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夯实计算机操作基础,促使其发展成为综合型应用人才。在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激励机制的运用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促使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保障,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探索激励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励机制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职院校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契机。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都对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要求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还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现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未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并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由于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心理叛逆等问题,学习状态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家庭条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过去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各项结构也未形成充分的了解,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自卑心理。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大,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后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对计算机知识丧失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由此分析可知,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尝试将激励机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计算机知识。激励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利用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怀,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升,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可知,激励教学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还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的矛盾,促使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下面针对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和分析。
1.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对中职院校学生阶段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是保证激励机制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前,教师应对學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个人信息,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策略。唯有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才能找到开展激励工作的切入点,才能明确激励策略应用的重点。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上机操作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对此,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采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体来说,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前,为其设置一定的任务,在预设任务奖励的情况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外,还需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和优势,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功能的激发促使激励策略的实效性得到提升,为激励策略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继而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致使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情感教育,合理、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改善学生的叛逆行为。中职院校学生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该阶段特有的心性,为了保证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情感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与其情感上的互动,发挥激励策略的积极作用,为帮助学生成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实施激励策略,通过合理、科学、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借助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充分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其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其练习情况、操作结果、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记录,从而在课堂总结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促使计算机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使其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激励机制应用的有效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规划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永.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J].教师,2015(32):88.
[2]俞宝明,曾晓芳.浅析激励机制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43-44.
[3]陶银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3(A2):122.
[4]董跃钧.基于激励机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5):106-107.
[5]张艺腾,苏凤梅.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河南科技,2013(9):251.
[6]袁霞.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J].职教通讯,2016(17):24-2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职院校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契机。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都对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要求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还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现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未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并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由于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心理叛逆等问题,学习状态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家庭条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过去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各项结构也未形成充分的了解,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自卑心理。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大,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后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对计算机知识丧失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由此分析可知,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尝试将激励机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计算机知识。激励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利用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怀,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升,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可知,激励教学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还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的矛盾,促使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下面针对激励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和分析。
1.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对中职院校学生阶段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是保证激励机制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前,教师应对學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个人信息,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策略。唯有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才能找到开展激励工作的切入点,才能明确激励策略应用的重点。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上机操作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对此,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采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体来说,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生上机操作前,为其设置一定的任务,在预设任务奖励的情况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外,还需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和优势,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功能的激发促使激励策略的实效性得到提升,为激励策略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继而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致使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情感教育,合理、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改善学生的叛逆行为。中职院校学生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该阶段特有的心性,为了保证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情感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与其情感上的互动,发挥激励策略的积极作用,为帮助学生成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实施激励策略,通过合理、科学、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借助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充分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其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其练习情况、操作结果、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记录,从而在课堂总结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促使计算机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使其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激励机制应用的有效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规划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永.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J].教师,2015(32):88.
[2]俞宝明,曾晓芳.浅析激励机制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43-44.
[3]陶银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3(A2):122.
[4]董跃钧.基于激励机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5):106-107.
[5]张艺腾,苏凤梅.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河南科技,2013(9):251.
[6]袁霞.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J].职教通讯,2016(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