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全面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培育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的时候,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面孔,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与无助,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探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在过渡时期的学习参与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小学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升初衔接时期的中学生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面对更加复杂的知识难免会展现出不适应的状况,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形。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尽快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度。
一、找准学生兴趣点,激发学习主动性
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虽然名义上学生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但心态上学生还是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很多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太大,课堂上教师讲解了很多高难度的问题,自己没办法完全理解,而且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秉持的教学理念都和小学语文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学生身上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他们会下意识地觉得熟悉的人或事更值得信赖,当学生不由自主地将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做对比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似乎还是小学的语文教师讲课更有趣。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教师应当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宿建德江》这首古诗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会运用讲故事的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师会给学生科普一下:“同学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吗?没错,就是孟浩然,大家可不要被这位诗人的大名给唬到,其实他在唐代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诗人罢了。毕竟咱们都知道,唐代才人辈出,那么接下来,大家能不能举出几个出名的诗人呢?”有了这种趣味化的引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会得到满足,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另外,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探讨。一边朗读模仿录音中的情感,一边把握古诗的内容。越是衔接阶段,教师越要挑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策略不宜过于简单,但也不能过于困难。如果过分简单,会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度过衔接期,如果过于困难,也会让学生彻底对语文课堂丧失兴趣,最好的方式是组织递进式的教学,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较简单的问题。随着他们学习能力的进步,逐步加大教学难度,一点点完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任务,实现高质量的教与学。
二、强调自主性思考,激发学生思考力
和小学教师相比,初中语文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最为注重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化的思考,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难以产生特别系统的想法,这种时候,教师会直接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模仿着标准答案进行深入化的思考。然而,小学生大多是懒惰的,当教师提出“模仿标准答案”的要求,很多学生不会真的按照教师的引导去做,而是直接把答案抄在题目上,敷衍了事,到了中学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几乎不会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每个语文问题,教师都会强调学生主动自发的思考,这样才是激发他们的语文思维,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例如:讲解《开国大典》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真实场景,让学生结合着视频资源去阅读课文内容。初步阅读结束之后,教师会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请你给课文分段,简单地谈一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读完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段落?请你谈谈原因。”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学生可以在课文中找到一部分答案,也需要运用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或者主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保证语气的和蔼,不要太过严肃。初中衔接阶段的学生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原本就很容易紧张这个关键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放下内心的压力,更加轻松的参与课堂互动,这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快速度过衔接期的有效手段。
三、强调民主化沟通,拉近师生间距離
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之所以难以快速进入状态,一方面是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心智尚不成熟,很难快速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变。如果学生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名中学生,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很多知识,自然难以唤醒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距离问题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原因。需要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是教学理念,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突然之间的改变会给学生带来非常严重的不适感,如果想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只能从根源处出发,教师先调整个人的教学策略,强调衔接期的民主化沟通。
例如:初一阶段的教学时间相对宽松,教师讲解完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后,还会剩下一部分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民主化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剩下的这些时间,我们要做什么?比如教学《丁香结》这篇课文的时候,课堂上,教师围绕着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描写方式展开了系统化的讲解。然而,学习过本节课内容之后,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丁香结是什么东西,教师可以民主式提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丁香结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如果学生的反馈是赞成,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当堂搜索,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初中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和蔼可亲,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总结:
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了关键地位,不仅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与学习水平的综合培育。笔者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入手,并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为抓手,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进行探讨,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深度立足文本教材、灵活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爱玲.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11):148-149.
[2]王卫霞.指向中小学衔接的语文教学优化路径[J].广西教育,2021(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