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门诊护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就医质量以及恢复效果,同时对门诊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护理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门诊手术、输液、体检、健康咨詢、社区医疗服务等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患者对门诊医疗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不仅是要求解除病痛,同时也要求满意的配套服务。本文首先对门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然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门诊护理;常见问题;对策
门诊护理同样是构成医院的临床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优秀的门诊护理质量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声誉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医院门诊护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医院正常工作的展开,因此对门诊护理水平进行改善和提高意义重大。
一、门诊护理管理的常见问题
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技术能力水平都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在学习能力、进取意识上也相对较差,这些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传统状态下,难以跟上医疗水平的发展步伐,进而对当前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等不能进行科学有效地利用,影响到护理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一直以来重医轻护的观念影响,人们对护理工作人员未予以足够的尊重及关注,进而削弱了护理人员的上进心以及责任感,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懈怠放松,使得护理质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可能会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引发矛盾或者纠纷。
2.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
由于门诊护理人员所分属的科室众多,不同科室之间的具体工作内容差距很大,在管理的重点上也各有不同,这些因素使得门诊护理管理的难度被大幅度增加。另外,一些沿袭已久的相关规章制度已经陈旧过时,难以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相关的评估也缺乏合理性,这些严重影响了门诊护理管理具体工作的落实。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造成了部分科室的护理人员较为清闲,部分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任务过度繁重等问题。
3.难以改变传统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等也有了显著提高,再加之近几年来医患关系一直相对紧张,患者及家属对门诊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怀疑,这就使得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倾向于全面、详细地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状况、患病机理等信息,而门诊护理人员依然处于传统的观念状态中,对患者的维权意识、过多地提问等可能感到厌倦、烦躁,进而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导致一些不安全事件或者医患纠纷发生。
4.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情危重急、无家属陪同、老年患者等患者,这些患者可能难以或者无法充分关注认识自己的病情,在就诊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紧急状况,这时候门诊护理人员需要以熟练的操作水平、高超的技术能力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摆脱危险,而事实上,往往因为门诊的设施水平、急救条件等的不完善、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足导致不能有效或者成功进行治疗,进而引发不安全事件。
二、应对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质量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学习,对于完成大专以上的学习任务的同志给予奖励。科室每周组织1次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规范操作,建立质量绩效,约束机制,实行奖惩制度。
2.注重仪表和态度
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与病人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积极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使病人感到护士不是陌生人,而是他们一样有感情的人。而对于没有转变观念的同志,进行危机感教育,促使其改变,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改变“等”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提高护理人员的收入
倡导节约意识,减少浪费,同时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门诊护士的收入有所增加。
4. 改变排版时间
针对门诊的特殊性质,可将在班时间缩短,班次上增加,减轻护士的疲劳感,如改上,下两班为三班制。
5.关爱护士
促使领导改变对门诊的看法,增加护士人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病人更好的服务。
三、总结
通过改进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合理的与医院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人力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管理以及工作过程中相关薄弱环节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地处理措施。另外,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应当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做到内部团结互助,从而使门诊护理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媛,李敏.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35.
[2]林风梅,黄瑛.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8(07):74-75
[3]王慧娟.优质护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实践与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04)
[4]丁玲.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预防策略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
关键词:门诊护理;常见问题;对策
门诊护理同样是构成医院的临床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优秀的门诊护理质量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声誉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医院门诊护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医院正常工作的展开,因此对门诊护理水平进行改善和提高意义重大。
一、门诊护理管理的常见问题
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技术能力水平都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在学习能力、进取意识上也相对较差,这些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传统状态下,难以跟上医疗水平的发展步伐,进而对当前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等不能进行科学有效地利用,影响到护理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一直以来重医轻护的观念影响,人们对护理工作人员未予以足够的尊重及关注,进而削弱了护理人员的上进心以及责任感,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懈怠放松,使得护理质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可能会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引发矛盾或者纠纷。
2.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
由于门诊护理人员所分属的科室众多,不同科室之间的具体工作内容差距很大,在管理的重点上也各有不同,这些因素使得门诊护理管理的难度被大幅度增加。另外,一些沿袭已久的相关规章制度已经陈旧过时,难以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相关的评估也缺乏合理性,这些严重影响了门诊护理管理具体工作的落实。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造成了部分科室的护理人员较为清闲,部分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任务过度繁重等问题。
3.难以改变传统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等也有了显著提高,再加之近几年来医患关系一直相对紧张,患者及家属对门诊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怀疑,这就使得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倾向于全面、详细地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状况、患病机理等信息,而门诊护理人员依然处于传统的观念状态中,对患者的维权意识、过多地提问等可能感到厌倦、烦躁,进而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导致一些不安全事件或者医患纠纷发生。
4.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情危重急、无家属陪同、老年患者等患者,这些患者可能难以或者无法充分关注认识自己的病情,在就诊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紧急状况,这时候门诊护理人员需要以熟练的操作水平、高超的技术能力来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摆脱危险,而事实上,往往因为门诊的设施水平、急救条件等的不完善、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足导致不能有效或者成功进行治疗,进而引发不安全事件。
二、应对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质量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学习,对于完成大专以上的学习任务的同志给予奖励。科室每周组织1次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规范操作,建立质量绩效,约束机制,实行奖惩制度。
2.注重仪表和态度
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与病人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积极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使病人感到护士不是陌生人,而是他们一样有感情的人。而对于没有转变观念的同志,进行危机感教育,促使其改变,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改变“等”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提高护理人员的收入
倡导节约意识,减少浪费,同时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门诊护士的收入有所增加。
4. 改变排版时间
针对门诊的特殊性质,可将在班时间缩短,班次上增加,减轻护士的疲劳感,如改上,下两班为三班制。
5.关爱护士
促使领导改变对门诊的看法,增加护士人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病人更好的服务。
三、总结
通过改进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合理的与医院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人力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管理以及工作过程中相关薄弱环节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地处理措施。另外,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应当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做到内部团结互助,从而使门诊护理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媛,李敏.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35.
[2]林风梅,黄瑛.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8(07):74-75
[3]王慧娟.优质护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实践与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04)
[4]丁玲.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预防策略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