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连云港市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又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研究连云港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连云港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连云港市
连云港民间流行一句谚语叫:头顶两盆水、腰缠三条河、脚蹬黄海潮、最怕三碰头,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连云港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水问题。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处在供水网络的末梢,既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又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并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连云港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连云港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连云港水资源基本情况
1.1水资源现状。连云港市水资源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近70%集中在6~9月,汛期上游来水量大,多年平均约80亿m3,常造成本地降水和上游洪水相遇,大量洪水弃流入海;非汛期又因降水量少、用水量大、上游无来水,造成用水紧张。二是人均水资源量极低,约为400 m3,仅为全国人均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三是供需缺口大。我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7.6 m3,由于地表径流拦蓄能力相对较差,可利用水量约10亿m3,占地表径流量的56.8%,地下水资源量因矿化度高,可开采量仅为7.8亿m3,和全市用水量相比,缺水约50%。缺口主要依靠外来水解决,年引用外水约11亿立方米,其中通过蔷薇河引用江淮水量多年平均为8.61亿立方米。特别是以我市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迅速集聚,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增大。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连云港市供水水源主要为自备地表水源、自备水井和自来水三部分,分别为(以2010年城市供水为例)(见表1)。
2. 连云港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连云港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等,主要表现在氨氮、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因子经常超标。城市周边河道水质基本全年劣于Ⅴ类,如市区的龙尾河、西盐河、排淡河等;调水河道、饮用水河道水质较好,水质基本在Ⅱ~Ⅲ类;其他河道水质一般,基本维持在Ⅲ类左右;主要水库水质基本为Ⅱ~Ⅳ类。
2.2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一方面,我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其余月份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很少。此外,我市处于南水北调的供水末梢,在用水紧缺的季节里供水线路沿线截流严重,输水到达市境内时流量已很小,严重影响饮用及工农业供水。另一方面,洪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市是洪水走廊,汛期丰富的洪水资源因无调蓄工程,大量洪水直流入海,多年平均入海海水量80亿m3,是用水量的4倍,丰水年入海水量可供连云港市10年使用。今年“7·9”期间,仅2天通过各水利工程直排入海的洪水就近10亿m3,约占全年用水量的1/2。
2.3水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左右。农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现象仍然严重,水稻亩均用水1000m3的灌区还没有彻底改变。全市农业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多年在0.5和0.45之间徘徊,提高不快。每万元GDP总用水量807 m3/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260 m3/万元,人均用水量514 m3/人,虽然低于全省人均用水量628 m3/人水平,但高于全国人均430m3/人的平均水平。
2.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我市的涉水事务管理由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分头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水源供给、节水、河库等管理以及城市的防洪和排涝,城建部门负责自来水供给和污水处理,水质则归属环保部门管理。全市7个县区仅东海县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由于长期多龙治水,导致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主体不明,有利的争着去管、无利的互相推诿,不能对全市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合理配置。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做到远近结合、多措并举。远期看,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爱水、惜水意识;编制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来规范行为、指导实践。近期看,提高外来水资源利用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等措施是解决我市水资源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
3.1树立惜水、爱水意识。长期以来,我市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特别是我市引用外来水费用由省政府财政兜底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市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象。实际上,从洪泽湖调引江淮水到我市市区,仅单方水量耗损电费和工程维护运行费用支出就达到0.3元左右,如果加上沿途调水工程建设投入年度分摊和其他投入,则单方水量费用将超过2元以上。按0.3元/立方米的最低成本标准,参照蔷薇河年均调引外水10亿立方米的数据,每年我市调水产生的直接费用也达到3000万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发展节水农业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市缺水的紧迫感,自觉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意识。
3.2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尽快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在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保障能力。制定全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界定管理保护范围,规定取水和污染物削减限量指标,按照引排分开的要求,建立全市清水河道和保护体系。建立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的基本数据库,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水利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的问题。如哪些地方有条件发展高耗水产业,哪些地方的社会生产对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有特殊要求的等等,都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实施水资源准确调度、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3.3提高外来水资源利用效果。
(1)一方面,提高洪水利用效果。每年汛期大量洪水直排入海,无法转换成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可惜。必须加快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加固、改造,提高拦洪能力。兴建蔷薇湖,发挥其调蓄洪峰的作用,提高蓄洪能力。
(2)另一方面,提高调水效果。2007年底,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高度,在明确“举全省之力支持连云港发展”决策期间,正式启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主要由泰州引江河经泰东河、通榆河入蔷薇河,工程于2010年底实现通水,相机供水能力为50立方米/秒。通过进一步优化调水方案,加强对沿线的管理,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的现状。
3.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得到净化,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将中水用于农业灌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此外,运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城市用水实行阶梯定价,定额内平价,超出部分差别化定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改变一直实行的“福利水”制度,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把水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3.5加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这此主要包括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措施。连云港东临黄海,海水资源丰富。在供水应急预案中,在紧急情况下如外来水中断,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应急的方案,应充分考虑海水淡化作为备用水源。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坡上修建有垄埂的梯田,利用蓄水层的储水能力,有植被的土地可以留住雨水。
作者简介: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4-14-301
