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农艺师孟纯成,1996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坚持义务做农业技术科研和推广工作,先后共扶持475个科技示范户。据西洞庭管理区办公室、政治部、农经局、老科技协会等部门的估算,孟纯成使西洞庭农民收入累计增加2800多万元。他因此三次被评为常德市老科技协会先进个人,年年获得西洞庭管理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心系田野
孟纯成1958年进入原西洞庭农场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学习,1960年毕业分配在原西洞庭农场农科所,后调七分场,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97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组织上找他谈话,要他退下来,“我当时觉得真不是滋味”。组织上宣布这一决定时,他有几天吃什么都没味,晚上躺下睡不着觉。有位老同志开玩笑对他说:“老孟,听说你也退下来了,加入我们‘等死队’吧,从今往后就天天一块去老干活动中心吧!”难道我这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就派不上用场了吗?他有点不甘心。
看着他闷闷不乐的样子,老伴陪他出去散心。孟纯成说:“还是去地里看看大家的棉花吧!”
他与老伴来到原一分场八站的一块棉花地里,发现棉花已明显开始“疯长”,如不立即控制则会严重影响单产。他焦急万分,忽忽忙忙赶到八站居民区找到棉花的主人陈立平,详细地向小陈讲解棉花“疯长”的原因、危害,并介绍采用“405”调节剂或缩节胺可以有效控制疯长。小陈按孟纯成的意见,采取了调控措施后,果然效果不错。通过小陈的棉花长势,孟纯成深刻地意识到农民在种植技术上的缺乏。一个义务指导农民科技种田的念头便产生了。
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田地里转来转去,发现问题就找土地的主人指导他们解决。西洞庭有一大优势,田间公路修得好,每片田、每块地都可骑自行车到。退休10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骑车把全区8万多亩耕地巡视一遍,对有问题的地片一周要跑几次,仅自行车就跑烂了2辆。西洞庭管理区的农业职工大部分人都接受过孟老的技术指导。
在外人看来,退休金拿着,家里生活条件也不错,该好好颐养天年了,非要天天往地里跑,究竟是图个啥?老孟有他的一番见解:“科技工作者四五十岁才完全成熟,五六十岁正当年。我退休时才56岁,精力充沛呢!”他干了一辈子农业技术实验和推广工作,如果一退休就全部扔掉了,那是多么可惜呀。况且,在指导农民种田的过程中,本身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凡接受过他的指导,或听过他讲课的人,经常被拉着手问寒问暖,一些陌生的人也成了朋友。朋友多了,社交面扩大了,他觉得自己活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科技示范户,一户带动百户
整天在田地里转,他发现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解决,是不现实的。为了提高效率,他双管齐下,把科技示范户指导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进行了整合。
金凤办事处彭家洲村年过花甲的退休农业职工邬桃初,每年都要种30多亩棉花,1999年的一个夏天,孟纯成来到老邬的棉花地里,发现棉花患有枯黄萎病,告诉老邬用井岗霉素加高锰酸钾溶液灌根,用锐抗霉素加绿农素喷洒,然后拔掉病株病枝烧毁。老邬过去的棉花也曾患此病,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都不理想,按孟老的方法做了,效果很好。通过技术切磋,老邬与孟纯成成了好朋友。老孟觉得老邬身体棒,很会种田,且勤于学习,好动脑子,悟性又高,便扶持他成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在孟纯成的帮助下,2004年和2006年,老邬的籽棉单产均超过了430公斤,并且,他的棉花年年都与西瓜间种套作,总收入是一般农业职工的近2倍。2006年又与朝鲜蓟等间种套作,效益十分可观,每亩毛收入高达3700多元,全年纯收入近7万元。
起初,老邬对自己的技术实行保密。在孟纯成的开导下,他主动与左邻右舍的农业职工交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大家,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敬。
类似于老邬这样的科技示范户,1996年以来,孟老共扶持了475户,遍布了西洞庭管理区的每一个办事处(镇)和村。这些科技示范户每户又指导5-10个农户(即西洞庭人称之为“联系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基本涵盖了西洞庭管理区的大部分农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孟老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点燃一盏灯,照亮一方人。扶持一个科技示范户,就能推广一大片。一人富了,就能带动左邻右舍的乡亲都致富。”
