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容女孩寻到真爱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工磨难,返家途中识男友
  
  1991年,年仅15岁的曾晓岚跟随姨妈来到广东增城打工,那家制衣厂工作极累,生活艰苦。在那家制衣厂还没工作到两个月,不巧老板死于一场车祸,厂关闭了。曾晓岚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反贴进去100元押金。姨妈就委托一个老乡把她带回江西老家。
  无巧不成书,曾晓岚没想到那个送她回家叫邹华的男孩,后来成了她的男朋友。这缘于回乡工友的一次聚会,一个工友跟邹华开玩笑:“阿岚是你女朋友吧?”邹华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顿时全场哗然!因而邹华加深了在曾晓岚心目中的印象。不久,邹华的父亲真的来曾晓岚家提亲。曾晓岚的父亲极力反对,理由是邹华个子矮小,眼睛又近视,家在乡下,交通不便,偏僻闭塞。而曾晓岚觉得邹华虽矮小,但人聪明帅气,说话幽默,是讨女孩子喜欢的那种。
  事情的转机是在曾晓岚的父亲走访了一个朋友后,得知邹华家是那个村上的首富。再后来又经邹华的伯父再一次登门提亲,她父亲才勉强同意了。不过,父亲再三提醒女儿:如果你同意了,就应该终身不悔。
  订亲之后,邹华的父亲要曾晓岚过去帮他家摆摊卖陶瓷,但她不愿去,因为她年幼怕羞,不喜欢抛头露面。可父亲硬逼着女儿去,最终曾晓岚拗不过父亲,还是去了。
  第二年春天,正是插秧的季节,天公不作美,涨了一场洪水,秧苗未插,父亲又病重住院,急性阑尾炎需要动手术。就在曾晓岚家既缺钱又缺劳动力的情况下,邹华的母亲“雪中送炭”,租了一辆四轮车,载了满满一车秧苗前来帮忙,还带了四五个人来插秧。仅一天,就把她家几亩田插完了。邹华还亲自到医院去看望未来的岳父。就为这,曾晓岚的父亲感动得热泪横流,他的心似乎受到震撼!他想困难之中邹家人能来帮忙,邹华是女儿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同年5月,家乡又遭遇了一场洪灾。邹华的父亲让邹华送70斤大米到曾晓岚家接济。然而就在那一年8月,邹华的母亲“红杏出墙”,跟一个外地的手艺人暗渡陈仓。曾晓岚看不惯未来婆婆的所作所为,不满的情绪有时在邹华面前流露出来。邹华对母亲的情感“出轨”抱以沉默的态度,但他母亲怕丑事被未来的儿媳传扬出去,或以后会在儿子面前挑拨是非,于是毅然叫儿子退婚。邹华听信了母亲的话,真要退婚。只可惜邹华给曾晓岚的1000元彩礼钱已用于父亲治病花光了,家贫如洗,无法退还。于是邹华的母亲心生一计:要曾晓岚家帮她家交清350斤公粮。父亲觉得邹家对自己有恩,于是就帮邹家交了。当时曾晓岚不理解邹华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又刚出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于是曾晓岚也气愤,心想退就退吧,她对邹华也失去了信心。谁知,婚还没有退,邹华于1993年初,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悄悄地当了“逃兵”,去广东打工了。
  曾晓岚不知邹华的去向,她只好在镇上贩菜卖,但赚不了钱。邹华的母亲就来劝说曾晓岚去广东邹华的那家厂一起打工。
  
