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人与自然”升格展示 入题须迅速,论据忌冗长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构想、总结出许许多多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臣服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顺应自然……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2)诗歌之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病文展示
  对自然应有的态度
   大自然,是生物栖居的家园。人类在这个家园中一天天进化、发展,并从所有物种间脱颖而出,渐渐拥有可以对大自然造成巨大影响的力量。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给自己的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顺应自然,臣服于自然。可是,当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他们欲望的胃口也被撑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利益需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探索甚至掠夺孕育了他们的大自然。
   改造自然,如果是为了将自然“改造”得更加美好,那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三思了。比如我们的围湖造田之举,就给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洞庭湖,原本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曾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描绘、颂扬。然而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去围湖造田,导致自然生态急剧恶化,洞庭湖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周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洞庭湖也从此失去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美称。
   国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也曾被人们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环境及气候的恶化,被砍伐的树木无法再生,致使雨林面积逐年萎缩。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整片雨林都有可能消失,这将会对整个地球的气候造成灾难性影响。
  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而这些利益又驱动着人类的欲望向着纵深发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为许多人锁定的下一个目标,“人定胜天”的思想也在渐渐萌发。
  而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带来的是浮躁、蛮干和对自然越来越大的伤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导致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这些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衍生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人类轻视自然的直接后果。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我们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自然,寅吃卯粮,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什么?更何况,我们不仅仅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我们还在污染、破坏自然生态,这样下去,我们又如何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
  欲求拯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彻底矫正我们的错误观念,怀着敬畏自然的态度,控制无尽的欲望,与自然和平相处。如此,我们才会重新迎来绿水青山!
   ◆标题过于直白,难以让人眼前一亮,最好稍作“艺术化”处理。
   ◆开头切题稍慢。考场作文入题须快,此处,可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生活”改为“温饱”更合适。
   ◆这一段分析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态度的变化,但词语运用不够精准。
   ◆事实论据应简短概括,不宜以叙代议。修改时应压缩叙述语言,再列举几则相关的例子,使内容更充实。
   ◆此段论述在举例时应再具体些。
  病文诊断
   考生以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的态度的变化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错误观念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和巨大危害。但是作文还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开头只求美感,而忽视了应尽快入题;二是中间论据偏少,叙述冗长;三是结尾处未能联系现实凸显人类的纠偏意识和大自然美好的前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命题材料中列举了一系列人类社会进程中人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太过谦卑的,也有过于狂妄的;有值得推崇的,也有需要纠正的……写作时,考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种态度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得失优劣;亦可将正误两种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彰显出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反馈自然的重要性。
  升格佳作
  大自然——母亲,还是奴婢?
  田桉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往往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和谐,社会发展亦会顺畅;关系恶化,社会亦会动荡不安。(开门见山,凸显主题,观点新颖,见解深刻。)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给自己的温饱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听天由命,完全臣服于自然。可是,当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他们欲望的胃口也被撑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探索、掠夺如母亲一般孕育了他们的大自然,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奴婢”。(润色之后,语言表达更为精准,同时点明了题目含义。)
  改造自然,如果是为了将自然“改造”得更为美好,那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三思了。比如我们的围湖造田、毁草开荒之举,就给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洞庭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曾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所描绘、颂扬,然而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去围湖造田,导致自然生态急剧恶化,周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还有我国东北地区毁草开荒事件频发,一片片肥美的草原变成了飞沙走石的荒漠。
  国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也曾被人们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环境及气候的恶化,被砍伐的树木无法再生,致使雨林逐年萎缩。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谴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砍光了森林,结果使这些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些举动,哪里是对自然的“改造”,分明是“戕害”!(修改之后,原有的论据得到压缩,并添补了新的例子,使论据更加丰富充实。)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而这些利益往往又驱动着人类的欲望向着纵深发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为许多人锁定的下一个目标,“人定胜天”的思想也在逐渐萌发。
  而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带来的是浮躁、蛮干和对自然越来越大的伤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导致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沙化,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过度砍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这一切都是人类“征服自然”中的衍生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壤沙化,水资源匮乏……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人类轻视自然的直接后果。人类待自然如奴婢,自然就会待人类如寇仇!(最后加上了一句议论,呼应文题。)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我们为了眼前利益而去破坏自然,寅吃卯粮,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什么?更何况我们不仅仅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我们还在污染、破坏自然生态,这样下去,我们又如何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
   好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各种人为的“自然灾害”事件中清醒过来,人们终于明白,欲求拯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彻底矫正我们的错误观念,视大自然为人类之母,怀着敬畏的态度,控制无尽的欲望,与自然和平相处。如此,我们才会重新迎来绿水青山!(修改之后,点明主题,照应标题,收束有力,给人以鼓舞。)
  升格点评
   这篇作文经过修改润色,标题亮眼,首尾呼应;论据充实,论证有力;语言凝练,表达精准;尤其是标题当中运用的对比和比喻——自然,是“母亲”还是“奴婢”,形象地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贯串全文,暗含了考生对这两种态度的褒贬。
其他文献
阅读指要  综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2017年至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也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自然科学文章、社会科学文章等。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图表等。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取材的多元性、丰富性和时代性
期刊
雷区三:忽视情境,选材不当  在设定情境条件下进行写作是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如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就是非常明显的情境写作。题目首先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到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选出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材料突出时代主题,启示考生领悟中
期刊
“时代感”是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人类共同利益,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时代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文章合为时而著”,自古以来,紧贴时代是高考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原因之一。简言之,把当今社会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或事件通过审题、立意、选材等方式恰当地融入文中,会使作文时代感鲜明,表现力鲜活,意义现实而深刻。   一、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是指某一时期为人
期刊
押题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回首七十年,我们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不朽伟业而自豪,为改革实践的无私奉献而点赞,更为助力创新发展的中国精神而感动。爱国的实干精神必将让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实现时代荣光,改革的创新必将让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彰显时代力量。让我们以中国精神之光照亮民族振
期刊
格言  1.作为中国人,要有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有些事现在必须做,不做我良心上过不去,我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情。  榜样力量  2020年5月17日晚,72岁的伍淑清获得了“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荣誉,这个荣誉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她是一个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人物。  2019年9月1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的监察顾问伍淑清和主席何超琼一起,在会场内外
期刊
当地时间3月21日19时30分,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6人专家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随着专机带去的有中国政府紧急筹集的十几吨的呼吸机、口罩、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卫生部长、国防部长等多位政府官员在停机坪等候。武契奇与医疗队成员一一碰肘,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随后,武契奇在五星红旗上献上了他深情的一吻。  疫情发生以来,14亿多中华儿女“硬核”战“疫”,为
期刊
阅读指要  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概念理解题成了高考考查率非常高的题型。以2019年为例,涉及概念理解题的考卷就有全国卷Ⅰ、天津卷等。要提高该题型的复习效率,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考点诠释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统称“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或在文中有特定的含义。能否准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直接影
期刊
应考锦囊  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  高考语言表达题重点考查词语运用、语段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这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材料二:惟江上之清風,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  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期刊
格言  为乡亲们看病是父亲一生的荣耀,我想把他没来得及做完的事情一直做下去。  榜样力量  “村里有人确诊了!”今年2月5日,这个消息让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申李坝村这个小山村炸了锅。早在去年腊月,从武汉务工返村的村民就有76人。作为从业20年的村医,杨芳主动挑起了疫情防控重担。她挨家挨户给村民体检,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毒液消杀,拖着音箱沿路宣传,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临时微信群进行分类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