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目“乐”动心扉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居家赏乐已成为疫情期间的一大乐事,每日上午一杯香茶,一摞唱片,坐在唱机前津津有味,乐不思“午”,乃为日常生活雷打不动之惯例。
  此段时间的赏乐仍为泛泛听。泛泛听即为随便听,一会儿听歌剧,一会儿听交响乐,一会儿听声乐,一会儿听器乐。都说水无常形,易于变化,而我的听乐亦无常形,看似追求广而全,实际则是随缘撞运罢了。
  还是遵照老习惯,现将我的听乐笔记及感想罗列如下,汇集给大家共享。
  歌 剧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俄罗斯基洛夫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演出,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米哈伊尔·基特(Mikhail Kit)、安娜·涅特里布科(Anna Netrebko)、弗拉基米尔·奥格诺维恩科(Vladimir Ognovienko)、拉里萨·迪亚德科娃(Larissa Diadkova)、根纳季·别祖本科夫(Gennady Bezzubenkov)、加琳娜·戈尔恰科娃(Galina Gorchakova)、康斯坦丁·普卢日尼科夫(Konstantin Pluzhnikov)、伊琳娜·博加乔娃(Irina Bogachova)、尤里·马鲁申(Yuri Marushin)演唱。PHILIPS公司出版。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一部五幕歌剧,它是根据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同名童话叙事诗创作的。这是格林卡一生中所创作的第二部歌剧,1842年在圣彼得堡上演。该剧描写了武士鲁斯兰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武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险,最后救出公主的故事。剧中充满着离奇的幻想和神秘的历险。格林卡在创作时,运用了民间创作原则与西方歌剧特色相结合的特点,将奏鸣曲式主题发展规律和歌剧声器乐戏剧性表现融为一体,写出了这部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歌剧代表作。
  我在聆听这部歌剧时,深深感觉到俄罗斯歌剧与意大利歌剧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的风格不同,再有就是音乐气质各异。《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在风格上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特色,在精神上亦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这一点是相当清晰的。
  19世纪上半叶,格林卡曾在一段时间内游历于欧洲各国,当时的他与西方一些著名作曲家互相交流并学习,故对西方歌剧创作技法深有研究。
  在《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人们可以听到相当娴熟的歌剧创作手法,如咏叹调、重唱特别是合唱段落等,再有就是丰富的、整体交响性的手法,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国际化水准。
  这部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在歌剧特性上似乎更接近德国歌剧而不是意大利歌剧,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它的交响性强烈且贯穿始末,其中器乐化的作用很突出,并不似意大利歌剧那样重点突出纯声乐的个性。第二,它的咏叙调手法运用得很广泛,很多地方有着近似于瓦格纳咏叙对唱式的风格。这两个特点,以往都是德国歌剧的典型表现手法。
  我感觉,格林卡从欧洲学习回来的先进技能与经验,主要还是对德奥風格的继承,这些取来的“真经”被这位“俄罗斯音乐之父”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熔炉熔化之后,便成了一种崭新的民族艺术结晶。这,也许就是艺术交融与繁衍的必然结果。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有一个喜剧大结局,它最后时刻的欢乐场面,即是整部歌剧音乐的灵魂所在。这段音乐曾在序曲中首先出现,它激荡、欢乐,充满着勇敢的斗争性和战胜邪恶的胜利感。如今,这首伟大的序曲,已经成为《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部歌剧的代名词了。


  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
  巴黎管弦乐团、圣彼得堡室内合唱团演奏演唱,塞米杨·比契科夫指挥。Waiker、Hvorostovsky、Focile、Borodina、Arkhipova、Shicoff、Anisimov、Egerton、Hennequin、Zadvorny演唱。PHILIPS公司出版。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歌剧,它是根据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改编的,歌剧于1879年在莫斯科首演。
