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小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黑是我家的宠物黑犬雪纳瑞,说是宠物也不对,它应该是我家的成员之一,我们从来没有把它当宠物,而是当成自己的小孩。
  一段天赐的缘分,让饱经磨难流浪在外的小黑进入了我的家门,从此小黑与我们结下了不一般的父女般情缘。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我和妻俨然把它当女儿,都叫它“黑寶”和“宝宝”,所以小黑在我家的地位最高。小黑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温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故,小黑永远离开了我们。
  2016年2月6日中午一点,就在羊年岁末的最后一天,是我夫妻俩永远伤痛的日子,我们俩的女儿——小黑,永远离开了我们。
  就在妻刚打开岳父家那扇小门的时刻,小黑高兴地踏出小门,兴冲冲地往右边小路走去,就在这时,一辆微型面包车瞬间疾来,就在零点几秒的时间里,罪恶的前轮从小黑的身上辗过,这罪恶的车轮辗过小黑身子时,是在辗过我和妻子的心啊,小黑回头一阵阵惨叫,鲜血从小黑的嘴里渗出。妻手抱起小黑疯狂地在沿江路上奔跑,终于跑进一家宠物店找兽医求救,兽医检查了小黑,说瞳孔已经放大,没救了。而发生这一切的时间,我在岳父母家二楼午休,对发生了天大的事情竟浑然不知。妻不敢直接告诉我,叫小女上楼,跟我说小黑已经走了,我当时一点也不相信。等我来到一楼客厅,见妻已经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这才感觉到大事不妙,小黑真的出事了。我忐忑不安地来到一楼厅堂,见小黑安静地躺在那件浅红色的棉袄上,就像睡着一样,我的心嗵的一下被提了起来,脑子嗡地一下蒙了。我的天呐,这是怎么回事啊?于是我强压住心中的悲怆,蹲下身轻轻地抚摸着小黑,见小黑嘴角向外渗着血迹,那双漂亮的眼睛还是睁着的。妻流着泪说小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站立起身子往二楼走廊口走了几步后才倒下的,原来是想到楼上看爸爸啊,我听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哗地流了下来。我的小黑,知道爸爸很疼爱你,从来不舍得打你骂你,每天都是尽量给你好吃的,你也将爸爸当成最爱的人,在爸爸面前尽量表现得乖巧听话,你是在受到汽车辗压后身心最痛苦、感到生命快结束的时候想见爸爸一面;我的小黑,你也许是想告诉爸爸,你被汽车轧了,你身上很痛,想爸爸帮你。在你离开爸爸之前,你都没能见上爸爸一面,这是多大的遗憾啊。我的小黑,爸爸每每想起这些,无不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啊。爸爸知道你是多么舍不得离开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你真的是死不瞑目啊!我反复轻轻抚摸着你柔软的身子,你的身上还是暖暖的,心里是多么的难舍和悲痛,而你也好像有心灵的感应,知道爸爸来送你了,你双眼竟慢慢地闭上了。我心痛得无以言表,泪水潸然而下,痛苦地直摇头,不敢相信朝夕相处亲如女儿的乖巧小黑,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在那个五月的雨夜,是你幽深明亮的眼睛,给了我最初的灵感。从此,开始了一段斑斑驳驳的故事。  如果一次偶然的邂逅,都可以變做一次新的开始,那么,请不要忘却潮涨潮退的年龄,总是花事如梦。  今天相逢,明天西东。  五月是红石榴成熟的季节,石榴梦也被嫩绿。现实却告诉我,开始是一种结局,结束也是一种结局。  五月的红石榴,我只想留下一枚终生咀嚼的回忆。  责任编辑:黄艳秋
期刊
“静之湖是母亲的眼泪滴成的!”  萍儿坐在静之湖畔,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  静之湖,在香炉寨脚下。说是湖,其实是一座水库,四周都是山,丹霞山,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鲤鱼上滩,有的像乌龟探海,还有的像野马奔腾,所有的精灵都朝向静之湖。远近闻名的香炉寨也不例外,在静之湖的最东头,傲立着,俨然是湖的保护神。山围着水,水恋着山,难分难舍。  湖面不是很大,但湖水清澈,碧蓝透亮。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
期刊