孟老还经常到各办事处(镇)和村给农业职工集体上课,把他一生积累的农业科技知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西洞庭管理区的农业职工。他讲课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农民一听就懂。
西洞庭管理区农经局局长杨国祥说:“近几年来,我区农业职工增收较快,户收入3万元以上的大有人在,农业技术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老科协的会员及其扶持的科技示范户功不可没。孟纯成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他为西洞庭管理区培养的475个科技示范户、数千个联系户,创造效益达2800多万元。”
腿断了,与农业科技没有断
2001年6月15日,孟纯成陪同省劳模宋浩骑车到祝丰镇果园村查看棉花病情时,由于田间小路杂草丛生,自行车碰到一块石头,从车上摔了下来。经医生检查,造成盆骨粉碎性骨折。
一向理解、支持他工作的老伴既心疼又埋怨地说:“在田里地里跑了一辈子,还没跑够啊?以后就别到处跑了!”他宽慰老伴:“别难过,医生说我的腿会好的。”
老孟腿跌伤的消息传开后,祝丰镇党政领导、管理区老科协领导及不少农民群众纷纷来看望,彭家洲村的刘介清提着鸡来了;港口村的刘军提着鸡蛋和营养品来了……很多孟纯成叫不出名字的农民朋友来了。面对大伙的关心,他既感动,又倍感鼓舞:“等我腿好了再说!”
孟纯成住院治疗了二十几天就出了院,在家躺了三五天就躺不住了,心里老惦记着地里的庄稼,是不是会发生病虫害。腿不能走路,脑子是活的。他先是用电话和各单位农业技术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及科技示范户联系,随时了解生产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人们希望他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再说。他却说,只有回到庄稼地里,摸弄着庄稼,我心里才觉得舒坦,饭吃得香,觉睡得熟,病好得也会快。为了了解到真正的情况,他让老伴骑自行车到各村重点户的地头调查作物生长情况并作记录,回来向他汇报。根据老伴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后,对症下药。这样做他觉得还不够,有时还要老伴用三轮车推着他到附近村的重点户地里转转,看看棉花、甘蔗等作物的长势,面对面指导农业职工。
在病榻和轮椅上度过了漫长的四个月后,他终于站起来了,又开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肥沃的洞庭湖平原上。
心系田野
孟纯成1958年进入原西洞庭农场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学习,1960年毕业分配在原西洞庭农场农科所,后调七分场,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97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组织上找他谈话,要他退下来,“我当时觉得真不是滋味”。组织上宣布这一决定时,他有几天吃什么都没味,晚上躺下睡不着觉。有位老同志开玩笑对他说:“老孟,听说你也退下来了,加入我们‘等死队’吧,从今往后就天天一块去老干活动中心吧!”难道我这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就派不上用场了吗?他有点不甘心。
看着他闷闷不乐的样子,老伴陪他出去散心。孟纯成说:“还是去地里看看大家的棉花吧!”
他与老伴来到原一分场八站的一块棉花地里,发现棉花已明显开始“疯长”,如不立即控制则会严重影响单产。他焦急万分,忽忽忙忙赶到八站居民区找到棉花的主人陈立平,详细地向小陈讲解棉花“疯长”的原因、危害,并介绍采用“405”调节剂或缩节胺可以有效控制疯长。小陈按孟纯成的意见,采取了调控措施后,果然效果不错。通过小陈的棉花长势,孟纯成深刻地意识到农民在种植技术上的缺乏。一个义务指导农民科技种田的念头便产生了。
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田地里转来转去,发现问题就找土地的主人指导他们解决。西洞庭有一大优势,田间公路修得好,每片田、每块地都可骑自行车到。退休10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骑车把全区8万多亩耕地巡视一遍,对有问题的地片一周要跑几次,仅自行车就跑烂了2辆。西洞庭管理区的农业职工大部分人都接受过孟老的技术指导。
在外人看来,退休金拿着,家里生活条件也不错,该好好颐养天年了,非要天天往地里跑,究竟是图个啥?老孟有他的一番见解:“科技工作者四五十岁才完全成熟,五六十岁正当年。我退休时才56岁,精力充沛呢!”他干了一辈子农业技术实验和推广工作,如果一退休就全部扔掉了,那是多么可惜呀。况且,在指导农民种田的过程中,本身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凡接受过他的指导,或听过他讲课的人,经常被拉着手问寒问暖,一些陌生的人也成了朋友。朋友多了,社交面扩大了,他觉得自己活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科技示范户,一户带动百户