  被迫无奈,身陷逆境失贞操
  
  曾晓岚来到中山就顺利地进了邹华那家厂。由于邹华在家与她不辞而别,曾晓岚对邹华还耿耿于怀。不久,因邹华与堂弟闹矛盾涉及到她,曾晓岚辞工离开了邹华那家厂,可出厂后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邹华就租了房,乘人之危,在曾晓岚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邹华强迫与她同居了。那一年,曾晓岚才17岁。
  不久,曾晓岚又进了一家玩具厂,但是,她发现自己怀了身孕。邹华在这时又要跳槽去东莞,他并不带曾晓岚前往。由于曾晓岚怀了孩子,又需要人照顾。她执意要与邹华同往,邹华最终只好妥协。
  到东莞后,他们同进了一家电子厂,可是只做了两个月,因工作失误,邹华被老板炒了鱿鱼。
  1993年冬天,曾晓岚和邹华回到了江西老家,准备从简结婚。可邹华的父母认为儿媳虽是未婚先孕,但邹华是家中长子,结婚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热热闹闹。于是按照当地婚俗,隆重地操办了婚宴。
  婚后的日子,曾晓岚的肚子愈来愈大。起初,邹华对她百般呵护,可后来渐渐冷了。邹华整天去打麻将,常常深更半夜喝得醉醺醺的回家,还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动不动就掴曾晓岚的耳光。然而,还没等到曾晓岚生下小孩,邹华却丢下她独自去了广东。
  1994年2月,曾晓岚在娘家生下了女儿。可是,公婆知道是女孩后,竟没有去看她,还说她不争气,断了邹家的香火。就在曾晓岚生下女儿的第二天,邹华却沮丧地回来了,因为他去广东没找到工作,还差点流落他乡。尽管邹华是空手而回,曾晓岚也好高兴!她想既然得不到公婆的欢心,那么就寄希望于丈夫身上。然而她想错了,邹华回家给她的见面礼就是一个耳光。曾晓岚莫名其妙,一颗心几乎掉进了冰窟。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婆婆冤枉她,说曾晓岚偷了她家70元钱。其实是婆婆怕儿媳知道她偷人养汉的事,在儿子面前乱说,所以来个恶人先告状,颠倒是非。但公公见下不了台阶,才站出来为儿媳澄清了是非。
  
  艰苦创业,家乡小镇开茶馆
  
  1994年7月,曾晓岚仅用了3000元钱,就在小镇上开了一家茶馆。不久,婆婆跟那个外地男人跑了。从此邹华的心情不好,脾气暴躁。茶馆是打牌、聊天、休闲的地方,邹华却主顾不分,整天坐在赌桌上,赌得昏天黑地,输掉了进货的钱,茶馆几乎都维持不下去了。更让曾晓岚寒心的是,邹华常常醋意大发,因茶馆会聚三流九教的人很多,一个年轻有魅力的少妇,难免不遭一些厚颜无耻的家伙挑逗。无论如何,为了生意,曾晓岚还得笑脸相迎。
  1996年5月,邹华再次于妻子不顾,离开茶馆悄悄去了广东。没多久,他在中山认识了一个姓张的女孩,由此发生了婚外情。邹华在姓张的女孩身上大把地花钱,还特意为女孩买了一套昂贵的粉红色套装。那一年,邹华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除夕之夜竟提出要与妻子离婚,可那时曾晓岚的茶馆生意红火,她誓死不同意。邹华一气之下出去找人赌博,夜半才归来。
  1997年,曾晓岚把茶馆关了,与邹华来到中山一家毛织厂打工。其间曾晓岚发现丈夫仍与先前那个姓张的女孩暗中往来。曾晓岚见事不妙,就硬逼丈夫与她一同回家。同年10月,茶馆又重新开业。为了扩大生意,茶馆兼营一些陶瓷和香烟等,邹华带着从岳父家借来的一万元钱去县城进货,谁知他去赌博输了7000多元,回来谎说7000多元买了香烟,存放在县城舅舅家里。后来事情败露,邹华就无事生非,说妻子水性杨花,与镇上的刘三仔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岳父被邹华谎言蒙蔽,信以为真。曾晓岚非常气愤,想跳河一死了之,用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当曾晓岚疯狂地跑到河边时,被追来的邹华推倒在地。她从岸边滚到河里,狠心的邹华还抓住她的头发往水里淹,曾晓岚被丈夫淹得气息奄奄。
  曾晓岚带着身心的双重伤痛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可狠心的丈夫并没有安慰她半句,竟大摇大摆地端着碗在床边独自吃饭。
  然而,第三天,邹华谎说去舅舅家拿回那7000多元钱的货,却趁机又“溜”去了广东。
  
