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连续8年总产量均在6.3亿吨以上,其中有5年在6.6亿吨以上,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66949万吨,创历史新高。但是,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创历史新高,达13926.5万吨(含大豆),相当于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0.8%。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很多,但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现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技术水平不足以提供满足14亿小康水平下的人口食物消费需求;第二,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不适应人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以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难以做到所有农产品都实现自给,特别是在人民生活超越了小康之后。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登上6.6亿吨台阶,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粮食(含大豆)进口量突破了1亿吨,迄今已连续6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与此同时,油、糖、肉、奶等重要副食品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当前食物供求的总体格局看,口粮自给有余,但饲料以及油、糖、肉、奶等重要副食品都存在一定的供求缺口。
我国是一个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人口大国,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去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国际市场显然不现实;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总规模巨大,守不住食物供给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的底线,那更是危险的。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好中央的要求,坚决守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去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总体看,为切实保障我国食物的供给安全,必须双管齐下,国内挖潜力、国际布好局。
国内挖潜力
国内挖潜力,当然涉及到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但当前最紧要的,还是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的两件事:一是耕地保护,二是种业创新。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民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当前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各地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在科学规划国土空间的前提下,坚守生态、农田和城镇建设边界这三条红线。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城镇建成区的总面积早已超过了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指标,而城镇建设缺地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性矛盾。因此,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更多地走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路子,现存的耕地则必须用“长牙齿”的硬措施来严格加以保护数量、提高质量,否则就不可能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糧绝对安全”的底线要求。
但是再怎么保护,耕地要增加也是很难的,因此就必须着力推进以种业创新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种业创新有了很大发展,但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反映在创新性、突破性的新品种少,单位面积产量低上。如大豆,我国目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95吨,比世界平均水平2.75吨低29%,只相当于巴西的57.2%、美国的61.1%。再比如玉米,我国去年每公顷产量为6.32吨,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8吨(高9.34%),但仍只相当于美国的60.13%、阿根廷的78%、欧盟的的84.15%。当前我国在育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自主创新育种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因此都热衷于“修饰性育种”,结果得到的都是“实质性派生品种”,路子越走越窄,难以有重大突破。因此,一定要下决心改革体制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把育种的力量凝聚到创新性育种上。只要在种业上有重大突破,再加上保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在我们有限的耕地上还是能够不断收获更多农产品的。
国际布好局
国际布好局,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更新观念。不能把农产品进口单纯看作是一买一卖的纯商业行为,要用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来更新观念。既然我国的食物供给安全已离不开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那就要明白只有全球的食物供给安全了才能有我们的食物供给安全。因此,要加大农业方面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要帮助那些有资源但缺资金和技术的国家发展农业,提高他们的食物供给自给率。要着眼于全球食物供给的增长,这才能保障我国对食物进口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食物供给安全的担当。
二是改变贸易行为。这不仅需要调整进口来源,实行多元化战略。我国有些农产品的进口集中度过高,如大豆的进口,64.1%来自巴西、25.8%来自美国;低芥酸油菜籽,84%来自加拿大、15.9%来自澳大利亚。过于集中,风险很大。同时,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国际大粮企采取的办法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粮源地建物流中心,仓库、码头、专用线等一建,给当地农场主以稳定的信心,放心生产;二是赊销农业生产资料,相当于预购定金,收获后以农产品折抵,不仅双方有利,而且掌控了粮源。当然,从我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看,我们还可以把有些产品的初加工、有些转化粮食的畜牧业放到境外去,既降低我们的成本,又让出口国在就业、税收等方面获益,形成稳定的双赢局面。
总之,我国居民的食物需求还在增长,因此要抓紧统筹谋划,国内有限的资源必须保哪些品种,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把该保的一定保住;哪些品种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只要这两方面共同发力,我们应当有信心和能力,切实保障我国的食物供给安全。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文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根据作者在“2021中国农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发布会”上所做主旨报告摘要整理,部分配图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