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天地宽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振兴赣南苏区的春风吹拂下,宁师中学成为宁都县唯一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帮助教师们逐渐实现教学思想的两个转变,即从单纯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应对策略。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1. 新技术,旧教法
  虽然用上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在老区普通高中,教师还是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制作课件,对教材的研究较深,至于学生掌握得好与不好,则很少考虑,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静态的。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诚然,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一味强调预设,实际上扼杀了教学的生命力。课堂是在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交流中生成的,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的生成会令教学产生不期而遇的精彩。如笔者听过一节《夜归鹿门歌》赏析课,前面讲得精彩,学生答得漂亮,可以看出,这节课教师是下足了功夫的,不料有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这个庞德公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庞德,他不在前方打仗,怎么跑到鹿门隐居起来了?”教师尴尬地顿了顿,最后说:“你提的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希望以后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打岔!”一个课堂生成的好机会就这样被粗暴地扼杀了。新技术与旧教法的尴尬,如同用飞机拉着牛去耕田一样。
  2. 从满堂灌到满堂放
  高中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教法,忽视学法;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结果(升学率),忽视过程。有些教师以为使用了多媒体,就达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的目的,认为多媒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有利于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被动的观众,师生被课件左右,被电脑程序牵着走。教师疲于点击鼠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受到了剥夺。曾有一次文言虚词复习同课异构活动,两位教师的课件一模一样,一个班对“之”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不好,另一个班则对“者”有些稀里糊涂,但两位教师都将课件从头播到尾,并没有顾及本班学生学情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3. 不恰当地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是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上课不读了,即便是适于诵读的诗歌、散文,也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了。少了诵读的语文课,带来的是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
  4. 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屏幕限制,不可能在一个画面里同时设计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教师们常常把所讲授的知识、概念、关键词分拆在几个画面呈现。但快速闪过的画面造成学生往往并没有看清或熟记学过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注意到,老区普通高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为多媒体上什么都有了,上课不重视板书,没有精心设计,随意性大,很少板书甚至没有板书。其实,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了板书,语文教学的魅力会大受影响。
  5.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理论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读者也好,学生也好,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对同一件事物认识上的差别。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形象代替了想象,固然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感知,但过于直观,缺少一个认识过程,从而遏制乃至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在统一模式面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阻。如我们在鉴赏苏轼作品时,课件中总是出现一个豪情四溢、乐观豁达的形象,以致出现《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思悼词时,学生仍偏执地认为体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怎么会有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之情?
  应对策略
  1. 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不仅仅是将简单的技术融合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中去,而且是师生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以及学习观、课程论上的变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自然体现。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一堂课的完成,也就是教学设计暂时的终结。我们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而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应如何去操作和实践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2. 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不能丢
  以古诗文为例,其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使它具有无限的语言张力。《采薇》运用朗读、吟咏与讨论的方法,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在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这样采用诵读法,比单纯的展示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板书,虽有多媒体课件的主体板书,但传统板书丢不得。教师清晰、工整、格式规范的板书永远是课堂教学的常青树。教师的板书能对复杂的课文内容进行形象化的高度概括,能把繁杂课文的内部关系和逻辑关系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对学生而言,易于理解课文内容,便于梳理结构层次,学习如何归纳要点,学习教师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3. 与时俱进,积极改变高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
  由于世界观、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不同,每个人心目中再现出的作品形象是不同的。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直观教学,生硬地把自己心中创造的形象灌输给学生,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应将其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辅导、引导和开导,使高中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优秀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视听材料的能力。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这对中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总之,在遵循学科自身特点、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发挥优势,走出误区,信息技术与老区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西宁都县宁师中学 江西赣州市电化教育馆)
其他文献
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一部个人心灵成长的史诗,心灵设计贯穿故事始终。乔布斯是具有怎样精神特质的人?是谁成就他强大、充满活力的内心世界?他改变世界的动力源自何方?他在苹果的DNA中注入了什么要素使之成为拥有生命力的团队?透过字里行间散发教育情愫的文字,让我们看清了乔布斯站在“人文”和“科技”的交汇处,一步一步从童年到青年,再到壮年的灵魂唤醒、生长、设计与被设计的过程。  精神胚胎,尊重中蓬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围绕着Flash课件开发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产生了许多第三方软件,用于提供Flash作品分析、网页下载、动画生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中小学教师课程任务比较繁重,如何进一步提高Flash课件的制作能力,合理地组织、利用与Flash课件制作相关的网络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Flash开发课件时应注意的要点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做出分析说明。    一、Flash
20年前,国际互联网掀起的“数字化生存”狂飙开始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大众传媒、医疗卫生、企业培训、军事训练、文化生活等领域高歌猛进,却在传统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学校壁垒面前却步。尽管学校为师生配置了计算机、架起了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甚至“班班通”,但传统学习方式在学校课堂中安然无恙。  步入21世纪,信息技术创造着日新月异的学习新时空,各种全新的学习工具、学
采 访 嘉 宾:王晓芜:中央电教馆副馆长  蒋鸣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  贾晓明:英特尔行业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大区教育行业经理  唐 华: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副校长  许 婧: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  吴丽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物理教师  5月26日~29日,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在安徽合肥召开,与会人员针对交互式电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怀下,学校已形成一校四址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未来科技城),其中高中部实现了全部班级的特色化建设,并建构了支持各种特色类型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全体二附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校长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教师的认可,让全体教师都朝着这一愿景努力。  1.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好校长应该是睿智的学者,是有魄力和有魅力的管理者,是教师学习的典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是异彩纷呈。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亮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与他人共享,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空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理想的教学理念操作现实的教学,在理论层面上说了许多教师应该怎么做的话,比如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等,这指出的是一种应然的状态。在教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概况  北京101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高中示范校。近年来,北京101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全校上百间教室全部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组建了千兆校园网,直接百兆到桌面,具有60M独享带宽出口;同时建设了5个专用机房和1个电子阅览室,可满足600人同时上机学习或上网浏览,并且教学楼、办公楼、学生机房及阅览室实现快速的连通,教师及学生可以随时享受到
由于长年在网络上担任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的版主、QQ群的群主或管理员,我得以结识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他们当中既有圈内的名师,也有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我与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相识到相知,从在网络上隔空对话到成为了现实中的好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令我赞叹的成长武器……    武器一:“无招胜有招”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科研员柳栋老师在信息技术
日前,教育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对中央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扎实做好2012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袁贵仁传达了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