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是多得无法胜数。作为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到社会与国家,小到部门和单位,开会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因此,媒体有关会议的报道也就屡见不鲜了。
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受众普遍反映的却是对会议新闻不怎么感兴趣。受众不感兴趣,大多跟会议的报道者——记者和媒体有关。会议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法单调、表现形式平淡,难怪受众对会议报道有意见。
要改进会议报道,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从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两方面着手,并使两者达到有机的结合。
一般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要”字。在平时的工作中,记者接触最多的就是一般性的会议报道。现在各级领导对宣传工作都很重视,只要开会,就把记者特别是电视记者叫去,进行采访报道。不报道吧,这是领导安排的任务;报道吧,会议又不是多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记者可以把会议内容简要地报道一下,向观众介绍一下会议的实质内容就行了,且不可小题大作,啰里啰嗦地进行报道,把哪个领导主持会议,哪几个领导讲话,哪个领导作了强调,哪些人参加会议等内容都写上。
行业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实”字。行业性的会议往往安排部署的都是具体的工作,比如高考新政策、职称改革要点、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计划生育阶段性任务部署、植树造林任务分解、市政建设等等。这些行业性的会议,往往传达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信息,需要向广大观众传达。这个时候,电视记者就要把会议中最重要的、广大观众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内容“提炼”出来,然后实实在在地报道出去。这样的行业性会议报道,观众关心的不是摄像画面,而是配音内容。从调查的情况看,行业性的会议报道,观众还是比较关心、比较愿意看的。
对行业性的会议报道,电视记者可以对会议作适当的“延伸”,从而使电视画面更丰富,以吸引观众的注意。2010年3月4日,笔者采访了永城市召开的消防工作会议,会议对过去的消防工作进行了总结,要求在全市迅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工作,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会后,笔者建议出席会议的消防人员马上对部分宾馆、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进行一次实地排查,笔者进行现场录像报道,消防人员欣然同意。排查结束后,笔者制作了一条题为《永城全面排查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的电视新闻,把消防工作会议的镜头和消防人员排查火灾隐患的镜头融合在一起,播出后,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消防人员以及观众都很满意。
重要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活”字。事关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比如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报道。为了让电视观众愿意看这些重要会议的报道,记者就要在“活”字上下工夫,要运用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和表现手法来报道会议。消息、特写、评论、记者述评、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访谈等多种报道方式要综合运用。除播音员配音解说外,可以多用人物的同期声,以人际交谈的方式介绍会议内容,这样可以分流解说词,避免连篇累牍地介绍会议的情况;多用现场同期声,能够突出会议现场气氛,使报道内容更加活泼生动;用记者、主持人作现场报道的形式,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字幕提示或图表的形式,能够使报道画面更加丰富。早在2002年,湖北电视台在改进重要性会议报道上就作了很好的尝试。那年3月,湖北电视台记者赴北京采访全国人大会议,除常规报道外,他们還从会议之外的新闻角度,作了多种体裁的报道。如《人物特写:一个人大代表的一天》、《访谈:两位校长的共同心愿》等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播出后,观众反响良好。
创新性的会议报道要突出一个“跳”字。“跳”,就是跳出会议写新闻,不受会议的拘限。如在国内外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就是新华社记者跳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议程和程序抓出来的好新闻。本来,北京市那次常委扩大会讨论了关于加快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诸多问题,内容十分庞杂,《北京日报》的报道全文8000多字。“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是8000多字中最显著的、最为公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实,其余任何内容均难同它相比。当时新华社总社领导和当班编辑果断决定,把这件事从几千字的会议新闻中抽出来单独发表,全文180字,在标题中鲜明点出天安门事件的革命性质,发掘出比几千字、几万字更为显著的新闻舆论效应。
跳出会议写新闻,就要深入挖掘会议内涵,找出最佳角度,做到报会不见会。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改进电视会议报道,除了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如果记者不敬业,就不会深入调查采访,进而分析掌握会议要点和精神实质,而势必依靠会议材料作模式化的报道——摄影记者按照固定模式,台上、台下推拉摇移一番,拍几个领导人近景、特写镜头,就应付了事。这种习惯是形成会议报道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记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改进电视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因为无法敏感地把握会议的新闻价值所在,就无法准确地抓拍、捕捉会议中的精彩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加强学习,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大局观念,把握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政治环境要有明确和清醒的认识。
在改进电视会议报道的同时,我们提倡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对一般性的、对全局无多大指导意义的会议,对与群众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会议,能不报道的就不报道。因为不是任何会议都有报道的必要性。可以说,不压缩一般会议,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好重点会议的报道。只有上下各方共同努力,在观念、内容、形式上下工夫,才能增强会议新闻的亲和力和贴近性,才能做好电视会议报道改革这篇文章。
