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豆落花落荚措施多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荚脱落数可占开花总数的50%以上,严重的达到70%。大豆花荚脱落,主要是由于植株内部生理失调及外界环境条件不良所致。根据我地实践经验,防止大豆花荚脱落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施磷、钾肥,适当追施氮肥、微肥。大豆增施磷、钾肥,可以减少花荚脱落,促进籽粒饱满。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播种时每667平方米(1亩)用钙镁磷肥25~30公斤、火土灰500公斤,充分拌匀盖籽作种肥,能使植株生长健壮,早分枝,多结荚。在大豆刚开花时,对土壤肥力较差、豆苗生长缓慢的地块,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7.5~10公斤,以满足花荚期植株对养分的需要,可减少花荚脱落。在开花期还要追施适量的微肥,即每667平方米用钼酸铵1克,先用少量温热水溶解,再加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肥,对提高结荚率和增加粒重有明显的效果。
  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大豆播种过密,植株下部荫蔽,也会造成落花落荚。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瘦、播种迟早等情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繁茂性强的品种要稍稀,繁茂性较差的品种可稍密;肥地宜较稀,瘦地宜较密;播种早的生长期较长,营养体繁茂,种植密度宜稍稀,播种迟的种植密度应适当增加。目前,一般大田密植为每667平方米1.5万~2万株,以肥地留苗1.5万株、瘦地留苗2万株为宜。
  3.适时摘顶心。对具有无限生长习性的品种,在大豆开花始期至盛期,选择晴天露水干后摘去主茎顶端2~3厘米,能有效控制大豆的顶端优势。在肥料较充足的条件下适时摘心,还可控制徒长,促进种子成熟,提高产量。
  4.及时防旱抗旱。大豆开花结荚期是需水较多的阶段,此时若遇持续干旱,会引起大量的花荚脱落。因此要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做到勤浇细灌,每隔5~7天浇1次水。遇涝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
  5.防治病虫。切实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防止大豆花荚脱落的一项有效措施。防治蚜虫,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豆荚螟,用50%马拉松乳剂100克,兑水100公斤喷洒;对于紫斑病,用代森锌500倍液喷雾或波尔多液喷洒1~2次,可以抑制其危害。(江西省武宁县农业局 杜远存 肖玉兰 邮编:332300)
其他文献
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应当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在小学
1.车前草 具有利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可用于防治兔呼吸道、肠道感染和球虫病。用法:采鲜草直接喂兔,或用干品煎水内服,每次10~15克,每日2次,连用3~5天。  2.蒲公英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胆、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家兔肠炎、腹泻、肺炎、乳房炎。用法:采鲜草直接喂兔,或取干品5克,煎水内服,每只兔每日2次,连用3~5天。  3.艾蒿 又名野艾子、艾叶草,有止血、安胎、散寒、除湿的
期刊
一、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当苗长到5~6片叶、高17厘米左右进入旺长期时发病,先从外叶的中部或叶尖发病,向上下或心叶蔓延。病部表面遍生灰白色或灰褐色霉层,病健交界不明显,逐渐变成黄绿色,后呈灰绿色干枯。叶片中部染病,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或从病部折断枯死。潮湿时病叶腐烂,遇雨落于根际上面,干燥后皱缩扭曲。常与紫斑病混合发生。    二、防治方法  1.早春在无病田块选留种苗(鳞茎),干燥保管。
近日,在辽阳市宏伟区光华街道富华社区举办了一场以"聆听科普讲座,感受科学魅力"为主题的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吸引了社区居民群众前来听讲。这次讲座由社区书记主讲,从我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