  这是一部典型的抒情歌剧,然而作曲家最初却并未将它称为歌剧,而是根据自己当时的创作心情,将其称为“歌唱场景”,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可想而知,当时的柴可夫斯基并不想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以往大歌剧的效果,而是希望在内在情感与心理展现上仔细雕琢。他在创作时,心里总有着室内歌剧的影子,希望通过音乐来表现作品的心理动态、心理变化和心理内涵,借以准确体现出普希金作品的中心思想。事实上,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这部歌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心理描写歌剧,其挖掘情感内涵的程度,就是威尔第与普契尼也未必能够达到。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着很多催人泪下的音乐,而一幕二场中塔吉亚娜给奥涅金写信那段音乐,深情、内在、羞涩、纯朴,表达出了一个美丽少女情窦初开的内心世界,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心理描写音乐。还有二幕二场中连斯基的咏叹调,音乐是那样的委婉、无奈、矛盾,充满着悔恨和对青春的不舍……这首咏叹调是世界男高音咏叹调中的杰作,每每听到它,我都会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亲切优美,很多的器乐段落扣人心弦,令人激动不已。例如第三幕中的《圆舞曲》以及《波罗乃兹舞曲》,都是歌剧器乐音乐中难得的精品。


  我非常喜欢《叶甫盖尼·奥涅金》,它在西方歌剧中也许很“另类”,或者说是独特,但它真的是柴可夫斯基心中最质朴的音乐,是作曲家创作生涯中抒情风格的集中写照。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作品,1950年代,中央歌剧院的老一辈音乐家就演出过这部歌剧,进入21世纪后,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以音乐会歌剧的形式复演过这部歌剧,之后国家大剧院又与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合作演出过这部歌剧。现在人们在提到俄罗斯歌剧时,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它已经被列为经典中的经典,成为作曲家一生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交响乐
  舒曼交响曲全集
  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DG公司出版。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義作曲家,他的音乐具有相当的独特性,虽富有诗意,但却不像肖邦那样感性,亦不像李斯特那样激烈。他是一个内向的音乐哲学家,其钢琴音乐、室内乐音乐、艺术歌曲等,对后来的勃拉姆斯、格里格等浪漫主义作曲家影响甚大。


  舒曼的交响音乐数量不在少数,总共有四首交响曲、一首钢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此外还有若干首管弦乐序曲。我过去有一段时间与大家一样,并不看好舒曼的交响曲,总觉得它们太“唯唯诺诺”、太内向、太“喋喋不休”,除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外,似乎没有更多吸引人的作品了(后来我又迷上了他的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感觉是至美的东西)。
  最近趁疫情闲暇,我重听了他的交响曲全集(一至四),忽然发现了一些我过去未曾感受到的东西,遂对这位“深沉的音乐诗人”的交响曲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一次体会到了一些妙处。
  且不说其中音乐性的缜密与细腻,单说交响性的呈现,就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以往人们总觉得舒曼的交响曲缺乏管弦乐色彩,交响的激情效果不够,通篇体现着钢琴与声乐思维的痕迹。然而当我仔细重听之后,终于发现了他的交响曲中刚柔相济的特点,为了达到诗化的交响境界,他赋予了音乐以“纯粹自然美”的体现。例如《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他在完整的结构上,以清新无比的旋律和精妙配器,呈现出了一种带有自然意味的浪漫感,这种感觉,是在其他任何作曲家的作品中未曾见过的。
  再有,他的《C大调第二交响曲》中有着相当高超且缜密的写作技巧,其中赋格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娴熟。《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是他最著名的交响曲,这部作品如若细听之后不难发现,它其中有着丰富的浪漫想象力和恢宏气势。而他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则是哲学性的,其中有思想、有深度、有耐人寻味之处。