  他乡打工,丈夫遭遇婚外情
  
  曾晓岚病好后,将茶馆2000元转让给了别人,来中山找到邹华。她要邹华说清那7000多元钱的“下落”,随后曾晓岚去了珠海进了一家毛织厂。可邹华在中山一直没找到工作,几乎玩了大半年时间,曾晓岚无奈,只有挣钱去养他。一个月后,邹华进了新会一家毛织厂,并担任主管的职位。然而邹华没有好好珍惜,他将在中山原厂认识的一个女孩骗来新会,竟长期同居在一起。
  曾晓岚知道了丈夫的所作所为,她只好辞工来到新会邹华的身边,她想有自己在身边“监控”,丈夫不敢放肆,谁知,邹华不死心,仍与那女孩保持关系,暗中幽会。
  一天晚上,邹华出差中山夜里没有回来。烫房部的工友在一家名叫“好又来”的大排档聚餐,男工友周虹喝了酒,酒后他告诉曾晓岚,说你丈夫去中山出差,可能是去会那个湘妹子,另外还告诉她,在她还没来新会的时候,邹华就与那个广西女孩同居在一起。曾晓岚听后心里十分难受,但为了维护丈夫的面子,她并没有什么激愤的表情,他好歹还是个主管。可周虹越说越生气,几乎是在为曾晓岚抱不平和惋惜。聚会结束,周虹约曾晓岚看了一场电影,为了安慰她。
  1998年的中秋节,邹华借出差又去中山与那个湘妹子“团圆”去了,留下曾晓岚一人在新会孤独无助,泪湿枕巾。晚上,周虹买来了一袋柚子和花生,邀曾晓岚出去一同赏月。那一夜,曾晓岚由于孤独,没有拒绝。
  