整天在田地里转,他发现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解决,是不现实的。为了提高效率,他双管齐下,把科技示范户指导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进行了整合。
金凤办事处彭家洲村年过花甲的退休农业职工邬桃初,每年都要种30多亩棉花,1999年的一个夏天,孟纯成来到老邬的棉花地里,发现棉花患有枯黄萎病,告诉老邬用井岗霉素加高锰酸钾溶液灌根,用锐抗霉素加绿农素喷洒,然后拔掉病株病枝烧毁。老邬过去的棉花也曾患此病,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都不理想,按孟老的方法做了,效果很好。通过技术切磋,老邬与孟纯成成了好朋友。老孟觉得老邬身体棒,很会种田,且勤于学习,好动脑子,悟性又高,便扶持他成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在孟纯成的帮助下,2004年和2006年,老邬的籽棉单产均超过了430公斤,并且,他的棉花年年都与西瓜间种套作,总收入是一般农业职工的近2倍。2006年又与朝鲜蓟等间种套作,效益十分可观,每亩毛收入高达3700多元,全年纯收入近7万元。
起初,老邬对自己的技术实行保密。在孟纯成的开导下,他主动与左邻右舍的农业职工交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大家,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敬。
类似于老邬这样的科技示范户,1996年以来,孟老共扶持了475户,遍布了西洞庭管理区的每一个办事处(镇)和村。这些科技示范户每户又指导5-10个农户(即西洞庭人称之为“联系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基本涵盖了西洞庭管理区的大部分农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孟老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点燃一盏灯,照亮一方人。扶持一个科技示范户,就能推广一大片。一人富了,就能带动左邻右舍的乡亲都致富。”
孟老还经常到各办事处(镇)和村给农业职工集体上课,把他一生积累的农业科技知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西洞庭管理区的农业职工。他讲课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农民一听就懂。
西洞庭管理区农经局局长杨国祥说:“近几年来,我区农业职工增收较快,户收入3万元以上的大有人在,农业技术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老科协的会员及其扶持的科技示范户功不可没。孟纯成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他为西洞庭管理区培养的475个科技示范户、数千个联系户,创造效益达2800多万元。”
腿断了,与农业科技没有断
2001年6月15日,孟纯成陪同省劳模宋浩骑车到祝丰镇果园村查看棉花病情时,由于田间小路杂草丛生,自行车碰到一块石头,从车上摔了下来。经医生检查,造成盆骨粉碎性骨折。
一向理解、支持他工作的老伴既心疼又埋怨地说:“在田里地里跑了一辈子,还没跑够啊?以后就别到处跑了!”他宽慰老伴:“别难过,医生说我的腿会好的。”
老孟腿跌伤的消息传开后,祝丰镇党政领导、管理区老科协领导及不少农民群众纷纷来看望,彭家洲村的刘介清提着鸡来了;港口村的刘军提着鸡蛋和营养品来了……很多孟纯成叫不出名字的农民朋友来了。面对大伙的关心,他既感动,又倍感鼓舞:“等我腿好了再说!”
孟纯成住院治疗了二十几天就出了院,在家躺了三五天就躺不住了,心里老惦记着地里的庄稼,是不是会发生病虫害。腿不能走路,脑子是活的。他先是用电话和各单位农业技术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及科技示范户联系,随时了解生产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人们希望他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再说。他却说,只有回到庄稼地里,摸弄着庄稼,我心里才觉得舒坦,饭吃得香,觉睡得熟,病好得也会快。为了了解到真正的情况,他让老伴骑自行车到各村重点户的地头调查作物生长情况并作记录,回来向他汇报。根据老伴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后,对症下药。这样做他觉得还不够,有时还要老伴用三轮车推着他到附近村的重点户地里转转,看看棉花、甘蔗等作物的长势,面对面指导农业职工。
在病榻和轮椅上度过了漫长的四个月后,他终于站起来了,又开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肥沃的洞庭湖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