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代表在位于法国理姆斯的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签署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纳粹德国正式投降。经过5年多的浴血奋战,欧洲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此时只剩下东方的日本还在负隅顽抗。
1945年7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德国小镇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已经投降的德国和敦促日本投降。7月26日,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告,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到迅速完全的毁灭。
公告发布后两天,日本政府明确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平结束战争的大门被关闭。尽管拒绝投降,但是到了1945年夏天,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曾经横行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在之前的莱特湾海战中损失殆尽,中国军队也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6月,美军占领了有日本南大门之称的冲绳岛,战争距离日本本土越来越近。
面对四面楚歌的绝境,日本却打算顽抗到底并制订了“决号作战”的本土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除了本土的700万军人,日本还将动员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女老少,组成2800万民兵与即将登陆日本的盟军决一死战。经过硫黄岛和冲绳岛血战的美军在战斗中见识了日本人的疯狂抵抗,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军高层预计,如果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并最终完全战胜对手,盟军方面要付出伤亡100万人的代价,武器装备的损失和物资的消耗更是不计其数,这对盟军来说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为了加快战争的进程,也为了减少人员的伤亡,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对日本使用当时刚刚研制成功的超级武器——原子弹。
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攻击日本,其实美军高层中也不乏反对之声,其中的代表便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不过考虑到将要承受的巨大损失,美国最终还是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既然要使用原子弹,那么就要选择攻击目标,对于目标城市的选择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目标必须在B-29轰炸机的航程内并能采取目测轰炸;第二,目标区气象条件良好,以便顺利轰炸;第三,目标应该是日军重要司令部和部队集结地或者军事工业集中地;最后,目标之前没有遭到过大规模空袭以便评估原子弹爆炸的破坏效果。在日本众多城市中,满足以上条件的其实并不多。
经过选择,美军将目标锁定在京都、广岛、小仓、新潟这四座城市,其中京都的轰炸条件最理想,其次是广岛。不过考虑到京都是日本之前的首都,而且还保留着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庙宇和神祠,美国将其从名单中剔除。就这样,广岛出现在了名单的首位,而京都也被长崎替代。
广岛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部,坐落在太田川河河口的平坦三角洲上,这里是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当时城内有人口24.5万,驻军2.5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集结地和军用港口,许多前往海外参战的陆军部队都从这里登船出发,此外广岛还是日本第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因此有“军都”之称。像其他日本城市一样,广岛的建筑也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进入7月之后这里已经连续3周没有下雨了,干燥的气候使得建筑物极易燃烧。
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美军航空队的第509混合大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44年12月,专门为运载和投掷原子弹而组建。部队接收了从其他部队调来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这些飞机都进行了改装。为了悬挂更大更重的炸弹,飞机的弹舱被扩大,用于防御的装甲和炮塔被拆除。第509混合大队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开始了投弹训练,之后又在大西洋上进行海上飞行训练,在严格的训练中,飞行员们的技术进步显著。
