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由谁来控制海外战区的天空?一场争夺战区天空控制权的“暗战”正在美国空军和陆军之间展开。引发这场“暗战”的是在伊拉克战场上“大红大紫”的无人驾驶机。
在伊拉克,美军无人驾驶机担负着从侦察、搜索到进行攻击的多种任务。无人机不仅能够发现反美武装埋下的路边炸弹,还可以使用自带的“地狱火”导弹直接攻击反美武装的车辆。自从2007年1月美军在伊拉克开始增兵以来,伊拉克战场上无人驾驶机的数目也在急速上升。从1月份的950架到6月份的1250架,不到半年的时间,无人驾驶机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数目增加了30%。目前,在伊拉克上空的无人机有十多种型号,飞行高度从30米到18000米,穿梭往来的各种无人驾驶机使战场上空变得“拥挤不堪”。早在2004年11月,陆军所属的无人机就与空军的侦察直升机发生“意外”相撞事故。
为了避免战区天空“混乱”的局面,美国空军一直要求五角大楼授权成立“无人机指挥部门”,由空军统一指挥飞行高度在1万英尺(3048米)以上的中高空无人驾驶机。而空军的提议一直遭到陆军的坚决反对。陆军认为,在战区上空2万英尺以下的无人机应该由陆军统一指挥。由陆军控制的中低空无人驾驶机可以在战场上省去呼叫空军协作的时间,地面部队指挥官能够更为快捷地获取情报,同时取得迅速的火力支持。针对2004年发生的“撞机”事件,陆军给出的回答是,“仅在2006年,就有36起战机与飞鸟相撞的事故。与此相比,在伊拉克战场上4年多时间里,只发生过一次无人机相撞事故,不足以证明战区天空的混乱。”
实际上,伊拉克上空95%的无人机正在由陆军控制着。陆军还专门研发了一套不同于空军的控制系统,来协调中低空飞行器的航路。通过这套战术空域综合系统(Tactical Airspace Inteqration System,TAIS),陆军的指挥官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监视数百公里范围内飞行器飞行路线,还可以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呈现战区的3D视图。这套系统与空军的空中控制系统相连,但只有在需要2万英尺以上的空中轰炸配合时,陆军才会主动呼叫空军的支援。虽然空军不想成为陆军的“辅助服务”军种,但由于“智能炸弹”的广泛使用,只要有陆军的准确指引,空军多数是在2万英尺以上的高空完成定点轰炸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飞行员不想在战区低空盘旋过久,耗费更多的时间寻找目标,空军也不想将造价高达数亿美元的战机置于低空炮火的威胁之中。
那么为什么空军和陆军还在1万英尺,还是2万英尺的数字上争执不休呢?在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背后,有着一套已经花费巨资的武器系统的归属问题。2005年美国陆军取消“科曼奇”直升机项目,将这一项目的2.14亿美元投入新型无人机的研制生产。2007年5月美国陆军的新型无人机“天空勇士”(sky warrior)成功上天,开始投入使用。这种柴油驱动的无人驾驶机可以在15000—25000英尺的高度连续飞行36个小时,它不仅携带多种监视侦察设备,还可以完成战术攻击任务。为了配合“天空勇士”在战区的使用,陆军已经将30套战术空域综合系统(TAIS)运抵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仅这些地面控制系统的造价就在9000万美元以上。如果美国空军获得中高空无人机的控制权,陆军投入巨资的新型无人机和地面控制系统就将归属空军支配,这显然是陆军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陆军和空军“暗战”不断的情况下,2007年6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戈登·英格兰(Gordon England)发出备忘录,要求美国陆军和空军尽快拿出合作方案,共同发展无人机项目。也许在海军出身的戈登·英格兰的调停下,陆军和空军的“暗战”能够平和地告一段落。
在伊拉克,美军无人驾驶机担负着从侦察、搜索到进行攻击的多种任务。无人机不仅能够发现反美武装埋下的路边炸弹,还可以使用自带的“地狱火”导弹直接攻击反美武装的车辆。自从2007年1月美军在伊拉克开始增兵以来,伊拉克战场上无人驾驶机的数目也在急速上升。从1月份的950架到6月份的1250架,不到半年的时间,无人驾驶机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数目增加了30%。目前,在伊拉克上空的无人机有十多种型号,飞行高度从30米到18000米,穿梭往来的各种无人驾驶机使战场上空变得“拥挤不堪”。早在2004年11月,陆军所属的无人机就与空军的侦察直升机发生“意外”相撞事故。
为了避免战区天空“混乱”的局面,美国空军一直要求五角大楼授权成立“无人机指挥部门”,由空军统一指挥飞行高度在1万英尺(3048米)以上的中高空无人驾驶机。而空军的提议一直遭到陆军的坚决反对。陆军认为,在战区上空2万英尺以下的无人机应该由陆军统一指挥。由陆军控制的中低空无人驾驶机可以在战场上省去呼叫空军协作的时间,地面部队指挥官能够更为快捷地获取情报,同时取得迅速的火力支持。针对2004年发生的“撞机”事件,陆军给出的回答是,“仅在2006年,就有36起战机与飞鸟相撞的事故。与此相比,在伊拉克战场上4年多时间里,只发生过一次无人机相撞事故,不足以证明战区天空的混乱。”
实际上,伊拉克上空95%的无人机正在由陆军控制着。陆军还专门研发了一套不同于空军的控制系统,来协调中低空飞行器的航路。通过这套战术空域综合系统(Tactical Airspace Inteqration System,TAIS),陆军的指挥官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监视数百公里范围内飞行器飞行路线,还可以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呈现战区的3D视图。这套系统与空军的空中控制系统相连,但只有在需要2万英尺以上的空中轰炸配合时,陆军才会主动呼叫空军的支援。虽然空军不想成为陆军的“辅助服务”军种,但由于“智能炸弹”的广泛使用,只要有陆军的准确指引,空军多数是在2万英尺以上的高空完成定点轰炸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飞行员不想在战区低空盘旋过久,耗费更多的时间寻找目标,空军也不想将造价高达数亿美元的战机置于低空炮火的威胁之中。
那么为什么空军和陆军还在1万英尺,还是2万英尺的数字上争执不休呢?在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背后,有着一套已经花费巨资的武器系统的归属问题。2005年美国陆军取消“科曼奇”直升机项目,将这一项目的2.14亿美元投入新型无人机的研制生产。2007年5月美国陆军的新型无人机“天空勇士”(sky warrior)成功上天,开始投入使用。这种柴油驱动的无人驾驶机可以在15000—25000英尺的高度连续飞行36个小时,它不仅携带多种监视侦察设备,还可以完成战术攻击任务。为了配合“天空勇士”在战区的使用,陆军已经将30套战术空域综合系统(TAIS)运抵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仅这些地面控制系统的造价就在9000万美元以上。如果美国空军获得中高空无人机的控制权,陆军投入巨资的新型无人机和地面控制系统就将归属空军支配,这显然是陆军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陆军和空军“暗战”不断的情况下,2007年6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戈登·英格兰(Gordon England)发出备忘录,要求美国陆军和空军尽快拿出合作方案,共同发展无人机项目。也许在海军出身的戈登·英格兰的调停下,陆军和空军的“暗战”能够平和地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