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幸在《北京文学》拜读了厉彦林老师新作《人民,人民》。
手捧文稿,研读数日,感触良多,脑海不时浮现出纪录片《开国大典》中亿万人民欢呼雀跃之场景,耳边不时旋绕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万岁”那惊天春雷般深厚的湘音……
人,万物之灵。“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
他,生在新中国;他,长在红旗下。几十年前,当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在公社召开的学习“老三篇”经验交流会上,被人抱到了主席台的桌子上,代表全村村民背诵着毛主席的杰作“老三篇”,从此,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纯正的思想种子……
他,来自红色土地,那里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是山东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那里被誉为“齐鲁红都”,那里就是山东的“小延安”-—莒南。
纯正的思想种子,播撒在光荣的红色大地,必定开出灿烂的革命之花。
厉彦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蕴蓄纯正的思想种子,成长在光荣的红色大地,从教师、编辑等不同岗位上一路走来,成为了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的平凡人。不论身处何种工作岗位,不管职务的晋升变迁,他始终在用铁一般的肩膀扛起心中的信仰和道义,始终在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爱……
厉彦林老师,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居庙堂之高,心忧其民。在他心中,人民是如此神圣。当他每每写下“人民”两字,总感庄严凝重;当他每每读到“人民”两字,总感肃然起敬。
《人民,人民》,历经五六年,更易十数稿,是他,一个农家的孩子,一位人民的公仆,在历经几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人民,人民》,如此的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感人至深。
习近平同志曾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这样直抒胸臆:“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这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首要和根本问题,本来十分清楚,党章有明确要求。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致使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今天,硝烟散尽、枪声渐远,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少数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手握公权、私欲膨胀,精神麻痹、信仰丢失。他们忘却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立党宗旨;他们忘却了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肝胆相照的建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道历史周期率的考题;他们忘却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大搞山头主义、帮派主义,买官卖官、家族腐败;他们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还道百姓可欺,视人民如草芥。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身处党的各级领导岗位的人民公仆,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切实做到树高千尺不忘根。回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事业,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用血汗浸染的红色沃土滋养,才能这样一直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潜心拜读《人民,人民》一文,我能深深感悟到身为党的组工干部的厉彦林老师,身往下沉、眼往下看,一直在思考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一直在思考党与群众如何“更亲”与“更近”。这无疑是我们党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忧乐”精神;这不愧肩负我们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与超越的光荣使命。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在持续的行动中乐于付出,只有时刻心怀对人民的感恩之情,才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前进……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今天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
(作者系大学教师)
手捧文稿,研读数日,感触良多,脑海不时浮现出纪录片《开国大典》中亿万人民欢呼雀跃之场景,耳边不时旋绕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万岁”那惊天春雷般深厚的湘音……
人,万物之灵。“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
他,生在新中国;他,长在红旗下。几十年前,当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在公社召开的学习“老三篇”经验交流会上,被人抱到了主席台的桌子上,代表全村村民背诵着毛主席的杰作“老三篇”,从此,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纯正的思想种子……
他,来自红色土地,那里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是山东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那里被誉为“齐鲁红都”,那里就是山东的“小延安”-—莒南。
纯正的思想种子,播撒在光荣的红色大地,必定开出灿烂的革命之花。
厉彦林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蕴蓄纯正的思想种子,成长在光荣的红色大地,从教师、编辑等不同岗位上一路走来,成为了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的平凡人。不论身处何种工作岗位,不管职务的晋升变迁,他始终在用铁一般的肩膀扛起心中的信仰和道义,始终在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爱……
厉彦林老师,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居庙堂之高,心忧其民。在他心中,人民是如此神圣。当他每每写下“人民”两字,总感庄严凝重;当他每每读到“人民”两字,总感肃然起敬。
《人民,人民》,历经五六年,更易十数稿,是他,一个农家的孩子,一位人民的公仆,在历经几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人民,人民》,如此的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感人至深。
习近平同志曾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这样直抒胸臆:“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这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首要和根本问题,本来十分清楚,党章有明确要求。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影响,致使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今天,硝烟散尽、枪声渐远,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少数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手握公权、私欲膨胀,精神麻痹、信仰丢失。他们忘却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立党宗旨;他们忘却了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肝胆相照的建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道历史周期率的考题;他们忘却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大搞山头主义、帮派主义,买官卖官、家族腐败;他们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还道百姓可欺,视人民如草芥。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身处党的各级领导岗位的人民公仆,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切实做到树高千尺不忘根。回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事业,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用血汗浸染的红色沃土滋养,才能这样一直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潜心拜读《人民,人民》一文,我能深深感悟到身为党的组工干部的厉彦林老师,身往下沉、眼往下看,一直在思考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一直在思考党与群众如何“更亲”与“更近”。这无疑是我们党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忧乐”精神;这不愧肩负我们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与超越的光荣使命。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在持续的行动中乐于付出,只有时刻心怀对人民的感恩之情,才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前进……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今天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
(作者系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