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的战“疫”新样态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课不停学”,呼唤学习新样态。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以“让视野更宽,与世界更近”为办学理念,践行“向宽而行”的校训,基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的办学实践,校长潘春波提出“发现课”,在非常时期,“发现课”有了新样态。
  在线学习的新探索。学校以寒假“发现之旅”学习指南为延伸,在延期开学期间,利用“发现单”开展发现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自己专属的课程表、学习任务表,做到“一生一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以资源包的方式向学生推送“发现单”及学习资源,落实“问题速学、目标导学、沟通助学、运用创学”四步骤发现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创新实践等能力。
  混合研修的新尝试。疫情阻隔了线下研修的途径,却阻挡不了教师研修的热情。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通过钉钉、微信、UMU等各类APP,在非常时期“非常教研”,开展试课研讨、主题分享、专题讲座等一系列研修活动,学校还带领瓯海区外国语教育集团下辖的五所学校开展共同研修,攜手共进。
  家校沟通的新行动。“发现课”以家校互动为机制建构,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回归到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状态,实现家校教育的资源共享。疫情期间,一方面与家长积极沟通,进行人文关怀,牢牢筑起一道“防疫墙”。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云家访”“云聚会”“云端亲子朗诵会”等活动,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校长潘春波以“你们不是宠坏的孩子”一封信,暖心勉励,促使亲子教育、学校沟通再上新台阶。
  (文|朱蕾 张虹)
其他文献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獨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当听到这首《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的孤独?  “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哪怕是他们在我旁边玩着手机都是奢望”“妈妈,你陪陪我好吗”“孤独的感觉是难过”……原来,孤独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只是孩子的孤独,常常被成年人忽略。“天天在家陪你,谁来养家”“妈妈不是天
期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劳动者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劳动精神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学生的这门“必修课”该如何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将中国海外留学生教育低龄化的现象引入国人的视野。细思之下,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家长对中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笔者概括了较为常见的四种观点:一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中国的教育质量不行”;二是“国外的学校追求素质教育,中国的学校追求应试教育”;三是“国外的学校强调乐学,中国的学校灌输苦学”;四是“国外学校评价学生的手段多种多样,中国学校评价学生的方式就是考试”。这揭示出
期刊
姚登峰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1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先后在脑与语言认知、语言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出版专著2部。2014年被纳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吾本愚钝,1岁失聪
期刊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晋升“必修课”的劳动教育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参与本期论坛研讨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劳动教育,为孩子打包“硬核”成长行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把闲置空地打造成了学生劳动的实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意见》的出台,让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教育家》杂志第四期线上圆桌论
期刊
“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生活没意思,我好孤独。”  “学习好无聊,我好孤独。”  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随着孤独感愈发强烈,他们可能会将自己逐渐封闭起来,形成一座孤岛。每一座孤岛上,都有一个孤独的孩子。他们孤独的背影令人忧虑,引人深思。  孩子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何关联?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如何帮助孩子消减孤独感,让他们的内心更为丰盈?我们特邀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
期刊
新时代的教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探索创新,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教育是立足当下的,更是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区块链等概念的提出,使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建设智慧校园、创设智慧课堂、学做智慧教师势在必行,尤其是当下的学校管理者们,需要解决好“想为、能为、愿为、会为”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生态链、课堂的教与学、人的思维方式、评价手段方法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教
期刊
多年来,邱志杰始终以热情而多产的形象活跃在艺术界,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中国当代最有创作激情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架上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方面均做出了实验性的探索。2003年以来,邱志杰投身当代艺术教育,多年致力于实验艺术教育体系尤其是社会性艺术和科技艺术的构建。2016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联盟,以教育者的
期刊
开学延期学不停,教学质量不降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应急谋远,抓细落小,统筹学校“云”教学活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砥砺初心,践行使命。  教与学方式多样化。学校运用人教点读APP、“空中课堂”、“石室祥云”等各级教育平台构建路径,为学生开展网络辅助学习。教师针对教学中的疑难和重点内容,录制微课小视频,利用QQ直播、腾讯会议等多种“云办公”形式開展合作学习、课后答疑和个性化辅导;学生则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