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里的人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当时的台湾仍很穷。这天课堂上,老师谈到电器,便要同学说说家里的电器。我第一个被点名,想了很久才回答,电锅、电扇、电灯泡。“电灯泡”才出口,老师和同学就笑开了,因为别人讲的是电视、电冰箱、电唱机,甚至还有人说电热毯——毯子有电,不会电死人吗?
  从此,别人的嘲笑就跟了我半辈子。我初中進了台北最好的大同中学,上学途中遇到小学三年级的电器老师,他见到我的制服竟目瞪口呆,问:“张国立,你进了大同啊?”
  我很得意地点点头,但事后得知他问了其他同学,才知道我念的是大同中学夜间部,同学转述老师的话是“我就知道。”
  我给自己取了个名词——夹缝中的人。例如初中时我念的是大同中学夜间部,听到的人都会发出“喔——”的长声。夜间部是夹缝中的学校。后来高中考台北市立学校的联招,考进最后一个志愿复兴中学,按照认知标准,念市立学校表示功课不错,可是最后一个志愿,就“喔——”啦。
  高中时学校挑选篮球校队的成员,我也跟着一帮子人起哄去报考,只见全场几百只眼睛盯着我带球上篮,自认很美妙的姿势,但球没进,人也摔了个狗吃屎,听到教练不耐烦的声音喊:“下一个。”
  等到考大学,名落孙山,我这个呆子还以为只差三分,虽败犹荣,但一个和我交情不是很好的同学私下这么对其他人说:“我就知道,张国立会考上——才怪。”
  第二年卷土重来,那时也是联合招生,按照分数和志愿分发学校,总算老天给我一个机会,考上了辅仁大学,但解释起来又颇费工夫,因为是日文系。
  那时的辅仁外语学院以德文、英文、法文出名,于是大家先听到我念辅仁,都点头称是,再听到日文系,当然又“喔——”了。
  夹缝中的人,意思是明明不属于某个阶层,却偏要攀上这个阶层,就怎么做也不对了。如果我初中念的是烂学校,会被固定的价值观列入某个阶层,也就算了,奈何我念的是好学校的夜间部,夹在中间,够尴尬。然后夹缝中的人令人不知所措,先让所有人有期望,马上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就禁不住把失望与嘲笑挂在脸上了。
  嘲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别人对我设定的标准,第二层是自己设定的标准。像念书时不少人认为我的英文很烂,偏我还真烂,这就构成我在英语课上常闹笑话的原因。后来我努力加强英文,慢慢以为自己不错了,这时拉高了对自己的标准,没想到一出口,还是一样烂,失落更大,也更对任何人的嘴角微笑疑神疑鬼为超级火暴嘲笑,自卑感益发严重。
  最惨的莫过于参加话剧社,因发音不标准而被刷掉。毕业两年后,当年话剧社的成员仍玩票演戏,选中我写的一个剧本,我兴奋地赶去看他们彩排,听到一位学长说:“不知道张国立哪里抄来的。”
  一旦被认定,就很难翻身,尤其是夹缝里的人。但是在夹缝里待久了,能悟出若干的道理,最大的道理莫过于自嘲,放松别人对我的期待,如此他们的失落感比较小,也就不会忍不住嘲笑我啦。例如:
  我叫张国立,没错,跟北京的导演张国立同名同姓,而且我的老婆叫赵薇。
  这样够夹缝,够自嘲了吧。
其他文献
羊角咖啡杯是一款非常实用,且可持续利用的咖啡杯。设计者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款杯子向发现咖啡的动物——山羊致敬。  羊角咖啡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咖啡杯的认识,也让咖啡杯有了全新的模样。仅从外表来看,这款咖啡杯已经十分出众,除了大胆的山羊角形状,皮革杯套既能隔热,还能用作杯子的底座,黑白两种经典颜色以供不同的人选用。  考虑到安全和健康问题,羊角咖啡杯选用的材料中不含BPA(双酚基丙烷),同时还有100
2003年,严思鸣这只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设计“菜鸟”飞进了手机设计行业,仰望振翅翱翔的同行,他梦寐以求有一款自己设计的手机上市,能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些印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别人画图时他在画图,别人睡觉时他还在画图。两年后,他腾空而起,成为公司首席手机外形设计师,他设计的5款手机和7款小灵通上市。其中,有5款获得国家专利,小灵通的销量突破了300万台。  严思鸣俨然成了同事膜拜
