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人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总的培养目标。初中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培育的起步阶段。笔者仅从自身出发,谈谈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简单介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
人人都有自我创造发展的潜能,都有不断奋进向上的要求,人人都有体验成功的强烈愿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造和谐民主的、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思维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历史学科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及联系的广泛性,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而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直接兴趣(知识表层)向间接兴趣(认识深层)转化,使学生在吸纳信息的自身活动中,主动地重构历史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再者由于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打破常规及思维定式,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时,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实践,亲身体验创新成果。历史教学中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他们与教师有不一致的看法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要鼓励学生对接受的知识提出疑问,做出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得出结论。
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求知,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在历史教学中,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学中尽可能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充当历史当事人,“身临其境”的进行角色体验。如讲“美国内战”中南北之间矛盾的焦点时,我让学生扮演“种植园主”“资本家”“奴隶”等角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形象、生动地突出南北之间的矛盾。通过角色扮演,既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应历史情境下的历史概况,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如在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西服、中山服、牛仔服都是何时、怎样出现的?男人的长辫子又是何时、为何被剪掉的?学生对这些很感兴趣,兴趣就会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知识,进而让学生体会本课孙中山等人的创新精神,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通过讲长征途中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创新决定,体味长征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4.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解答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当讲到中国的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时,我让学生思考解答: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进行创新思维,做出创新的回答。
5.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利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在历史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面前,教师要清楚“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神秘莫测,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如对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产生独自的见解,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目标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以振兴我们的国家。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刘艳萍.打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河北教育,2003.
[3] 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克明.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吉利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张晶晶)
关键词: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
人人都有自我创造发展的潜能,都有不断奋进向上的要求,人人都有体验成功的强烈愿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造和谐民主的、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思维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历史学科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及联系的广泛性,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而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直接兴趣(知识表层)向间接兴趣(认识深层)转化,使学生在吸纳信息的自身活动中,主动地重构历史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再者由于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打破常规及思维定式,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时,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实践,亲身体验创新成果。历史教学中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他们与教师有不一致的看法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要鼓励学生对接受的知识提出疑问,做出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得出结论。
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求知,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在历史教学中,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学中尽可能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充当历史当事人,“身临其境”的进行角色体验。如讲“美国内战”中南北之间矛盾的焦点时,我让学生扮演“种植园主”“资本家”“奴隶”等角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形象、生动地突出南北之间的矛盾。通过角色扮演,既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应历史情境下的历史概况,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如在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西服、中山服、牛仔服都是何时、怎样出现的?男人的长辫子又是何时、为何被剪掉的?学生对这些很感兴趣,兴趣就会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知识,进而让学生体会本课孙中山等人的创新精神,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通过讲长征途中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创新决定,体味长征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4.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解答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当讲到中国的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时,我让学生思考解答: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进行创新思维,做出创新的回答。
5.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利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在历史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面前,教师要清楚“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神秘莫测,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如对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产生独自的见解,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目标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以振兴我们的国家。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刘艳萍.打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河北教育,2003.
[3] 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克明.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吉利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