  背负屈辱,工友相怜惹是非
  
  1999年,曾晓岚再次怀孕了,可丈夫邹华却又“勾”上了一个姓黄的女孩,曾晓岚劝丈夫回头是岸,却遭到邹华的毒打。
  周虹闻知曾晓岚又遭毒打,他来宿舍看她,见她满脸的伤痕,他也愤怒至极,骂邹华简直不是人。周虹怂恿曾晓岚:你丈夫这样虐待你,还跟着他干什么?好男人多的是。周虹的话中透出对曾晓岚的关爱和同情,但她只是把周虹当成普通朋友。然而邹华无事生非地说:你咋不跟你“男朋友”一起走?邹华的话像一根刺,刺得曾晓岚的心在流血。
  2000年2月,曾晓岚回老家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儿子的出生,让她忘掉了以前丈夫对她的侮辱,小儿子成为她精神的寄托。可是,邹华仍在新会吃喝嫖赌,每月的工资花得分文不剩,于曾晓岚和两个小孩不顾。
  端午节后,由于生活实在捱不下去了,曾晓岚去娘家借了500元钱,带着两个小孩去新会找邹华。刚到的那天是早上,见那个姓黄的女孩睡眼惺忪地从丈夫的房间里出来。
  第二天晚上,待两个小孩熟睡后,曾晓岚找丈夫谈话。可丈夫怨她来新会不打一声招呼,他现在手里没钱用。从此,丈夫无缘无故地折磨她。
  周虹听说曾晓岚又挨丈夫打了,他来看她。周虹对曾晓岚说:你丈夫太没人性了,三年来如何对你虐待,我都清清楚楚,如果你实在过不下去,干脆离婚,嫁给我好吗?
  曾晓岚当时愣了!在她心中,周虹是个有着侠义心肠的异性朋友,他对自己的关心,她心里只有感激,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丈夫。
  女儿要上学,曾晓岚回到江西老家。直到第二年正月,她再次来到中山一家针织厂打工。这时,丈夫又“勾”上了一个广西妹汪琳,汪琳竟在曾晓岚面前大言不惭,说三道四。不久,邹华悄悄偷了曾晓岚的那部诺基亚手机送给了情人汪琳,曾晓岚一气之下,跳槽去了另一家毛织厂。
  2001年10月,邹华和汪琳都被炒了鱿鱼。邹华可怜兮兮地来找曾晓岚,他说与汪琳彻底断绝了关系,汪琳回广西老家了。意思要曾晓岚原谅他,他将重新做人。曾晓岚再一次心软了,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给丈夫,要他找家厂,好好干。
  后来曾晓岚才知道,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汪琳并没有回老家广西,邹华拿着钱也并没有去找厂,而是继续与汪琳一起鬼混。很快,钱花光了,汪琳绝尘而去。邹华再次来找曾晓岚要钱时,曾晓岚的心冷到了冰点,但见丈夫面容憔悴,她的心再一次原谅了他。
  年底,曾晓岚打电话给娘家父母,讲了邹华在广东打工的所作所为。原来丈夫却恶人先告状,很卑鄙地伪造他的朋友周虹给曾晓岚写的“情书”,让曾晓岚的父母看了信以为真,反而谴责女儿的不是。
  2002年3月,邹华与曾晓岚同进了中山一家针织厂,邹华又做了前整部主管,曾晓岚还是做查货师傅,那家厂招工时不要已婚员工,他俩进厂后一直没有公开夫妻身份。不久,厂里招进一个缝盘女工叫任娜,听说这女孩以前曾在一家夜总会坐过台,矫揉造作,性格开放。很快,邹华便与她勾搭成奸。邹华先是与她暗中往来,后来变得明目张胆,招摇过市。一次,他俩竟在厨房里做爱,被一个工友撞见,告到了人事部,邹华被炒了鱿鱼。
  出厂后,可邹华气急败坏地打电话给岳父岳母,谎说曾晓岚跟一个男人跑了,还带走他一万多元钱。
  后来,邹华在珠海找到了工作,父母决定要曾晓岚和邹华在一个厂做,不准她再提离婚的事。曾晓岚没有办法,只好听其父母之言。可丈夫邹华仍与那个女孩相好,车间里的工友就在邹华面前说曾晓岚那么漂亮,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邹华被工友贬低,更对曾晓岚怀恨在心,便想与情人任娜厮守终身。
  2002年9月4日傍晚,曾晓岚怎么也没想到,一场毫无人性的伤害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晚上要加班,她忙着回出租屋吃饭。可来吃饭的有丈夫的堂弟和丈夫的情人任娜,曾晓岚见任娜坐在饭桌边大言不惭,真有喧宾夺主的意味。她心里虽忍无可忍,但还是强装笑颜。谁知,她刚扒了一口饭,狠毒的丈夫竟将一大锅刚煲好的排骨汤向她劈头盖脸泼下……
  