不小心将橡皮擦同塑料尺放在一起后,等再次拿出却发现塑料尺已经和橡皮擦融化在一起。为什么它们每次亲密会面后就变得无间了呢?  原来,橡皮是一种固体溶剂,而塑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加热的话会变软甚至能够流动,低温则会变硬。但它却不是晶体,它没有固定的溶化温度。也就是说,塑料并不像它的表面形态那么“固态”,而判断它究竟是“固态”还是“液态”仅仅是时间尺度的问题。塑料之所以显示为固态,是因为它的分子较大(
向往阳光下的海南,向往海南不一样的阳光,想着那大朵大朵的白云,于是在寒假时跑去小住了半月,在那里暖和着,感受阳光下的不一样。  饭桌上,我的海南朋友告诉我:“这是秋刀鱼。”  “就是流行歌里唱的那条秋刀鱼,阿姨,您尝一尝。”我朋友的儿子,小向导似的,说着先给我儿子夹了一块。  “海南的秋刀鱼,是不是也带着阳光的香啊?”  “你怎么知道哩,阿姨,就是香得跟阳光一样,它几乎没有鱼刺,含在嘴里,就跟吞了
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如果树太高大没法用斧子砍倒,当地人就会采用吼叫的办法:伐木人天一亮就爬上树,出其不意地张开嗓门冲它大吼一声。这样连续30天,树就会死去,轰然倒下,原理是叫喊声杀死了树的灵魂。据村民们讲,这个办法总是很见效。嗨,这些可怜的土著人,这样奇妙的丛林习惯。冲着大树叫喊实在是太原始了,可他们确实没有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和科学头脑。  我常常冲着老婆、孩子、电话、电视、报纸、电脑叫喊,
总有一群人,初次遇见时,她们文静可爱,一副窈窕淑女的模样,好似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慢慢熟络后,你才会发现她们各种的无厘头。  对,总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不是淑女,但她们可爱又好玩。  一如我的室友,我不确定,她们是不是被外星人调包了,因为她们根本不是我第一次走进寝室时认识的模样。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室友过生日,我们在寝室庆祝,吃了蛋糕,喝了点小酒。然后发现,一只小强君晃晃悠悠地从我的蚊帐往我下铺的蚊
这个社会,每个人都热爱监督,都是优秀的监督者,而非优秀的行动者。  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都有一双监督别人的眼睛,却对自己熟视无睹,都有一腔公平和正义,却只是要别人公平,要他人正义。尘世间的崇高,不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发现的,而是以这样的方式被沦陷的。  道理很简单,当崇高被追索,良知便易凋零。  透过别人的不是,应该看到的是自我的不足。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透过别人看到的,永远是别人。这从动机上也不难理解
生物艺术家杰瑞·李发明了一套能逐渐分解尸体的寿衣,名叫蘑菇寿衣。  这套寿衣通体黑色,由串着蘑菇的有机棉线编制而成。寿衣上还绣着类似蘑菇菌丝的网状条纹,这些条纹便代表着蘑菇的生长轨迹。寿衣外还覆盖了一层供蘑菇生长的胶质。  蘑菇通常生长在森林中、有腐殖质的木头上。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在任何有机物质上生长并将其分解,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上的分解大师”,因此它成了连接生死的中介生物。经过反复研究,杰瑞·李
设计师伊米莉亚·卢赫特和阿恩·西布蘭特克一直期望能够创造一款可以允许绿色植物在密闭空间内持续成长的灯具。为了实现这个厚望,他们提出了许多设想,在反复的验证下,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这款被命名为“Mygdal Plantlamp”的点子上。  这款灯具内部的LED灯与植物会形成一个自循环的迷你生态环境,使植物在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阳光照射(LED灯成为阳光的替代品)的情况下持续生长。设计师还在玻璃灯罩上
在说正题之前,我得先说明,我从来没有为国家而战,也从来没有拒绝为国家战斗;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救火,也从来没有在海上面对过风暴;我甚至没有爬过山、没有从高处跳下——不管是因为绝望还是只为好玩,都没有。我从没有斗过牛,也从没有在数千人面前表演过。  我不是个勇敢的人。在过去三年里,我所做的事就是拜访世界各地的勇敢者,他们已经做过上述这类事情中的一件或多件,或者做过更加勇敢的事情。我想发现他们为什么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