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作为我国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可探究思路,以此研究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内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重大转变。在这种形式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这种教育与别的教育不同,主要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包括技能、精神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每个个体。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1 适应社会当前和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创新,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舞台,同时也是绝佳的机遇。在新常态下,政府就业部门目前正大力扶持积极促进创新创业,并且对于创业者其相关技能水平进行相关的培训,初见成效,在社会上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实行创新创业的时间较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新型社会的劳动主体,对于我国实行创新创业来说意义非凡,基本上呈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生培养基地的高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的上发达国家的步伐,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其实这不单单是高校的责任,这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去关注的事件,有相关专家指出,中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让百分之三十的国民拥有创新创业意识,由此可见,高校在新时代下承担著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1.2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求职主体较之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同父辈不同,新生代劳动力的主力军大多数为高校毕业生,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高校毕业生更有自己的观点,看的更远,对于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极为看重,但是问题也出现在此,与父辈的踏踏实实不同,高校毕业生眼光过高,好高骛远,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甚至时不时会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就应该有好的工作、高的薪资,但是却忽视了就业技能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毕业生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成成了一个社会新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教育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对此,就业部门对其应该应妥善应对,同时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引导,并且在可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从而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方式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当前社会的发展前景。
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2.1 构建课程体系。万物以理论为先,高校教学以课程为优。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种全新课程,其教学课程也必然是全新的,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校大学生专门设置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其实这点与其它教学科目有相似之处,在设立之初,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可以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之处在于务实,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太注重理论,因此,要求课程体系必须是真实案例,这里可以参照各大名人在创业时的故事加入到课程体系中,比如李嘉诚、马云等人的创业事迹。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来学校为其授课,对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同样要有相关的要求,即然是新课程,那么必然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必然多样化。通过以上这些,让大学生能够较为清楚的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创业念想、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能明白创业绝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而为日后学生毕业创业打下堅实基础。
2.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校期间,高校可以为学生校内提供创业实验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先行体会创业的感受。大多数高校与企业之间都有合作,学生可以邀请企业一起为大学生创业做培训,或者资助学生创业。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出校门去社会上寻找合作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验基地,以最基本的岗位了解一个公司的运营体系。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于那些在校期间就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资金或者资源,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对于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项目指导,以此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
2.3 构建科研项目体系。中国千百年来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便是成绩名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国内各种大赛,第一是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出新的创业思路,另一方面是打出名堂,只要好能取得好的名次,就能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比如天使投资人,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参加大赛能够积累许多经验,同时也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对于日后的创业百利害无一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了新型社会的大学生结业途径之一,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要要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前期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培养,笔者通过上文几条建议阐述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帮助,希望以此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鲁宇红,张素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J]. 成才之路. 2016(02)
[2] 杨羽,王兵,杨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 张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10)
[4] 董云飞,郑丽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05)
[5] 李宪.论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8)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内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重大转变。在这种形式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这种教育与别的教育不同,主要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包括技能、精神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每个个体。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1 适应社会当前和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创新,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舞台,同时也是绝佳的机遇。在新常态下,政府就业部门目前正大力扶持积极促进创新创业,并且对于创业者其相关技能水平进行相关的培训,初见成效,在社会上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实行创新创业的时间较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新型社会的劳动主体,对于我国实行创新创业来说意义非凡,基本上呈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生培养基地的高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的上发达国家的步伐,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其实这不单单是高校的责任,这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去关注的事件,有相关专家指出,中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让百分之三十的国民拥有创新创业意识,由此可见,高校在新时代下承担著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1.2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求职主体较之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同父辈不同,新生代劳动力的主力军大多数为高校毕业生,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高校毕业生更有自己的观点,看的更远,对于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极为看重,但是问题也出现在此,与父辈的踏踏实实不同,高校毕业生眼光过高,好高骛远,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甚至时不时会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就应该有好的工作、高的薪资,但是却忽视了就业技能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毕业生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成成了一个社会新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教育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对此,就业部门对其应该应妥善应对,同时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引导,并且在可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从而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方式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当前社会的发展前景。
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2.1 构建课程体系。万物以理论为先,高校教学以课程为优。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种全新课程,其教学课程也必然是全新的,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校大学生专门设置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其实这点与其它教学科目有相似之处,在设立之初,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可以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之处在于务实,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太注重理论,因此,要求课程体系必须是真实案例,这里可以参照各大名人在创业时的故事加入到课程体系中,比如李嘉诚、马云等人的创业事迹。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来学校为其授课,对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同样要有相关的要求,即然是新课程,那么必然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必然多样化。通过以上这些,让大学生能够较为清楚的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创业念想、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能明白创业绝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而为日后学生毕业创业打下堅实基础。
2.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校期间,高校可以为学生校内提供创业实验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先行体会创业的感受。大多数高校与企业之间都有合作,学生可以邀请企业一起为大学生创业做培训,或者资助学生创业。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出校门去社会上寻找合作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验基地,以最基本的岗位了解一个公司的运营体系。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于那些在校期间就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资金或者资源,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对于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项目指导,以此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
2.3 构建科研项目体系。中国千百年来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便是成绩名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国内各种大赛,第一是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出新的创业思路,另一方面是打出名堂,只要好能取得好的名次,就能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比如天使投资人,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参加大赛能够积累许多经验,同时也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对于日后的创业百利害无一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了新型社会的大学生结业途径之一,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要要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前期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培养,笔者通过上文几条建议阐述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帮助,希望以此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鲁宇红,张素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J]. 成才之路. 2016(02)
[2] 杨羽,王兵,杨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 张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10)
[4] 董云飞,郑丽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05)
[5] 李宪.论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