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孤僻、自我、不易控制,学习状态更是焦虑而压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让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心灵鸡汤”。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 情感体验 陶冶性情
  当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孤僻、自我、不易控制,学习状态更是焦虑而压抑,这些问题正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现在及未来的学习生活,威胁他们的健康成长。反观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音乐欣赏课本身就是陶冶性情的艺术,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有何不可呢?以下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于“听”中入情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并指导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能否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作为欣赏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要非常准确真切。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示语言应精炼而生动,要富有诗意和美感,能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于聆听时进入情感的陶冶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长亭惜别》与《楼台会》两段音乐,采用的是大、小提琴对答重奏的演奏形式,旋律都非常优美而伤感,但表达的情绪情感却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用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提示学生。欣赏时,我这样引导:《长亭惜别》表现的是一种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旋律缠绵委婉、深情而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音调时断时续,形象地表现了祝英台想吐露真情而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楼台会》一段,先由单簧管吹出叹息般的下行音调,把人带入惨淡悲凉的气氛中,接着大、小提琴奏出了那段如泣如诉、令人难忘的旋律,凄惨悲切的音调,生动地表达出了二人在生离死别之时痛苦绝望的心情。
  二、于“看”中入景
  音乐离不开听,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的话,那么“看”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看影像图片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器官的协调统一,把光、色及图与音乐旋律有机结合起来,更显形象直观,将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于“看”中入景,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设计制作了唐诗《春江花月夜》与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二者音画统一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声情并茂地朗诵唐诗《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同时播放课件,伴随课件音画的播放,《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等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等一系列图片与《春江花月夜》的乐曲链接播放。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了充满诗情画意、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学生既聆听了优美的乐曲旋律,又直接看到了富于江南水乡的画面,丰富了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优美的音乐体验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并不断延伸,从而达到了感悟音乐的目的。
  三、于“动”中入心
  音乐欣赏中有很多属于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欣赏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将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时,其欣赏可谓是身心合一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要根据音乐欣赏课的不同内容,让学生适当地“动”起来,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时便能获得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如在欣赏九年级上册《歌剧探幽》单元中的《斗牛士之歌》时,我找了三位男生上台披着斗牛士的红色斗篷,装扮成斗牛士的模样。随着乐曲响起,用身体语言表达出在斗牛场上英勇的斗牛士形象,其他同学也随着伴奏唱起经典的《斗牛士之歌》。音乐欣赏课中营造这样的活跃气氛,有利于带动学生更好地体验这份快乐,让他们在亲身参与“动”中体验到音乐欣赏课美妙的真谛,同时有助于学生自身情感的释放。
  总之,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欣赏课,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师不能忽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悟出真情,洗涤心灵;在“看”中引起共鸣,放松身心;在“动”中敞开心扉,释放心情。只有让音乐欣赏课彰显应有的丰富多彩,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焕发学习者的生命活力。音乐欣赏课不能停留在原始的、单一的“听”之中,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让“听”、“看”、“动”等欣赏活动有效结合,让音乐欣赏课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心灵鸡汤”。
  参考文献:
  [1]任振涛.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4(12).
  [2]丁一.浅析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校园歌声,2011(01).
  [3]黄少用.对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的探讨[J].成才之路,2008(18).
其他文献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讲文明、有礼仪的学生,是新时期赋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的工作理念: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员参与”就是让人人成为文明礼仪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全过程渗透,就是让各种活动、各门学科、各项管理都适时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明礼仪教育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后勤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也很愿意和大家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落实到纸上,解决他们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让学生敢发言。说写结合的前提,是学生敢发言,愿意发言,乐于发言,这也是实现说写结合的基础和关键。对于说写结合来说,“说”是“写”的基础,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新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使课堂“活”而不“乱”,良性互动。  关键词: 课堂管理 管理手段 新课程  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彰显,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圆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初中课堂纪律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一些教师,特别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更是不得要领。在课堂上,有的年轻教师经常被动不堪,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见一些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有的在日常学校生活中表现得悲观、失望、沉默,不爱与同学交往,常为一点小事而伤感、哭泣,情绪中有抑郁的特征;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学校和班级的正常管理,行为举止总是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总是拒绝和逃避现实,有时甚至出现出走、逃学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和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矫治,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