  伤痕累累,真挚爱情遭毁灭
  
  曾晓岚从昏迷中醒来,邹华与情人任娜却在一旁无动于衷。邹华的堂弟看快出人命才慌忙拨通了老板的电话,老板开车把曾晓岚送去了附近的一个卫生站便回去了。可是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傍晚已经下班,留站的一个医生只好给她涂了点红药水。回厂没有车,曾晓岚只好走路,邹华并没有搀扶她,本来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走走停停,她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回到宿舍,邹华根本不管妻子在床上呻吟,竟叫别人来房间打牌,高声喧哗。
  曾晓岚伤势严重,邹华不管不问,第二天才住进了医院。经诊断,属二级烫伤。曾晓岚整张脸全肿了,嘴唇肿大顶住了鼻孔,呼吸都困难,眼睛更眯成了一条缝,什么也看不清,胸部和四肢伤痕累累。曾晓岚在医院不能穿其它衣服,只能穿着宽松的吊带睡衣。更可气的是,在医院邹华并没有护理她,晚上,他竟和情人任娜睡在另一张床上。
  住了两天院,邹华就要曾晓岚提前出院,他说再没有钱治疗了。第三天,曾晓岚的父亲和弟弟分别从江西、惠州赶来看她。面对亲人,曾晓岚不禁放声大哭。
  曾晓岚的父亲在家乡是个有名的草药医生,医术精湛。他从家乡带来了治疗烫伤的特效中草药给她敷贴。没几天,肿微微消了,可曾晓岚的眼睛里流出一种白色的液体,让父亲心疼。
  曾晓岚养病期间,邹华仍与任娜鬼混,让她难以忍受的是,丈夫和任娜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原因是丈夫知道自己伤势严重,无力反抗。邹华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来刺激妻子,竟毫无人性地毁容,已经让曾晓岚对丈夫彻底死了心,于是她决定与丈夫邹华离婚,决定将邹华对自己的伤害诉诸法律。
  2002年12月,曾晓岚忍着未愈的伤痛,踏上了回乡的诉讼之路。
  
