍酒鬼,对斯塔尔时常侵犯。斯塔尔只能依靠捡拾垃圾来供养弟妹和一家人。这样的贫民窟生活映射出美国社会底层众多家庭问题,例如性解放而产生的单亲妈妈、家庭责任感的缺乏、底层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其次,一路随行的其他人员也是典型的边缘化群体。他们不上学、无家庭、流浪在外、没有梦想、信仰自由但又被自由绑架、不择手段的挣钱生存,这样的人物是病态的,他们思维简单但行为异常。例如影片中一男生时不时将生殖器暴露给陌生人看,另一男生随身携带一只老鼠,还有一女生每天抱着《星球大战》的海报深思。虽行为异常但他们又是简单善良的,当有新伙伴时,他们会热情地照顾和帮忙。这些同行者大多处于青春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应当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影片中的年轻人却无所事事,整日游荡在外,抽烟、酗酒、吸毒,就像一个个精神空虚的躯壳。
  (二)社会阶层的差异性体现
  影片是典型的公路片,在一路的遭遇中体现着美国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在影片起始刻画了贫民窟女主角的家庭生活与个人特征:没有经济来源、依靠垃圾场捡食物生存、在路边拦车乞讨,抽烟、说脏话、衣着暴露、满身纹身。随着影片的发展,他们去到一些高檔住宅区进行推销,高档住宅区装饰豪华、家庭和谐幸福、受教育程度高,这是上层阶级的体现。当一行人去工厂推销时,女老板告诉职员们这里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孤独的,需要异性的安慰,并嘱咐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在什么地方下车,这是工人阶级的体现。但是,当进入贫穷地区时,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女主角斯塔尔走向一个贫民家庭,她看到的是天真年幼的三个小孩和一个因吸毒而昏昏欲睡的母亲。电视上播放着不合时宜的节目,孩子们唱着“我想杀死小孩,我想看见他们死去”这些骇人的歌词,家里的冰箱空空如也,但孩子们还是把仅有的饮料分享给斯塔尔,这样的情景牵动了斯塔尔的内心。影片通过这群青年人的流浪之旅体现着阶级之间的差异性问题。
  (三)青年一代的精神危机
  首先,影片中所展示的青年一代是价值观错位的一代人。这群年轻人有着青春的热情和叛逆,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空虚和价值观的错位。在这一行人中,酗酒、抽烟、吸毒似乎成为一种家常便饭,他们对于所做的事情没有自己的理性判断,更多的是盲目的服从和跟随。他们主张金钱至上,为了金钱可以去无底线的撒谎、欺骗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去兑换。这是缺乏独立思想的表现,同样也体现了他们盲目的价值观。
  其次,这群青年人是一群没有理想的人,他们的未来是迷茫的、未知的,他们不去谈论自己的梦想,更多的是一种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的成长,是一种茫然的生存状态。影片中仅仅只有两次提及梦想。第一次是一位陌生的卡车司机对女主角的提问,女主的回答是“以前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而同样当女主角向男主角抛出这一问题时,男主角也给出了一样的回答。这与追求成功和名利的“美国梦”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生活中鲜有人去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他们大多人也不会去主动思考自己的将来。就像影片中其他人一样,漫无目的地活在当下,成为女老板赚钱的工具。他们的形象正如影片中时常出现的《星球大战》的角色达斯·韦德,象征了黑暗与苦难,是对爱和生活都失去信念的迷失的灵魂。
  (四)对主流意识的反叛
  影片对金钱至上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讽刺。整个影片中似乎所有人在追求一样共同的东西——金钱,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为了金钱丧失了自己的底线和尊严。如影片男女主角虽然相爱,但是男主角却可以为了金钱去背叛爱情,出卖身体,成为上司的玩物。造成这种盲目拜金现象的原因是美国社会长期以来所推崇的对成功的理念,主流认知是拥有金钱和名利即为成功。这样的社会理念影响着不同阶层的人,他们对金钱盲目地追求,肆无忌惮地撒谎、抢劫,而追求的背后是道德的无底线和尊严的丧失。
  二、视听语言的“真实”
  首先,手持摄影的大量运用,营造了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现实主义一直是英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传统,从早期的布莱顿学派到后期的纪录电影运动再到“自由电影”,对现实主义的不懈追求也广泛体现在阿诺德的多部电影作品中。阿诺德的影片结构是传统的主流经典叙事,但她却把纪录片的视听结构大量植入在自己的影片中。例如在《美国甜心》的开场中,对于贫民窟生活的体现大量运用手持摄影,摄影机像是一个跟踪者和窥探者。摇摇晃晃的画面时刻跟随者女主角的行为,像一块吸铁石一样吸附在女主角周围,时而与女主角的视线相重合,展现女主角的视点,时而又紧贴   女主角的面部,展现其细微复杂的心理变化。除此之外,手持摄影的节奏也时刻跟随影片的叙事节奏而变化,例如开场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第一次相遇,当两人交谈时摄影机的晃动幅度明显变小,表现出两人之间暧昧的情感。而当两人第一次一起推销杂志因价值观不合而争吵时,手持摄影的晃动幅度明显增大,体现人物关系的紧张状态。   