[作者简介] 张义好(1975-),男,籍贯:连云港人,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从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连云港市
连云港民间流行一句谚语叫:头顶两盆水、腰缠三条河、脚蹬黄海潮、最怕三碰头,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连云港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水问题。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处在供水网络的末梢,既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又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并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连云港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连云港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连云港水资源基本情况
1.1水资源现状。连云港市水资源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近70%集中在6~9月,汛期上游来水量大,多年平均约80亿m3,常造成本地降水和上游洪水相遇,大量洪水弃流入海;非汛期又因降水量少、用水量大、上游无来水,造成用水紧张。二是人均水资源量极低,约为400 m3,仅为全国人均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三是供需缺口大。我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7.6 m3,由于地表径流拦蓄能力相对较差,可利用水量约10亿m3,占地表径流量的56.8%,地下水资源量因矿化度高,可开采量仅为7.8亿m3,和全市用水量相比,缺水约50%。缺口主要依靠外来水解决,年引用外水约11亿立方米,其中通过蔷薇河引用江淮水量多年平均为8.61亿立方米。特别是以我市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迅速集聚,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增大。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连云港市供水水源主要为自备地表水源、自备水井和自来水三部分,分别为(以2010年城市供水为例)(见表1)。
2. 连云港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连云港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等,主要表现在氨氮、化学耗氧量等污染因子经常超标。城市周边河道水质基本全年劣于Ⅴ类,如市区的龙尾河、西盐河、排淡河等;调水河道、饮用水河道水质较好,水质基本在Ⅱ~Ⅲ类;其他河道水质一般,基本维持在Ⅲ类左右;主要水库水质基本为Ⅱ~Ⅳ类。
2.2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一方面,我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其余月份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很少。此外,我市处于南水北调的供水末梢,在用水紧缺的季节里供水线路沿线截流严重,输水到达市境内时流量已很小,严重影响饮用及工农业供水。另一方面,洪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市是洪水走廊,汛期丰富的洪水资源因无调蓄工程,大量洪水直流入海,多年平均入海海水量80亿m3,是用水量的4倍,丰水年入海水量可供连云港市10年使用。今年“7·9”期间,仅2天通过各水利工程直排入海的洪水就近10亿m3,约占全年用水量的1/2。
2.3水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左右。农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现象仍然严重,水稻亩均用水1000m3的灌区还没有彻底改变。全市农业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多年在0.5和0.45之间徘徊,提高不快。每万元GDP总用水量807 m3/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260 m3/万元,人均用水量514 m3/人,虽然低于全省人均用水量628 m3/人水平,但高于全国人均430m3/人的平均水平。
2.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我市的涉水事务管理由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分头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水源供给、节水、河库等管理以及城市的防洪和排涝,城建部门负责自来水供给和污水处理,水质则归属环保部门管理。全市7个县区仅东海县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由于长期多龙治水,导致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主体不明,有利的争着去管、无利的互相推诿,不能对全市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合理配置。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做到远近结合、多措并举。远期看,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爱水、惜水意识;编制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来规范行为、指导实践。近期看,提高外来水资源利用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等措施是解决我市水资源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
3.1树立惜水、爱水意识。长期以来,我市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特别是我市引用外来水费用由省政府财政兜底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市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象。实际上,从洪泽湖调引江淮水到我市市区,仅单方水量耗损电费和工程维护运行费用支出就达到0.3元左右,如果加上沿途调水工程建设投入年度分摊和其他投入,则单方水量费用将超过2元以上。按0.3元/立方米的最低成本标准,参照蔷薇河年均调引外水10亿立方米的数据,每年我市调水产生的直接费用也达到3000万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发展节水农业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市缺水的紧迫感,自觉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意识。
3.2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尽快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在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保障能力。制定全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界定管理保护范围,规定取水和污染物削减限量指标,按照引排分开的要求,建立全市清水河道和保护体系。建立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的基本数据库,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水利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的问题。如哪些地方有条件发展高耗水产业,哪些地方的社会生产对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有特殊要求的等等,都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实施水资源准确调度、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3.3提高外来水资源利用效果。
(1)一方面,提高洪水利用效果。每年汛期大量洪水直排入海,无法转换成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可惜。必须加快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加固、改造,提高拦洪能力。兴建蔷薇湖,发挥其调蓄洪峰的作用,提高蓄洪能力。
(2)另一方面,提高调水效果。2007年底,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高度,在明确“举全省之力支持连云港发展”决策期间,正式启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主要由泰州引江河经泰东河、通榆河入蔷薇河,工程于2010年底实现通水,相机供水能力为50立方米/秒。通过进一步优化调水方案,加强对沿线的管理,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的现状。
3.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得到净化,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将中水用于农业灌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此外,运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城市用水实行阶梯定价,定额内平价,超出部分差别化定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改变一直实行的“福利水”制度,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把水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3.5加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这此主要包括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措施。连云港东临黄海,海水资源丰富。在供水应急预案中,在紧急情况下如外来水中断,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应急的方案,应充分考虑海水淡化作为备用水源。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坡上修建有垄埂的梯田,利用蓄水层的储水能力,有植被的土地可以留住雨水。
作者简介: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4-14-301
[作者简介] 张义好(1975-),男,籍贯:连云港人,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从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