  后记
  
  曾晓岚回家经过父亲用中草药精心治疗,伤虽治愈,但身上、脸上留下了伤痕,昔日的美丽不在,欢乐不在。坚强的曾晓岚托人写好诉讼状,决意将狠毒的丈夫告上法庭,但受到一贯主张“家丑”不可外扬的父亲阻挠。尽管曾晓岚以死胁迫,父亲还是没有同意。想着这些年来所经受的磨难,曾晓岚最终还是背着父亲向法院递交了诉状。法官在曾晓岚提供的大量被害事实证据面前,准予她离婚。判决时,邹华没有到庭,据说他在中山继续与情人任娜缠在一起,还吸毒与贩毒。而曾晓岚担当起了抚养两个子女的责任,她肩负的担子很重。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娘家的父母带,再次踏上了茫茫的打工旅程。曾晓岚需要坚强,需要再寻找爱情的另一半,她今后的路是否平坦,人生是否幸福?
  时至今日,已获悉曾晓岚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在漂泊打工的业余时间里,她报读了成人高考,而且她还拿起信念之笔,开始文学创作。她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已在《星星诗刊》、《江门文艺》、《湛江文学》、《南叶》、《天子鸽》、《侨乡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同时已缘定终身,她远嫁重庆,找到了一个美好的归宿……
  (本文所涉及的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责 编:鄢文江
  评选好稿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内容到0303083550,联通用户发送短信内容到825883550,详情请注意74页。
其他文献
1    我是一个女孩。  同许多女孩一样,我也有一个关于爱情的多姿多彩的梦。  我喜欢鲜花。  我的梦中总有大片大片的花朵,红的、蓝的,玫瑰、丁香……还有一个鲜花一般的男人,微笑着向我走来。    2    全厂最靓的女孩在303宿舍,303宿舍最靓的女孩是李路路。这是华星公司男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女人们却不以为然。她们认为李路路不过如此,那些臭男人都瞎了眼,都被李路路勾走了魂儿,才说出这
期刊
阿玲小姐是广西陆川县人,芳龄22岁,人长得很漂亮,像一朵出水芙蓉。阿玲大学毕业后,与同学静怡一起在乐厨食品公司任职。两人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因此深得公司郑总的赏识。  郑总刚满30岁,为了事业一直没谈恋爱,直到见到了阿玲和静怡这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才想起自己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龄了。于是,他便有意无意地接近两位美人,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在他的感觉中似乎静怡更适合自己,于是,时常约静怡出去跳舞。可静怡
期刊
某科长闲得没事做,在办公室吞云吐雾,忽然门外来了一个人。为了表现出工作很忙,科长马上拿起电话大声说:“同志啊,我没空,很忙,这点小事,你自己解决吧,如果实在不能解决,再来找我好吗?”他放下电话问来人:“找我有什么事吗?”只见来人彬彬有礼地说:“我是电信局派来修电话的,听说你的电话已经坏了两天啦!”     求爱  大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心仪的女孩写好一封情书,他在最后写道:“我答好这份考卷,静候
期刊
门卫  邱从志    替别人守梦  自己的梦却瘦削  在几张钞票的媚眼里  神情,已机械得如同那扇  经常开关的自动门    年关或生辰的钟声  偶尔会震颤一下  生锈的耳鼓连带心灵  仿佛一阵刺痛  生命的旅程又缩短一站    远远地,老板的车来了  敬礼!开门  惯性将痛苦  冲刷得一干二净  (523791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沙步第二工业区冲宝模具有限公司)    思乡情怀  漠阳    经历
期刊
元旦节。晚八点。  丈夫坐在床那头看电视,已被他纠缠烦了的我躺在床这头看天花板,有些倦。  我的手机铃声“激情城市”响起,我未接。  “激情城市”又响,我还未接。  “激情城市”再响,我还是未接。  “谁约你?不接电话!”夫的“眼镜”迅速地扭向我,盯着,笑里藏刀。  “天知道!”我打开手机,“没见过。”  “你会不知道?怕是你有问题,当着我不敢接?”夫一本正经,咄咄逼人。  “约我又怎么着?你老婆
期刊
我们忍住离别时那撕心割肺的悲痛,相拥着说再见。而你却再也没有在我生命里出现,就像一个陌生人,走错了我的门,流星般地把我照亮,又还给我冰冷黑夜。而你知道吗,你推开的那扇门,在我胸前,像一道伤口,久久难以关上。  我知道你平静的脚步里,埋藏着沉重的忧伤与无奈,我多么想飞到你身边,把你的痛苦全部搬进我的心里。但在这物质与金钱的社会里,我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弥补我们的距离,没有那罪恶的金钱去打开你们那封建的枷
期刊
奶奶的假牙  广东番禺中学高三(17)班孙一涵    一    上一年奶奶来我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奶奶的牙齿全掉了,整个嘴陷了下去,仿佛一个瘪了的馒头。奶奶是愈显苍老了。  没了牙的奶奶很少笑,也很少说话。偶尔笑了,也会用手遮住嘴,把头压得低低的。别扭极了。  看到奶奶如此,我就想“都这么老了,还害什么羞啊。便老劝奶奶:“别用手遮住嘴嘛。”她嘴上是答应了,可下次笑时,嘴又给她的手遮住了。  没了
期刊
2001年4月14日的中午,租住在深圳罗湖区湖贝新村一条还没有编号的新街上的一对夫妇又一次发生争吵。这对夫妇不是一般的打工仔,而是一个小小的搬家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男的叫张大明,女的叫李小英,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加上争吵对于他们早已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们这次的争吵声,仍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争吵越来越强烈,甚至带有很深的怨恨。接着,就听到乒乒乓乓一阵乱响。夫妻俩打起来了,眼看要出事了,听见响动的熟人
期刊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都会想着你,爱着你,等着你的。”我拉起彦的胳膊,在他手上狠狠地烙下了我的牙印。  “小燕子,我会回来的,相信我。”彦用那只被我烙下记号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  这是四年前彦的父母带走他时,他对我的承诺。我清楚地记得,彦离开时眼角挂着泪珠,我的心不禁被揪起来,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泛滥起来。  我和彦是从小学到高中一年级的同班同学,又是一个村的,关系十分亲密。他的父母是生意人,常年
期刊
一    2004年元月14日,陈强到村里来游说招工。他说他在江苏连云港包了一家塑料厂,因为那边不好招工,特回故乡来招一批工人,如果有人愿意去,他出车费,以后再从工资里扣除。他说月薪800块钱,每月中旬发,绝不拖欠工资,做满三个月按件计算,最少也有1000多元,厂里包吃住。当时他还说,他当了老板,有钱了,他怎能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他要带故乡的人一起富裕起来。大家都赞扬他有出息,不忘本。于是,我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