  总之,舒曼的交响曲是他独特的个人独白,吸取了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各种创作优点,将钢琴音乐、艺术歌曲及室内乐音乐的精髓渗入其中,丰富了交响曲的抒情表现力,并为后来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创作产生了影响。
  我认为,舒曼的交响曲是隐喻的、诗意的,它是浪漫主义个性的一种表现,亦是作曲家音乐风格一个侧面的重要体现。
  西贝柳斯交响乐全集
  哈勒管弦乐团演奏,约翰·巴比罗利指挥。EMI公司出版。
  西贝柳斯是19世纪著名的芬兰作曲家,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特征,音乐风格以自然抒情为主,兼有史诗性、歌颂性和斗争性的特点。一生作有交响曲七部、交响诗若干首、大量合唱曲和艺术歌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此次我首先欣赏了西贝柳斯的几首交响诗:《芬兰颂》、《卡勒利亚》组曲、《波西奥拉的女儿》、《悲伤圆舞曲》、《列敏凯宁的传奇》组曲。
  这几首交响诗都非常动听,且都深具西贝柳斯的风格。《芬兰颂》作于1899年,其音乐有着鲜明的斗争精神和鼓舞气质,被看作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并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卡勒利亚》组曲作于1893年,是一篇游记风格的作品(作曲家曾去芬兰南部省份卡勒利亚旅行,依旅行观感于次年写成此曲)。《波西奥拉的女儿》作于1906年,是一首传奇性的乐曲,情节来自芬兰史诗《卡莱瓦拉》。《悲伤圆舞曲》作于1903年,是戏剧配乐《库奥莱玛》中的一个片段。音乐幽暗晦涩,具有神秘与悲剧的气氛,是现今音乐会上常奏之曲。《列敏凯宁的传奇》是《卡莱瓦拉四川器》中的一首,作于1893至1895年间,取材于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
  西贝柳斯的交响诗一般都具有开阔的“音响视野”,其中神秘色彩和猎奇意味相当突出,这些交响诗均取材于悠远的民族史诗,它们满载着飘忽隐喻的传奇性,显现着顽强的斗争气概。在这些音乐中(交响曲亦相同),自由的、宽泛的、深情的旋律(乐句)比比皆是,仿佛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雪山、湖泊和沼泽。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很多都是即兴性极强的音乐,大幅度起伏的乐句,体现着自然世界中源远流长,漫漫无边的壮观之景,还有着人与自然之间内心深刻的对话。
  《e小调第一交响曲》作于1898年至1899年间,它是一部壮美开阔的交响曲,拥有着雄浑而震撼的气质,亦有着神秘的幻想和坦荡的抒情,以及五光十色的璀璨和伫立般的气概。这部交响曲充满着青春的向往和勃勃的生机,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展望与激情的斗志,是一部拨云见日、光辉灿烂的作品。有人说这首交响曲是深受柴可夫斯基风格影响的作品,然依我看,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才是与它灵魂上更加相近的作品。此次重听西贝柳斯,我对这部交响曲产生了特别的兴趣,觉得它的音乐积极壮观、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而其中所表现出的精湛的音乐描述性和音乐想象力,无不令我彻底为之惊叹!钦佩!赞美!
  《a小调第四交响曲》是一部奇特的交响曲,它自始至终带有着一种阴森恐怖和忧郁的气氛,是音乐戏剧性的“另类”展开方式。在第一乐章中,凄厉的铜管和声像是地狱冥府般的气氛,而弦乐的激奏则像是冲向光明的抗争……全曲有着很多大幅度、长线条(乐句)的力度对比,气氛上大有紧张和“突进”的效果。
  第四交响曲极有内涵,充满着情感上的压抑和期待爆发到来时的“蓄能之力”。这部交响曲是我的偏爱,尽管它的“另类”使很多人不太重视它,然在我的心中,它却胜过了作曲家第二、第五等一些大众所熟知的交响曲。
  听乐随笔,泛泛记录,洋洋洒洒,不过是瞬间的心境与感想罢了。而对于笔下所记录的音乐大师,我的内心不仅仅是钦佩和崇拜,而是希望与他们的乐魂融为一体,永远成为他们那些伟大音乐的精神受众者。


  赏心“乐”目仍将继续,泛泛听亦会继续接龙。
其他文献
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接待人数比例不再统一限制  In low-risk areas, theatre seating capacity no longer restricted by standardized limit  3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通知,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
期刊
歌剧指挥大师詹姆斯·莱文去世  Former star conductor James Levine is dead  据《纽约时报》3月18日报道,美国大都会剧院前任音乐总监詹姆斯·莱文已于3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棕榈泉的家中去世,终年77岁。莱文1943年生于美国辛辛那提,10岁就和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演出了门德尔松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2岁起莱文随鲁道夫·赛尔金和罗西娜·列文涅继续学习钢琴,之后进