其次,4:3的电影银幕,增加了幽闭感,体现了青年人自由的束缚。整部影片是一部标准的公路片,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公路片应当通过宽银幕呈现的是一种自由、开阔的风格,而在阿诺德的影片中,这种自由是狭窄的、被束缚的。影片中主要角色都是厌倦固有生活状态,而踏上征程追求自由。但是他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被自由所束缚,被金钱束缚,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地去出卖自己的尊严。这是矛盾的存在,而阿诺德通过4:3的银幕比例体现出一种自由的夹击感和束缚感。影片中大量的镜头是在那辆行驶的列车上,拥挤的人一起在其中嬉戏聊天、放飞自我,这样的空间状态也使得受众产生一种束缚的感觉,增加了一种幽闭感。并且影片中很少表现公路片一贯的风景魅力,更多地运用特写等主观镜头体现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唯一一次是众人在旅途中休息,无意间发现沟壑纵横的山峦而被震撼的场景,这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对人心灵的震撼,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向往。除此次外,其他镜头大多聚焦在路途中社会阶层生活状态的展现,如路边的流浪汉、底层家庭中的混乱和贫困等。大量主观视角的运用,让观众体会到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
  再次,大量动物的特写镜头隐喻人的心理状态。动物的象征和隐喻作用也是阿诺德影片的一个常用手法。在《美国甜心》中,前前后后出现了螞蚁、狗、蜜蜂、蜘蛛、飞蛾、乌龟、蝌蚪、虫子等十几种动物。导演都给予了这些动物以特写镜头,每一次动物的出现都代表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影片开场当女主角回到自己脏乱差的家庭中时,窗台上一堆蚂蚁在蚕食残渣,而此时对应的正是女主角继父酗酒回家后的混乱,这一动物的形象正好映射了家庭现状。当女主角被这种苦闷的家庭生活围困想要做出是否逃离的选择时,导演将镜头对准了趴在窗户上的飞蛾、四处逃窜的蜘蛛、海底的鱼、奔跑的狗、树枝上的鸟、飞奔的马、玻璃缸中的蝌蚪等动物,这些小动物都在寻找一种自由,这恰恰也符合当时女主角心中的状态。在影片中常出现女主角放生小动物的镜头,如放生蜜蜂、放生乌龟等。每一次放生都体现了女主角善良的本色、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人性的坚韧。例如在影片最后,当女主角遭遇了爱情和友情的双重危机后,她还是选择去放生乌龟,但是她也随着放生的乌龟慢慢沉入海底,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要选择沉寂之时,她又从水底跃出,恍若新生。对自由的向往和人性的坚毅在这一刻让人震撼,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是在看透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乡村音乐的使用贴合人物身份,恰当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片中音乐的使用也是一大亮点,大量使用了乡村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贴近美国文化的音乐。影片中选取的歌曲大多对应了其中角色的生存状态,如影片多次出现的歌曲《We Found Love》,第一次出现时是男女主角在超市相遇的时刻,这首歌曲也象征着在绝望之处寻找爱情、寻找爱,而歌曲出现在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也恰如其分。而另一主题曲《American honey》是美国著名乡村乐团“站前女神”的名作。这一歌曲无论从创作到内涵都紧紧贴近美国底层群众的生活,传递着一种对自由和青春的美好向往。在影片最后,矛盾最紧张的时候,车中缓缓响起这首歌,大家默默地看向窗外,又共同唱起这首歌,即使被生活压迫,但这种青春的美好和勇敢却让人心灵震撼。这也映射出影片的主题,这群青年人是被生活围困的,他们向往自由和改变,但又不断被现实打压,即使如此他们仍旧勇敢地向未知前进,步履不停地去经历残酷的未来。
  三、结语
  《美国甜心》是阿诺德导演对美国社会底层青年人现状的一次真实揭露,通过这群叛逆、迷茫的年轻人揭开美国光鲜外衣下的赤裸丑陋,展现了“美国梦”背后的精神危机。对金钱的至上追求、道德的可有可无、未来的茫然无知、自由的追求与束缚,这是这群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同样也是美国青年一代的普遍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 公益电视节目因为与媒体公共职能的天然亲近性,使其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叙事内涵。在叙事上有效借用真人秀手法,通过真人秀外形表征社会现实内核,并在社会现实表征上,通过商业操演,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关联,从而在媒体公共性、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建构起有机融合路径。本文以《等着我》《我们在行动》为例,对公益电视节目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表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  【关键词】 公益节目
期刊
