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指出了当前国有企业在技能人才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建设技能人才金字塔的可行性建议,为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
關键词: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在当前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技术过硬、本领高强”的现代化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深沉持久的内在动力。
从形势发展来看,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符合时代所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首先是体现了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政治担当,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提出的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贯彻落实,反映了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的人才方针和发展方略的必然要求。第二是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主动应对国家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主动谋划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以“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创造”,是国有企业练好内功、积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必由之路。第三是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人本担当,国有企业通过教育培训克服员工本领恐慌、通过职业鉴定助力员工成长成才,符合员工不断发展提升的根本利益,为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执政方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了尊重员工个体价值、推动个人与企业和国家共同进步的时代主题,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情况来看,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亟需加以正视和解决。一是技能人才的总量和质量与发展目标还不相适应。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产业工人总数仅为4%,与发达国家30%-40%的比率相去甚远。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拥有在岗员工总数13000余人,行业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为565人次,占员工总数的4.2%,获得省级技术能手以上的技能人员总量为198人次,占比仅为1.5%。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不多、比例不高、成长较慢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二是技能人才的领域分布和作用发挥与战略定位还不相协调。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分布存在结构性矛盾。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企业定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但企业业务链涵盖农工商领域。而相较于其他业务模块,农业生产领域的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最为明显,成为制约笔者所在企业达成愿景的结构性短板。究其原因,农业生产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年轻人不愿学、招不进、留不住,专业断层、年龄断层、数量断层明显。类似的结构性失衡在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均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技能人才的投入培养与技能兴企导向还不相匹配。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不够充分,地位不高、待遇偏低,限制了青年员工走技术成才之路的积极性,“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着眼长远考虑,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必须坚持整体开发、梯次配对、高端引领,构建“基础人才数量充足、技能人才支撑有力、高端人才成果转化”的技能人才金字塔,发挥人才集群效应,实现创新驱动、技能报国。
以全员培训筑牢“塔基”,实现“基础人才数量充足”。应立足国有企业人员流动相对较弱、人员管理秩序较强、培训投入相对充足的普遍共性,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特点,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存量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加快建立行业内外培训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同步规划、党建培训与业务培训统一管理的培训体系。加强需求调研,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推动培训内容供给侧和业务发展需求侧相平衡。要规范培训组织管理,强化培训考核评估,推动培训由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通过培训纲要的科学制定和切实执行,提升全员能力素质,为技能提升夯实基础。
以技能鉴定夯实“塔身”,实现“技能人才支撑有力”。要精心“选种”,加大各类工种技能岗位人员的引进和招录力度;悉心“育秧”,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逐步扩大鉴定职业(工种)范围,大力提高鉴定考试的整体合格率,建立持证上岗、持续提升的一线技能岗位队伍;尽心“墩苗”,大力组织开展各级技能竞赛、岗位比武,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用心“施肥”,完善技能人才的的奖励激励,健全技能人才岗位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制度,营造员工“想成才、能成才、成人才”的良好氛围。
以创新引领擦亮“塔尖”,实现“高端人才成果转化”。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的“名匠、名家、名师”人才榜,为高端技能人才搭建平台、配备资源、转化成果。结合企业重大项目、重点课题、重要工程的推进实施,建立“名匠工作室”,发挥项目带头人作用;根据企业内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需要,建设一支包括考评员、裁判员、审核员、质量督导员在内的鉴定专家队伍,建立标准严格、流程严密、作风严谨的“名家工作室”,持续提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水平;根据企业内部培训需要,逐步建设一支梯次衔接、专业完备、结构合理的内训师队伍,建立涵盖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功能的“名师工作室”,发挥内训师在精神传导、知识传递、技能传送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名匠、名家、名师”的整体牵引,实现优秀高技能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领。
时代呼唤奋斗,创新需要技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谁能培养、集聚、用好技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主动权,占据发展制高点。
關键词: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在当前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技术过硬、本领高强”的现代化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深沉持久的内在动力。
从形势发展来看,重视和加强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符合时代所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首先是体现了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政治担当,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提出的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贯彻落实,反映了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的人才方针和发展方略的必然要求。第二是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主动应对国家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主动谋划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以“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创造”,是国有企业练好内功、积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必由之路。第三是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人本担当,国有企业通过教育培训克服员工本领恐慌、通过职业鉴定助力员工成长成才,符合员工不断发展提升的根本利益,为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执政方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弘扬了尊重员工个体价值、推动个人与企业和国家共同进步的时代主题,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情况来看,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亟需加以正视和解决。一是技能人才的总量和质量与发展目标还不相适应。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产业工人总数仅为4%,与发达国家30%-40%的比率相去甚远。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拥有在岗员工总数13000余人,行业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为565人次,占员工总数的4.2%,获得省级技术能手以上的技能人员总量为198人次,占比仅为1.5%。技能人才存在总量不多、比例不高、成长较慢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二是技能人才的领域分布和作用发挥与战略定位还不相协调。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分布存在结构性矛盾。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企业定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但企业业务链涵盖农工商领域。而相较于其他业务模块,农业生产领域的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最为明显,成为制约笔者所在企业达成愿景的结构性短板。究其原因,农业生产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年轻人不愿学、招不进、留不住,专业断层、年龄断层、数量断层明显。类似的结构性失衡在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均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技能人才的投入培养与技能兴企导向还不相匹配。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不够充分,地位不高、待遇偏低,限制了青年员工走技术成才之路的积极性,“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着眼长远考虑,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必须坚持整体开发、梯次配对、高端引领,构建“基础人才数量充足、技能人才支撑有力、高端人才成果转化”的技能人才金字塔,发挥人才集群效应,实现创新驱动、技能报国。
以全员培训筑牢“塔基”,实现“基础人才数量充足”。应立足国有企业人员流动相对较弱、人员管理秩序较强、培训投入相对充足的普遍共性,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特点,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存量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加快建立行业内外培训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同步规划、党建培训与业务培训统一管理的培训体系。加强需求调研,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推动培训内容供给侧和业务发展需求侧相平衡。要规范培训组织管理,强化培训考核评估,推动培训由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通过培训纲要的科学制定和切实执行,提升全员能力素质,为技能提升夯实基础。
以技能鉴定夯实“塔身”,实现“技能人才支撑有力”。要精心“选种”,加大各类工种技能岗位人员的引进和招录力度;悉心“育秧”,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逐步扩大鉴定职业(工种)范围,大力提高鉴定考试的整体合格率,建立持证上岗、持续提升的一线技能岗位队伍;尽心“墩苗”,大力组织开展各级技能竞赛、岗位比武,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用心“施肥”,完善技能人才的的奖励激励,健全技能人才岗位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制度,营造员工“想成才、能成才、成人才”的良好氛围。
以创新引领擦亮“塔尖”,实现“高端人才成果转化”。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的“名匠、名家、名师”人才榜,为高端技能人才搭建平台、配备资源、转化成果。结合企业重大项目、重点课题、重要工程的推进实施,建立“名匠工作室”,发挥项目带头人作用;根据企业内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需要,建设一支包括考评员、裁判员、审核员、质量督导员在内的鉴定专家队伍,建立标准严格、流程严密、作风严谨的“名家工作室”,持续提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水平;根据企业内部培训需要,逐步建设一支梯次衔接、专业完备、结构合理的内训师队伍,建立涵盖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功能的“名师工作室”,发挥内训师在精神传导、知识传递、技能传送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名匠、名家、名师”的整体牵引,实现优秀高技能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领。
时代呼唤奋斗,创新需要技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谁能培养、集聚、用好技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主动权,占据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