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 千秋万事兴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幸在《北京文学》拜读了厉彦林老师新作《人民,人民》。
  手捧文稿,研读数日,感触良多,脑海不时浮现出纪录片《开国大典》中亿万人民欢呼雀跃之场景,耳边不时旋绕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万岁”那惊天春雷般深厚的湘音……
  人,万物之灵。“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
  他,生在新中国;他,长在红旗下。几十年前,当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在公社召开的学习“老三篇”经验交流会上,被人抱到了主席台的桌子上,代表全村村民背诵着毛主席的杰作“老三篇”,从此,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纯正的思想种子……
  他,来自红色土地,那里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是山东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那里被誉为“齐鲁红都”,那里就是山东的“小延安”-—莒南。
  纯正的思想种子,播撒在光荣的红色大地,必定开出灿烂的革命之花。
  厉彦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蕴蓄纯正的思想种子,成长在光荣的红色大地,从教师、编辑等不同岗位上一路走来,成为了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的平凡人。不论身处何种工作岗位,不管职务的晋升变迁,他始终在用铁一般的肩膀扛起心中的信仰和道义,始终在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爱……
  厉彦林老师,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居庙堂之高,心忧其民。在他心中,人民是如此神圣。当他每每写下“人民”两字,总感庄严凝重;当他每每读到“人民”两字,总感肃然起敬。
  《人民,人民》,历经五六年,更易十数稿,是他,一个农家的孩子,一位人民的公仆,在历经几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人民,人民》,如此的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感人至深。
  习近平同志曾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这样直抒胸臆:“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这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首要和根本问题,本来十分清楚,党章有明确要求。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致使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今天,硝烟散尽、枪声渐远,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少数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手握公权、私欲膨胀,精神麻痹、信仰丢失。他们忘却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立党宗旨;他们忘却了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肝胆相照的建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道历史周期率的考题;他们忘却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大搞山头主义、帮派主义,买官卖官、家族腐败;他们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还道百姓可欺,视人民如草芥。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身处党的各级领导岗位的人民公仆,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切实做到树高千尺不忘根。回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事业,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用血汗浸染的红色沃土滋养,才能这样一直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潜心拜读《人民,人民》一文,我能深深感悟到身为党的组工干部的厉彦林老师,身往下沉、眼往下看,一直在思考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一直在思考党与群众如何“更亲”与“更近”。这无疑是我们党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忧乐”精神;这不愧肩负我们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与超越的光荣使命。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在持续的行动中乐于付出,只有时刻心怀对人民的感恩之情,才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前进……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今天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
   (作者系大学教师)
其他文献
以人体自然生理机制来看,老花不是疾病,也无法避免,但“老化”就不同了,白内障、黄斑部病变、视网膜退化等疾病,可以透过适当保健,延缓发生时间。  二要三不,延缓眼睛老化  台湾地区已经迈入高龄社会,随着人们年纪渐长,视茫茫的比例愈来愈高。眼球水晶体的调度能力从10岁开始逐年减弱,一般来说到了40岁,调度能力会退到75公分、约是手臂长度之外的位置,由于手持书报阅读看不清楚、放太远又不便翻动,于是得靠老
期刊
严冬腊月,新鲜食材本对于食客来说取之珍贵,而在冬日盛产的食材,经过了一年的历练与洗礼,营养与口味是否都达到了顶峰呢?那看着黑松露,就能获得答案了。每年1月,只要是高级的西餐厅,绝对不会少了它的身影,而过了这个点,或许又要再等待一年。这也就是其珍贵的原因。  黑松露之所以珍贵,是由于其产量和产地的稀少。现如今,法国的黑松露产量每年也只有约为40~50吨,每公斤售价大约800欧元。由于每年的天气变化,
期刊
说到圣诞节,儿童绘本故事里总是这样描绘: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老人会驾乘由12只驯鹿拉的雪橇,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  虽然圣诞老人只是存在于童话故事中,但在孩子们的童年里,圣诞老人就是真实地存在着。而父母,每次都会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给孩子送去礼物。今年圣诞节和新年的时候,跟孩子一起DIY一个陶艺礼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期小编亲身
期刊
《黄帝内经》有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脉决定着生命是否存在、疾病是否发生,也决定着疾病的治疗预后和转归。  经络阻滞 邪之所乘  经络拍打健身法是从古代流传的“拍击功”、“排打功”、“摇身掌”及按摩法等演化而来的。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保健拍打,是属于传统按摩疗法中的一种常规手法,即以手指、掌、拳等拍击穴位或患处,以达到祛病防病和健康身心的效果,其轻者为“
期刊
2014年元旦,上海东大名路上的“1929现代办公空间”四楼热闹非凡,六七十位盛敏莉多年的好朋友汇聚一堂,祝贺她创办的中医养生企业“乐己汇”开业大吉。  盛敏莉祖籍常州,祖上是当地的名门家族“盛氏”一脉。盛敏莉18岁从苏州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学习解剖专业,当时班上有一位笃信中医的同学经常向大家宣讲中医的理论,她对此不以为然。“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用解剖刀挑起样本的神经系统,”盛敏莉笑语宴宴回忆起大学
期刊
近日在《北京文学》上读到了厉彥林老师的散文《人民,人民》。  厉彦林老师是写散文的高手,这么多年虽然与他从未谋面,却读过很多他的散文及散文诗作品。印象中他把散文当作雕刻,总是讲究细节的准确和完美,讲求整体的层次感与棱角分明,读了便有雕像般的景像在眼前久久晃动。  《人民,人民》同样是这样一篇文章。  从2009年动笔,到2014年完成最后一次修改,厉彥林老师用了五年时间“雕刻”这篇只不过九千余字的
期刊
冬天来了就应该去看雪,滑雪。韩国的冬天,天空显得格外的纯净蔚蓝,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时候最适合滑雪。韩国它既不会离中国太远,也有条件优秀、设备完善的滑雪场,价格方面又比日本便宜。每年12月到来年的3月,这四个月期间降雪量丰富,让滑雪成为韩国人和游客冬季最喜欢的运动。今年不妨跟着潮流去韩国体验异域雪国风情。  O2度假村  位处江原道太白山脉中,即韩国最高的高原上。 由于占尽韩国最先降雪及最晚融雪的
期刊
一口气读完厉彦林老师发表在《北京文学》的散文《人民,人民》,读后收获很大,感受颇多。有迎面而来的磅礴气势,有荡气回肠的痛快淋漓,有历史回眸中的金戈铁马,有现实生活里的情真意切,更有锋刃游走的高超的艺术造诣。  《人民,人民》作为一片政治性抒情散文,主题大,内涵广,难驾驭,需要深厚的理论和文字功底,尤需要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把政治性的东西写正,把历史性的东西写活,把情感性的东西写真,让人读后感受不到
期刊
《北京文学》2013年曾发表过厉彦林老师一篇名为《土地,土地……》的文章,大气磅礴,感情真挚,饱含着作者对土地、对土地上生长的庄稼、对在土地上刨生活的农民深切的情谊,让人至今难以忘怀。看到这篇《人民,人民……》,一开始并没报以过多的希望:书写“人民”的文章,浩如烟海,很难再写出新意。何况,有了《土地,土地……》在前,短期内作者还会再创制出一个新的辉煌吗?  真金不怕火炼,先入为主的观念即使是偏见也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入冬以来,笼罩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来势汹汹且势头不减的雾霾天气,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雾霾究竟是什么 ?  雾和霾从气象角度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主要特点是近地面层,它的高度大概不超过400米,是在这以下的气层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