期刊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曾经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贫困地区。毛泽东曾言: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红军长征十万主力途经留驻地马尔康被称为红军长征的“北上驿站”,藏羌百姓曾筹集粮食两千多万斤、“高原之舟”牦牛等牲畜20余万头以及蔬菜肉类等等,他们甚至连种子都拿来支援红军,在最困苦的日子里,军民同吃草根树皮共度艰难岁月。这片红色沃土发生的“牦牛革命”可歌可泣,更让人们竞相传颂感佩不已。中共四川
期刊
但凡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总会相应涌现围绕主题的文艺作品,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新作更是源源不断。2021年6月19日、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雪莲大剧院上演的《追光者》,又是一部冠以“红色”标签的原创音乐剧。男一号李耘生,是有真实姓名的雨花台1519位烈士之一。若非在特定时间段走上音乐剧舞台,笔者或许和很多观众一样并不熟悉了解他的英雄事迹。这位烈士出生于东营广饶大王镇,李耘生的艺术形象,最先重生复
期刊
1953年,音乐剧《美妙小镇》(Wonderful Town)在費城福雷斯特剧院(Forrest Theatre)试演之后,于百老汇进行首演。该剧由约瑟夫·A.菲尔兹(Joseph A. Fields)和杰罗姆·乔多罗夫(Jerome Chodorov)共同编剧,贝蒂·康姆顿(Betty Comden)和阿道夫·格林(Adolph Green)创作剧诗,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
期刊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之后,全球的艺术和文化产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影响了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的数百万就业者。来自行业资深人士格雷格·谢弗特、蒂芙尼·加文、Situation Interactive和Playbill共同开发的“百老汇内部社区项目”,旨在阐明艺术领域中无数角色背后的故事。  在这一项目系列中,会将聚光灯聚焦在你在舞台上可能看不到的面孔上,但这些面孔在制作和维持戏剧作品领域仍然至
期刊
小瓊:因为国际妇女节的缘故,3月份总是让我心情激动。上个月我们讨论了《军中女郎》的玛丽一角。这个月,我们来着重关注几部讲真人真事的歌剧作品。  小薇:我们要研究的是古代历史还是现代历史呢?我知道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所作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这部作品1966年9月16日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曾作为大都会歌剧院的揭幕,因此不少人听说过它的名字,但不过今天已经很少上演了。  小琼:这部歌剧是在莎士
期刊
近日,由女高音桑德拉·拉德万诺夫斯基(Sondra Radvanovsky)主演的《阿依达》在巴黎引发热议——这部作品使得女高音在角色塑造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导演乐天·德·比尔(Lotte de Beer)也让这部作品焕发了新的生命。制作由米歇尔·马里奥蒂(Michele Mariotti)执棒巴黎国家歌剧院献演,在巴士底歌剧院舞台上的现场演出通过网络进行直播。  荷兰著名歌剧导演乐天·德·
期刊
中文版音乐剧《摇滚浮士德》改编自韩国音乐剧《魔鬼》(The Devil),由大麦MaiLive旗下“当然有戏”联合上海兰境文化制作,于2021年5月底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演出,随后开启全国巡演。剧中浮士德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股票经纪人,将华尔街视为梦想之地。经历黑色星期一后,浮士德为挽回败局接受了X-黑暗的契约,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名声。但随后逐渐坠入野心和欲望的深渊,未婚妻格雷琴受其连累变得疯
期刊
人 物  杰 克(真人) 一个刚开始有点害羞、腼腆、不自信的男孩,在经历了与巨人的斗争后变得成熟、自信、勇敢。  妈妈杰西娅(真人) 善良勤劳,话多且密,有时有点二、有点搞笑。  爸爸保罗(真人) 热情好客,非常爱杰西亚和杰克,喜欢做些手工。  朋克先知(真人) 酷劲十足的老顽童,一位拥有着神奇法力的善良的长者。  巨人西蒙(木偶、真人) 贪婪,害怕孤独,内心脆弱,易怒,力大无比。  母鸡玛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