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三种主要考察手段。作品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考察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对各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与选择进行论叙。信息技术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都是围绕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展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一、当前信息技术评价的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从考察形式变化,主要有传统的单一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作品评价考察又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广泛应用在多媒体模块的检测。
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试对于掌握知识的检测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上机的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信息技术考察用笔试形式从一开始应用都受到师生的诟病。笔试虽然也能反应部分操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具有多种途径,并且具有操作的尝试性,更为真实的反应信息获取的本来面目,而笔试的内容却容易形成学生的机械性。但笔试评价的公平性是其他评价方式难于实现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技能的教学,上机考试形式是检测技能的很好手段。上机考试的改卷的自动化,更是能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上机考试一出现就深受学生与老师的欢迎,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检测的主流手段。
上机考试也有它的不足。第一,上机考试对于考试环境要求比较高,考试软件的设计,计算机教室网络畅通,学生熟悉了大体环境。上机考试的内容往往限于考试系统局限的应用。每个开发系统都要与具体的应用软件无缝链接,才能起到检测效果。如对于如多媒体内容的音频处理,由于很多学生都不一定用Windows自身的录音机处理,而用sound等其他软件,这样就难于检测。第二,上机考试的紧张程度,特别是上机环境的改变,也极易影响学生的答题。如操作系统的变换,Windows 98与Windows XP的界面及软件的版本不一样,学生的操作就不一样,就很难要求学生有变通的能力。第三,学生座位距离很小,题目都是通过显示器显示,很难做到试卷的封闭性,作弊比较方便。从而难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影响上机考试检测手段的使用。
有的学校结合全国等级考试的模式,笔试与上机相合,考试成绩由这两部分结合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实的反应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程度。但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察往往应用在课程终结性评价,并且工作量很大,对于现在的教学大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重视不够下,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但信息技术有的模块的内容,特别是多媒体知识,往往是学习练习作品来表现的,具有美术课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作品的评价方式,显示上机与笔试相结合的局限性。作品评价法对于文字处理方面也显示了很大的正面效力。学生能正确的制作文字报刊,就说明了学生掌握文字的技能。
但作品的制作由于周期长,难于监督,确难保证学生的原创性。作品评价的标准的把握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硬标准,对于考试的最大的公平性也是一种挑战。
二、信息技术评价的改进及依据
上述的评价方法都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终结性评价,难于表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信息素养的合作,主动,探索的重要特点也无法真正的体现。近年来,信息技术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评价理念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评价是近代课程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理念。它反思了那种将既定目标和教育效果进行比照的机械性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在过程中进行调整的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强调调整和动态推进。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调控包括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发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向前推进目标。
程性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上实现小组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上的主要教学策略。小组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到现在具有成熟的理论与做法。对于每人一个小组给出不同的级别,例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每个小组的评价阶段对应分数不一,叫做小组分。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是自己的个人分加上小组分,生成自己的成绩。
现在试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成果显著。有效的解决学生信息技术起点不一,差异性很大的现状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极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我们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以上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都是围绕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展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一、当前信息技术评价的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从考察形式变化,主要有传统的单一笔试、上机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作品评价考察又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广泛应用在多媒体模块的检测。
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试对于掌握知识的检测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上机的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信息技术考察用笔试形式从一开始应用都受到师生的诟病。笔试虽然也能反应部分操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具有多种途径,并且具有操作的尝试性,更为真实的反应信息获取的本来面目,而笔试的内容却容易形成学生的机械性。但笔试评价的公平性是其他评价方式难于实现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技能的教学,上机考试形式是检测技能的很好手段。上机考试的改卷的自动化,更是能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上机考试一出现就深受学生与老师的欢迎,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检测的主流手段。
上机考试也有它的不足。第一,上机考试对于考试环境要求比较高,考试软件的设计,计算机教室网络畅通,学生熟悉了大体环境。上机考试的内容往往限于考试系统局限的应用。每个开发系统都要与具体的应用软件无缝链接,才能起到检测效果。如对于如多媒体内容的音频处理,由于很多学生都不一定用Windows自身的录音机处理,而用sound等其他软件,这样就难于检测。第二,上机考试的紧张程度,特别是上机环境的改变,也极易影响学生的答题。如操作系统的变换,Windows 98与Windows XP的界面及软件的版本不一样,学生的操作就不一样,就很难要求学生有变通的能力。第三,学生座位距离很小,题目都是通过显示器显示,很难做到试卷的封闭性,作弊比较方便。从而难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影响上机考试检测手段的使用。
有的学校结合全国等级考试的模式,笔试与上机相合,考试成绩由这两部分结合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实的反应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程度。但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察往往应用在课程终结性评价,并且工作量很大,对于现在的教学大环境下,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重视不够下,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但信息技术有的模块的内容,特别是多媒体知识,往往是学习练习作品来表现的,具有美术课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作品的评价方式,显示上机与笔试相结合的局限性。作品评价法对于文字处理方面也显示了很大的正面效力。学生能正确的制作文字报刊,就说明了学生掌握文字的技能。
但作品的制作由于周期长,难于监督,确难保证学生的原创性。作品评价的标准的把握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硬标准,对于考试的最大的公平性也是一种挑战。
二、信息技术评价的改进及依据
上述的评价方法都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终结性评价,难于表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信息素养的合作,主动,探索的重要特点也无法真正的体现。近年来,信息技术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评价理念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评价是近代课程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理念。它反思了那种将既定目标和教育效果进行比照的机械性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在过程中进行调整的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强调调整和动态推进。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调控包括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发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向前推进目标。
程性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上实现小组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上的主要教学策略。小组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到现在具有成熟的理论与做法。对于每人一个小组给出不同的级别,例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每个小组的评价阶段对应分数不一,叫做小组分。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是自己的个人分加上小组分,生成自己的成绩。
现在试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成果显著。有效的解决学生信息技术起点不一,差异性很大的现状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极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我们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以上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