1945年4月,第509混合大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这是距离日本本土较近的一个美军大型空军基地。很快,第509混合大队的飞行员们就开始驾驶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轰炸,轰炸中使用的是与原子弹外形相同的短胖炸弹。由于士兵们还不知道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因此将他们投掷的炸弹戏称为“南瓜”。
7月26日,一艘美国重巡洋舰抵达提尼安岛,并卸下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神秘大箱子,这个箱子里盛放的是原子弹的核心部分—铀。8月4日,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李梅直接向第509混合大队下达了攻击命令,时间定于8月6日。这次史无前例的任务由第509混合大队大队长蒂贝茨上校亲自完成,用于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的便是其编号为82的B-29轰炸机,由于轰炸机机身上写着蒂贝茨母亲艾诺拉·盖伊的名字,因此这架飞机又被称为艾诺拉·盖伊号。
8月5日,气象部门报告第二天将是个好天气,技术专家帕森斯上校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组装完毕并于当天下午装入艾诺拉·盖伊号的弹舱中。晚上11时,全体参战飞行员听取了出发前的简报,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原子弹这个奇怪的名字,也只是简单地了解到这是一种威力非常巨大的超级炸弹。
1945年8月6日1时37分,三架执行观测任务的B-29轰炸机先行起飞。2时45分,艾诺拉·盖伊号开始起飞,由于原子弹过重,飞机几乎是在跑完整条跑道之后才艰难升空的,与它一起起飞的还有另外两架B-29。飞机起飞后,帕森斯上校对原子弹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将最后的起爆器安装完毕。飞行一段时间后,艾诺拉·盖伊号收到了三架观测机发出的消息:广岛和长崎上空天气较好,小仓上空多云。根据收到的消息,蒂贝茨上校决定向1号目标广岛飞去。
8时3分,艾诺拉·盖伊号与另外两架B-29轰炸机飞抵广岛市区上空。由于之前的7时9分,一架执行观测任务的B-29轰炸机已经出现在城市上空,并且没有进行任何攻击就飞走了,所以当只有3架飞机的美军轰炸机编队再次飞临广岛上空时,人们还在各忙各的。面对头顶上的美国轰炸机,日军既没有使用高炮进行射击,也没有派出战斗机进行拦截,这使得艾诺拉·盖伊号在目标上空飞行时没有遇到任何的干扰。
8时12分,蒂贝茨命令飞机上的全部机组人员带上护目镜,位于轰炸机机腹的弹舱门徐徐打开。13分,负责瞄准投弹的法雷比少校开始在瞄准镜中寻找轰炸目标:位于广岛市中心的,横跨太田川河的相生桥。8时15分17秒,法雷比少校在锁定目标后按下了投掷按钮,原子弹“小男孩”从9600米的高空垂直落下。完成投弹的艾诺拉·盖伊号立即俯冲并做了一个158度的急转弯,然后加速飞离爆炸点。与其一起飞行的另一架B-29在同一时间投下了三台仪器以记录爆炸数据。
1945年7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德国小镇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已经投降的德国和敦促日本投降。7月26日,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告,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到迅速完全的毁灭。
公告发布后两天,日本政府明确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平结束战争的大门被关闭。尽管拒绝投降,但是到了1945年夏天,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曾经横行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在之前的莱特湾海战中损失殆尽,中国军队也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6月,美军占领了有日本南大门之称的冲绳岛,战争距离日本本土越来越近。
面对四面楚歌的绝境,日本却打算顽抗到底并制订了“决号作战”的本土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除了本土的700万军人,日本还将动员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女老少,组成2800万民兵与即将登陆日本的盟军决一死战。经过硫黄岛和冲绳岛血战的美军在战斗中见识了日本人的疯狂抵抗,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军高层预计,如果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并最终完全战胜对手,盟军方面要付出伤亡100万人的代价,武器装备的损失和物资的消耗更是不计其数,这对盟军来说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为了加快战争的进程,也为了减少人员的伤亡,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对日本使用当时刚刚研制成功的超级武器——原子弹。
