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备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健康、顺利地成长,将来能够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现代社会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然而,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言传身教或其它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启蒙,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发展史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教文献;近现代,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杜威、陶行知等),在他们的教育著作中,无不强调家庭教育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是孩子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孩子“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提倡家庭教育要早期进行、抓住时机。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认为:“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言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在家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自然,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条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
二、家庭教育不仅开始最早,而且时间也最长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情感,这种亲密决定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抚,这是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此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尤其是低龄孩子,更容易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基本都是走读,因此家庭就成为孩子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在家庭中,孩子不仅能获得生理发育所需的必要照顾,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往,学习和掌握生活经验。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的生活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性质、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对孩子都会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接受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行为方式有巨大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
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如学习、品德、健康、卫生、安全、礼貌、交往、兴趣、情感、家务、消费等等。这些内容的有效利用,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我们知道,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还必须有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守纪律、热爱劳动、俭朴节约、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善始善终、讲究卫生、坚持锻炼等等,这些由家庭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和培养,对孩子就会产生连续性的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教导社会行为规范、陶冶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志趣等方面在内,可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能忽视和替代的。但这也并不是说,凡是家庭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负作用的现象也是常见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可以说“望子成龙”是普遍的社会心态,但是许多家长却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左右下,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如娇生惯养、溺爱、纵容放任、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等,这些都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说,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它取决于家庭环境、人员结构、家长素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只有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对家庭教育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学校在联系家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孩子观,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尊重信任、以身作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调整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起来。
综上所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孩子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家庭是孩子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孩子“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提倡家庭教育要早期进行、抓住时机。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认为:“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言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在家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自然,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条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
二、家庭教育不仅开始最早,而且时间也最长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情感,这种亲密决定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抚,这是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此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尤其是低龄孩子,更容易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基本都是走读,因此家庭就成为孩子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在家庭中,孩子不仅能获得生理发育所需的必要照顾,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往,学习和掌握生活经验。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的生活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性质、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对孩子都会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接受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行为方式有巨大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
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如学习、品德、健康、卫生、安全、礼貌、交往、兴趣、情感、家务、消费等等。这些内容的有效利用,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我们知道,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还必须有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守纪律、热爱劳动、俭朴节约、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善始善终、讲究卫生、坚持锻炼等等,这些由家庭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和培养,对孩子就会产生连续性的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教导社会行为规范、陶冶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志趣等方面在内,可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能忽视和替代的。但这也并不是说,凡是家庭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负作用的现象也是常见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可以说“望子成龙”是普遍的社会心态,但是许多家长却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左右下,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如娇生惯养、溺爱、纵容放任、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等,这些都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说,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它取决于家庭环境、人员结构、家长素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只有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对家庭教育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学校在联系家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孩子观,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尊重信任、以身作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调整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起来。
综上所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孩子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