(作者单位:永城市广播电视台)
编校:施 宇
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受众普遍反映的却是对会议新闻不怎么感兴趣。受众不感兴趣,大多跟会议的报道者——记者和媒体有关。会议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法单调、表现形式平淡,难怪受众对会议报道有意见。
要改进会议报道,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从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两方面着手,并使两者达到有机的结合。
一般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要”字。在平时的工作中,记者接触最多的就是一般性的会议报道。现在各级领导对宣传工作都很重视,只要开会,就把记者特别是电视记者叫去,进行采访报道。不报道吧,这是领导安排的任务;报道吧,会议又不是多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记者可以把会议内容简要地报道一下,向观众介绍一下会议的实质内容就行了,且不可小题大作,啰里啰嗦地进行报道,把哪个领导主持会议,哪几个领导讲话,哪个领导作了强调,哪些人参加会议等内容都写上。
行业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实”字。行业性的会议往往安排部署的都是具体的工作,比如高考新政策、职称改革要点、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计划生育阶段性任务部署、植树造林任务分解、市政建设等等。这些行业性的会议,往往传达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信息,需要向广大观众传达。这个时候,电视记者就要把会议中最重要的、广大观众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内容“提炼”出来,然后实实在在地报道出去。这样的行业性会议报道,观众关心的不是摄像画面,而是配音内容。从调查的情况看,行业性的会议报道,观众还是比较关心、比较愿意看的。
对行业性的会议报道,电视记者可以对会议作适当的“延伸”,从而使电视画面更丰富,以吸引观众的注意。2010年3月4日,笔者采访了永城市召开的消防工作会议,会议对过去的消防工作进行了总结,要求在全市迅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工作,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会后,笔者建议出席会议的消防人员马上对部分宾馆、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进行一次实地排查,笔者进行现场录像报道,消防人员欣然同意。排查结束后,笔者制作了一条题为《永城全面排查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的电视新闻,把消防工作会议的镜头和消防人员排查火灾隐患的镜头融合在一起,播出后,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消防人员以及观众都很满意。
重要性的会议报道突出一个“活”字。事关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比如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报道。为了让电视观众愿意看这些重要会议的报道,记者就要在“活”字上下工夫,要运用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和表现手法来报道会议。消息、特写、评论、记者述评、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访谈等多种报道方式要综合运用。除播音员配音解说外,可以多用人物的同期声,以人际交谈的方式介绍会议内容,这样可以分流解说词,避免连篇累牍地介绍会议的情况;多用现场同期声,能够突出会议现场气氛,使报道内容更加活泼生动;用记者、主持人作现场报道的形式,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字幕提示或图表的形式,能够使报道画面更加丰富。早在2002年,湖北电视台在改进重要性会议报道上就作了很好的尝试。那年3月,湖北电视台记者赴北京采访全国人大会议,除常规报道外,他们還从会议之外的新闻角度,作了多种体裁的报道。如《人物特写:一个人大代表的一天》、《访谈:两位校长的共同心愿》等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播出后,观众反响良好。
创新性的会议报道要突出一个“跳”字。“跳”,就是跳出会议写新闻,不受会议的拘限。如在国内外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就是新华社记者跳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议程和程序抓出来的好新闻。本来,北京市那次常委扩大会讨论了关于加快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诸多问题,内容十分庞杂,《北京日报》的报道全文8000多字。“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是8000多字中最显著的、最为公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实,其余任何内容均难同它相比。当时新华社总社领导和当班编辑果断决定,把这件事从几千字的会议新闻中抽出来单独发表,全文180字,在标题中鲜明点出天安门事件的革命性质,发掘出比几千字、几万字更为显著的新闻舆论效应。
跳出会议写新闻,就要深入挖掘会议内涵,找出最佳角度,做到报会不见会。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改进电视会议报道,除了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如果记者不敬业,就不会深入调查采访,进而分析掌握会议要点和精神实质,而势必依靠会议材料作模式化的报道——摄影记者按照固定模式,台上、台下推拉摇移一番,拍几个领导人近景、特写镜头,就应付了事。这种习惯是形成会议报道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记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改进电视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因为无法敏感地把握会议的新闻价值所在,就无法准确地抓拍、捕捉会议中的精彩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加强学习,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大局观念,把握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政治环境要有明确和清醒的认识。
在改进电视会议报道的同时,我们提倡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对一般性的、对全局无多大指导意义的会议,对与群众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会议,能不报道的就不报道。因为不是任何会议都有报道的必要性。可以说,不压缩一般会议,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好重点会议的报道。只有上下各方共同努力,在观念、内容、形式上下工夫,才能增强会议新闻的亲和力和贴近性,才能做好电视会议报道改革这篇文章。
(作者单位:永城市广播电视台)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