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具有积极作用,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应该加强引导,综合应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条件、教给学生以方法、提高思想认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意识;主动提问;善于提问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提问意识不强,忽视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探究。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难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转变这种情况,教学中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主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更为有效的投入学习之中,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提问
   小学生好奇心理强,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意识。从而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激发提问和探索的欲望。例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学习时,要抓住“三顾”这个关键词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仔细阅读题目之后,很容易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刘备要拜访诸葛亮三次呢?这其中有什么深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观看的电视、电影,或者搜集到的课外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认真思考,激发对该问题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从而将该学生有效导入课文内容学习之中。有利于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把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又如,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学习时,学生很容易被题目所吸引住。当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表现在哪里?它给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变化?这样的提问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有利于将学生更好地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更好地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
   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要建立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开展交流和讨论,激发课堂活力,将自己所想到的问题主动提出来,让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例如,《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时,任课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九寨沟的图片,播放有关九寨沟的视频。学生很快会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为主动的提出问题。例如,“九寨沟的景色有何显著特点,全文表达怎样的中心主题,对我们写游记类的作文有哪些启发”。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位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要点头、微笑,允许在授课时学习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独特的意见和看法,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任课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从而在学习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任课老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善于把握课文关键内容,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学习时,任课老师要围绕这个成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围绕中心主题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讲述故事?表达怎样的中心主旨?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启示?进而有效利用问题,更好引导学习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可为学生提供范例,将提问的角度、思路和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多层次和多角度考虑,主动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4.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善于提问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善于提出问题,问得清楚明了,问得恰当有效,对整个课文内容学习具有启示作用。要问得恰当,在该问的地方才提出问题,不是一遇到疑问就提出来,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例如,学习时《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应该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恰当提问:全文表达的中心主旨是什么?徐悲鸿的经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启示?这样的提问对有效把握主旨,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具有启示作用。因而提问前应该认真思考,确保问题的有用性,更好地引导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同时,提问还要清楚明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问题的思考和课文内容的深入探讨具有积极作用和指导价值。此外,提问还应该表现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过于简单,不能从课本或资料书中简单的得出答案,而应该经过推敲、归纳、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5.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在提问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促进学习效率和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来光耀.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5):47
  [2]陆彦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黑河学刊,2013(9):133-134
  [3]文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30-31
  [4]王婷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J].学周刊,2016(1):149
其他文献
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足尺钻孔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了软粘土地层中桩长28 m,桩径600 mm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沉降性质,同时研究了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分析了桩身轴力
介绍一种新型的厌氧工艺--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SBR)的工作模式,工艺特点.着重介绍ASBR中试装置的工艺流程,设备组成及控制系统构成.试验结果证明,该工艺在处理高浓度的淀
【摘 要】化学是知识点繁杂、难度不大、系统性强的学科,学生难能获取高分,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兴趣低迷。本文从增强学科创新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标进行阐述。本文共分三部分:正确认识化学中的创新教育;营造化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善于激发;营造氛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创新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灵魂,也应当就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业已在凭借其自身优势上,充分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所占据的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学需认真思考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造能力;策略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也是高中学科课程当中事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科。人们大都在教学
堤防工程在洪水期间发生渗流管涌而形成的险工往往占堤防重点险工的三分之二以上.将管涌产生初期涌水点附近透水层看作是各向同性均质,并利用地下水井流理论,推求出了管涌形
通过对层状地基的分析,提出了对层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的方法,并通过对同一住宅小区已沉降稳定的2栋楼采用的承载力及使用情况分析,验正本方法的合理性.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对话”课堂呢?本文将进行探究。  【关键词】语文阅读;对话;平等对话;分层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趋向于内心体验与自我建构的,因此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建构一种平等的、
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建立了偏平面上的坐标变量与主应力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为求破坏准则在偏平面上的轨迹提供了方便.进而利用得到的变换关系,分别考察了Mohr-Coulomb破坏准则、
【摘 要】本文从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其作用,分析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包括做好课前备课准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及教学任务拓展、全局指导以充分发挥教学环境作用等,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