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但爱是有技巧的、有内涵的。要怎样去爱学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进行探索、思考。爱学生要严而有度,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孩子的世界。爱学生要用情致诚,用情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走近孩子,用信任、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更高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进步。
【关键词】师爱 信任 平等 心灵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5-01
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爱:慈爱、恩爱、友爱、喜爱、恋爱等等,但任何一种爱都不能和教师的爱相比拟。师爱生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人们把它喻为“点燃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开启心扉的钥匙,开发学生心智的能源。爱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也是所有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共同情感,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教师的天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 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即教育是感染、潜移默化,是心与心之间的渗透,我认为,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富有朝气且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单凭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研究出一些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新路子。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校里的“上帝”,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施展才华的沃土,把学生比作上帝,并不意味着宠学生、惯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或者说老师不敢管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若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在工作上的支持,你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捷尔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工作中,我总是真心实意地去爱护他们。
一、老师,请给学生多一点爱。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
我班学生张宇般,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搞小动作,下课常欺侮人,上课做操故意捣乱,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有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把他推选为本班的纪律委员,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工作,就要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所带的班当作自己的家,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会信任老师,这样才能互相理解,互相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唤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理相融的效应,让学生觉得老师理解他们、爱他们了,他们才能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班主任才能顺利搞好班级工作。
二、老师,请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
前些天,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犯人外出修路时拾到1000元钱,马上交给警察,警察却说:“你别来这一套,想贿赂我换取减刑的资本吗?”囚犯万念俱灭,当晚就越狱了,在逃亡的路上,他正好站在厕所旁,这时,一个漂亮姑娘要上厕所,发现门扣坏了,她轻声对这个逃犯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逃犯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暇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他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着门,一刹那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一站,他下车来到站点派出所,投案自首了。
有人说这是信任的力量,警察对犯人的不信任,使得犯人自暴自弃,越狱逃跑,那位姑娘对犯人的信任,却让也顿然醒悟,决心认罪。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警察知道囚犯的历史,而姑娘不知,如果姑娘知道为她把门的是一位囚犯,很难说故事还会有这么美丽的结局。
我由此想到了教育中的一种情形。每到开学,接手的新班的老师总习惯去了解学生的过去,犯过什么错误没有?有什么坏毛病?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老师可能在头脑 “回收站”里留下“案底”以便哪天再度犯错时拿来作“参考”,知道了学生的过去,往往就会用“有色眼睛去看人,原谅一个人的过错不难,忘记一个人的过错却很难”。
我认为,接手新班的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怀、信任和理解。老师不知学生的过去,用一样的眼光看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和良好的期待,可以使那些有过失的学生重新树立自信。
我班学生韩振生通过初步接触,我发现该生能说会道组织能力很强,很有魄力,可学习成绩却一般,我一直没有去了解他的过去,而是经常表扬他的一些优点。前一段时间,他被大家选为小队长,在当天的作业中他夹了一个纸条写道:“老师,你难道不知道,我以前经常不做作业吗?李老师不喜欢我,谢谢您给我的信任和鼓励!”这几天,他还帮我训练集体舞,并指出谁不守纪律,谁动作不到位”。
的确,我不想去了解学生的过去,只想以欣赏的目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你的过去,我一概不知,我只看你现在的表现。”我对每一位同学说:“我想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心境。”
我想,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如同一汪明静清澈的湖,过错则是飘进湖中的浮尘,这时候,只需要一阵微风掠过,就能在心湖上掀起波澜,吹尽浮尘。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微妙的科学与艺术,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富有朝气,且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探索,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光有信心和热心还不够,面对新的班集体,你得有洞若观火的细心,诲人不倦的耐心,天真无邪的童心,而这些都源于纯洁无私的爱心。
【关键词】师爱 信任 平等 心灵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5-01
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爱:慈爱、恩爱、友爱、喜爱、恋爱等等,但任何一种爱都不能和教师的爱相比拟。师爱生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人们把它喻为“点燃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开启心扉的钥匙,开发学生心智的能源。爱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也是所有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共同情感,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教师的天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 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即教育是感染、潜移默化,是心与心之间的渗透,我认为,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富有朝气且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单凭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研究出一些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新路子。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校里的“上帝”,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施展才华的沃土,把学生比作上帝,并不意味着宠学生、惯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或者说老师不敢管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若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在工作上的支持,你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捷尔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工作中,我总是真心实意地去爱护他们。
一、老师,请给学生多一点爱。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
我班学生张宇般,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搞小动作,下课常欺侮人,上课做操故意捣乱,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有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把他推选为本班的纪律委员,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工作,就要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所带的班当作自己的家,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会信任老师,这样才能互相理解,互相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唤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理相融的效应,让学生觉得老师理解他们、爱他们了,他们才能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班主任才能顺利搞好班级工作。
二、老师,请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
前些天,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犯人外出修路时拾到1000元钱,马上交给警察,警察却说:“你别来这一套,想贿赂我换取减刑的资本吗?”囚犯万念俱灭,当晚就越狱了,在逃亡的路上,他正好站在厕所旁,这时,一个漂亮姑娘要上厕所,发现门扣坏了,她轻声对这个逃犯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逃犯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暇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他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着门,一刹那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一站,他下车来到站点派出所,投案自首了。
有人说这是信任的力量,警察对犯人的不信任,使得犯人自暴自弃,越狱逃跑,那位姑娘对犯人的信任,却让也顿然醒悟,决心认罪。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警察知道囚犯的历史,而姑娘不知,如果姑娘知道为她把门的是一位囚犯,很难说故事还会有这么美丽的结局。
我由此想到了教育中的一种情形。每到开学,接手的新班的老师总习惯去了解学生的过去,犯过什么错误没有?有什么坏毛病?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老师可能在头脑 “回收站”里留下“案底”以便哪天再度犯错时拿来作“参考”,知道了学生的过去,往往就会用“有色眼睛去看人,原谅一个人的过错不难,忘记一个人的过错却很难”。
我认为,接手新班的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怀、信任和理解。老师不知学生的过去,用一样的眼光看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和良好的期待,可以使那些有过失的学生重新树立自信。
我班学生韩振生通过初步接触,我发现该生能说会道组织能力很强,很有魄力,可学习成绩却一般,我一直没有去了解他的过去,而是经常表扬他的一些优点。前一段时间,他被大家选为小队长,在当天的作业中他夹了一个纸条写道:“老师,你难道不知道,我以前经常不做作业吗?李老师不喜欢我,谢谢您给我的信任和鼓励!”这几天,他还帮我训练集体舞,并指出谁不守纪律,谁动作不到位”。
的确,我不想去了解学生的过去,只想以欣赏的目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你的过去,我一概不知,我只看你现在的表现。”我对每一位同学说:“我想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心境。”
我想,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如同一汪明静清澈的湖,过错则是飘进湖中的浮尘,这时候,只需要一阵微风掠过,就能在心湖上掀起波澜,吹尽浮尘。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微妙的科学与艺术,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富有朝气,且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探索,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光有信心和热心还不够,面对新的班集体,你得有洞若观火的细心,诲人不倦的耐心,天真无邪的童心,而这些都源于纯洁无私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