奎叔走的时候,我还小。只记得,阿朱婶做了好多草鞋,放进他的棺材里。五七时,又烧了好几双,说是:奎叔生前最喜欢她做的草鞋,穿着舒心。  奎叔长得牛高马大,因为后脑勺生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瘤,大家都叫他大奎芋艿头。奎叔也不介意,乐呵呵地应着。在我印象中,奎叔从没跟人红过脸,倒是时常帮别人。阿朱婶是奎叔的老婆,两人相差有些年龄。据说她有风湿性关节炎,就很少出去干活,经常在家做草鞋。  阿朱婶有一张很别致的
期刊
小鱼锅贴来自于淮扬菜系。  据传,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在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小鱼,锅边贴面饼子,非常好吃。朱元璋当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做“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道菜名气很大。  在長期的湖上生活中,洪泽湖的渔民原本是用铁锅烧制的,但是,掌握不好火候便很容易面往下坠,成了“锅塌”
期刊
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到了年关,乡亲们夹着红纸,纷纷央求父亲帮忙写春联,父亲总是笑吟吟地來者不拒。  父亲有一个厚厚的塑料皮日记本,里面记了好多好多春联,什么“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啦,“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啦,“五云蟠吉第;三瑞映华门”啦……都是吉利话。  只见父亲挥笔弄墨,一行行刚劲有力的大字就乖乖地落在一张张红纸上,散发着墨香,我呢,就帮忙拿到院子里晾干。有时候,父亲还会自编词
期刊
此篇小文作了这个题目,是缘于对朱自清先生的景仰。  朱先生三十八岁那年写了《初到清华记》,追记了当年初到清华求职的往事和心境。开篇有言“说到清华,只觉得很远很远而已”。  今我几近花甲之年,竟然走进了清华,颇有点朱先生当年的心境。原“只觉得很远很远”之地,陡然间就登临此堂了。  清华是文坛圣地,是中国读书人近百年来心仪之所。凡能跨入此门者,仅寥寥骄子而已,多数学子只能望闻兴叹。  三十六年前,我有
期刊
一  河口,黄河之口。  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一进东营地界,天,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不染一丝尘烟,让人打心眼儿里就感到豁亮。这般的清新,自以为是大自然的造化,但随着深入其中,竟然渐渐作了否定。因为,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而空气还是那个空气,但这般清新若非人力营造,大自然再怎么造化,也只是大自然的一个陈设,根本不能让大自然灵动起来。  城市不大,乡村不少,却是一样的清新。寻其缘由,陈
期刊
葡萄架  蜿蜒在空中,窜远的路径还在延伸。  冬天的葡萄藤,枝收敛了,花销户了。藤蔓上磨蹭着茸茸的凸起,这错落有致的凸起,沿着藤蔓散开,一直走着长路;藤蔓上杈枝很多,这些杈枝曾在夏天长出好多丰硕的葡萄,如今,耷拉着灰尘,停泊着灰尘和空气里,再无生机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枝丫上,与周围的颜色别样起来,与簇拥枝丫的干枯形成对比,慢慢地聚集气象,许多葡萄的新生将破枝而出。葡萄藤绕着二方连续的线条,一直绕下
期刊
2014年春节,没待在昆明,也没回老家,偕妻儿去了上海,在孩子他大姨父家过年。大姨父力甫,在西双版纳当过知青,又是我研究生时的学友,可谓莫逆之交。  力甫一路驾车,还当导游,带我们逛了朱家角和几个不知名的小镇,最后到了嘉善境内的西塘。到时是傍晚,正门已关闭,一位开客栈的大叔,带我们从侧门过小巷进入。  或许心里向往的是临水人家,小院里恹恹地开着一树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江南古镇
期刊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是昙花一现的精彩瞬间更为珍贵,还是杂草一样随风摇曳、狂风闪电也无法泯灭的坚韧持久更加让人渴望?两下相较,花有花的生活,草有草的未来。  如果花自愿变成草,以彰显它的洒脱淡然,那它的苦是自找的,即使不如提前预期或者心里展望的那样,懊悔也不至于使它坠入深渊、永无宁日。它的自愿很能为它打气加油,如内心再坚定点、执着点,能将所有的苦如鸿毛般抛至身后,从容前行,跻身草的行列,没准能成就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