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攻击日本,其实美军高层中也不乏反对之声,其中的代表便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不过考虑到将要承受的巨大损失,美国最终还是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既然要使用原子弹,那么就要选择攻击目标,对于目标城市的选择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目标必须在B-29轰炸机的航程内并能采取目测轰炸;第二,目标区气象条件良好,以便顺利轰炸;第三,目标应该是日军重要司令部和部队集结地或者军事工业集中地;最后,目标之前没有遭到过大规模空袭以便评估原子弹爆炸的破坏效果。在日本众多城市中,满足以上条件的其实并不多。
经过选择,美军将目标锁定在京都、广岛、小仓、新潟这四座城市,其中京都的轰炸条件最理想,其次是广岛。不过考虑到京都是日本之前的首都,而且还保留着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庙宇和神祠,美国将其从名单中剔除。就这样,广岛出现在了名单的首位,而京都也被长崎替代。
广岛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部,坐落在太田川河河口的平坦三角洲上,这里是日本重要的港口城市,当时城内有人口24.5万,驻军2.5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集结地和军用港口,许多前往海外参战的陆军部队都从这里登船出发,此外广岛还是日本第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因此有“军都”之称。像其他日本城市一样,广岛的建筑也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进入7月之后这里已经连续3周没有下雨了,干燥的气候使得建筑物极易燃烧。
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美军航空队的第509混合大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44年12月,专门为运载和投掷原子弹而组建。部队接收了从其他部队调来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这些飞机都进行了改装。为了悬挂更大更重的炸弹,飞机的弹舱被扩大,用于防御的装甲和炮塔被拆除。第509混合大队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开始了投弹训练,之后又在大西洋上进行海上飞行训练,在严格的训练中,飞行员们的技术进步显著。
1945年4月,第509混合大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这是距离日本本土较近的一个美军大型空军基地。很快,第509混合大队的飞行员们就开始驾驶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轰炸,轰炸中使用的是与原子弹外形相同的短胖炸弹。由于士兵们还不知道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因此将他们投掷的炸弹戏称为“南瓜”。
7月26日,一艘美国重巡洋舰抵达提尼安岛,并卸下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神秘大箱子,这个箱子里盛放的是原子弹的核心部分—铀。8月4日,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李梅直接向第509混合大队下达了攻击命令,时间定于8月6日。这次史无前例的任务由第509混合大队大队长蒂贝茨上校亲自完成,用于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的便是其编号为82的B-29轰炸机,由于轰炸机机身上写着蒂贝茨母亲艾诺拉·盖伊的名字,因此这架飞机又被称为艾诺拉·盖伊号。
8月5日,气象部门报告第二天将是个好天气,技术专家帕森斯上校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组装完毕并于当天下午装入艾诺拉·盖伊号的弹舱中。晚上11时,全体参战飞行员听取了出发前的简报,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原子弹这个奇怪的名字,也只是简单地了解到这是一种威力非常巨大的超级炸弹。
1945年8月6日1时37分,三架执行观测任务的B-29轰炸机先行起飞。2时45分,艾诺拉·盖伊号开始起飞,由于原子弹过重,飞机几乎是在跑完整条跑道之后才艰难升空的,与它一起起飞的还有另外两架B-29。飞机起飞后,帕森斯上校对原子弹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将最后的起爆器安装完毕。飞行一段时间后,艾诺拉·盖伊号收到了三架观测机发出的消息:广岛和长崎上空天气较好,小仓上空多云。根据收到的消息,蒂贝茨上校决定向1号目标广岛飞去。
8时3分,艾诺拉·盖伊号与另外两架B-29轰炸机飞抵广岛市区上空。由于之前的7时9分,一架执行观测任务的B-29轰炸机已经出现在城市上空,并且没有进行任何攻击就飞走了,所以当只有3架飞机的美军轰炸机编队再次飞临广岛上空时,人们还在各忙各的。面对头顶上的美国轰炸机,日军既没有使用高炮进行射击,也没有派出战斗机进行拦截,这使得艾诺拉·盖伊号在目标上空飞行时没有遇到任何的干扰。
8时12分,蒂贝茨命令飞机上的全部机组人员带上护目镜,位于轰炸机机腹的弹舱门徐徐打开。13分,负责瞄准投弹的法雷比少校开始在瞄准镜中寻找轰炸目标:位于广岛市中心的,横跨太田川河的相生桥。8时15分17秒,法雷比少校在锁定目标后按下了投掷按钮,原子弹“小男孩”从9600米的高空垂直落下。完成投弹的艾诺拉·盖伊号立即俯冲并做了一个158度的急转弯,然后加速飞离爆炸点。与其一起飞行的另一架B-29在同一时间投下了三台仪器以记录爆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