【摘要】 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主导的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范式,文化政治论是由诸多理论所形成的一个充满张力的复调,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围绕萨义德在文化政治论畛域内的知识生产,揭橥萨义德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内在关系,同时阐明其在高扬知识分子主体方面创获与将西方本质化、同质化的理论缺憾。  【关键词】 文化政治论;艺术理论;萨义德;福柯;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涂色书在艺术形象和色彩等方面的艺术减压特点,与其中有关人脑机能的艺术减压原理,强调涂色书艺术减压作用的可适性,从而说明涂色书的畅销,从某种角度可能体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艺术的渴求。虽然艺术并不是救赎的万能钥匙,但是,涂色书的畅销现象能够给人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涂色书;艺术减压;可适性;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在商家
期刊
【摘要】 作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力导演之一,楊德昌在青少年时期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而安东尼奥尼等意大利电影导演对他的影响尤甚。本文试从杨德昌创作的前三部电影分析其受到安东尼奥尼的影响。  【关键词】 杨德昌;安东尼奥尼;内在联系;外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巴巴罗在《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反对在意大利电影中
期刊
【摘要】 电影《一步之遥》作为姜文“民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大量的叙事和隐喻的段落,体现了导演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清醒的大众文化批判立场和作为精英知识分子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词】 姜文;叙事;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姜文电影《一步之遥》通过主人公马走日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悲歌,描述充满奇迹和罪恶的冒险之都与诡谲疯狂的年代,以其对人性、社
期刊
【摘要】 遮面仪式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贯穿着生育、死亡、祭祀三个阶段,连接着生与死、人与神的世界。遮面仪式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异界的大门,让人们突破凡俗世界的桎梏,短暂地触及到那存在于循环宇宙中的神谕世界。  【关键词】 生育;死亡;祭祀;遮面仪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在原始灵魂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头部,尤其是面部,寄寓着人的灵魂,控制着人的思维和行动,而在生育、死亡及
期刊
【摘要】 台语片作为台湾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从语言上折射出两岸三地电影往来存在的共性和交集。由大陆起源、经香港传播、受本土刺激而形成的台语片,是连接沟通两岸三地电影的一个文化现象。台语片的兴起是因为国语运动下的语言压制,而衰落同样是因为语言政策的束缚。可以说,语言作为一种表征,反映出台语片的兴衰起落。  【关键词】 语言;台语片;国语运动;间谍片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电影《妖猫传》表面看起来是关于“贵妃之死”的悬疑故事,实则描绘的是一个“诗”人的梦境,是导演陈凯歌“诗”性表达的影像体现。以悬疑片的标准去评鉴《妖猫传》,显然是具有缺憾的,尤其是在西方理论的评价体系下。本文拟用中国传统诗歌的鉴赏思维理解《妖猫传》的叙事逻辑,以“禅”解其“幻术”与“无上密”,从而看陈凯歌导演的“诗”性表达。  【关键词】 《妖猫传》;陈凯歌;鉴赏思维;诗性表达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陈杰民的水彩作品除了审美之外,还多一份思索,一份由技术娴熟蜕化的情思,他以写实功力绘制真实的鼓浪屿,留下那份身临其境的在场感。画家与鼓浪屿耳鬓厮磨的旧作,释放出回忆、思考、抑或是憧憬。画家之心永远是年轻的搏动。  【关键词】 陈杰民;水彩作品;鼓浪屿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收藏家画轩在厦门故宫路一号,右边是高耸的天主福音堂,门口正面通往中山公园,左边直拐走向厦禾路,
期刊
【摘要】 大量幻境的制造使得《蓝色时分》这部电影被重重迷雾包围,影片情节成为一个巨大的迷宫。庞大意象群的设置为影片增加了丰厚的象征意味。而潜藏在这些匠心独运的电影技法背后的是深刻骇人的主题与泰文化的巧妙传递。本文从情节、意象、主题、文化四个方面对电影《蓝色时分》进行解读,以便“揭开迷雾,还原真相”让更多的观众看懂这部出色的影片,并了解影片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 《蓝色时分》;泰国电影;影片读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