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时我八九岁。奶奶说,六月十二,你跟我上南山去。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奶奶是小脚,天天只在家里扫地喂鸡,或抱着孩子到街口和几个老太太说话,最多去五里外的姑姑村看看戏,还得拄着拐杖走半天。她竟然也要去上南山?
  然而我更多的是惊喜。南山就在村子的不远处,在田野打草或拾麦,一抬头,能清晰地看到山坡上的大石头,以及孑然站立的一棵树。山坳里藏着一大片绿色。晴天太阳从它背后升上来,雨后它戴着云絮的帽子。山里有白胡子神仙吗?有鹿、兔子和狐狸吗?有野果和泉水吗?山当初是从东面哪里跑来的吗,又跑到西边哪里去了?……没有谁回答我的问题,山就卧在南面,不见头也不见尾,在半空中画着高高低低的曲线。
  日子到了,我背着半书包小米和几个馒头,跟奶奶上山去。翻沟过村,走走歇歇,快晌午才开始爬山。山路越走越窄,变成羊肠小道了。山上挂着野果的树,灌木丛,野花,小鸟,大石头,都让我新奇得忘了累。终于,听见了哗哗的水声。从逼仄的石缝中挤过,就看见水从溪谷中欢快地流下来,清澈清凉。喝水,洗脸,踩在水里翻小石头,我不想走。奶奶说,太阳快落山了,已经到白龙潭了,就在这儿住一夜。
  白龙潭是片平地,有一处大殿,有妇女在烧香,还有不少人坐在殿前或旁边的树林里敲着铙铃唱经。奶奶在人群中坐下来,我便到处一个人跑着看。
  大殿里面有白龙王的像,墙壁上绘着白龙王从人到神的故事。殿后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石墙是倒的,瓦房是低矮的,周边杂树枯草丛生,显得破败荒凉。虫声唧唧,鸟儿啾啾。有几只蝙蝠展着翅膀在飞,丝丝地叫。
  殿南有一潭碧水,看着挺深,龙王真的住在里面吗?潭东南柏树森森,走在林中,真凉快。
  夜宿白龙殿。挨着墙,有一溜黄背草铺成的地铺。跑了一天,我倒头就睡,梦里犹有老太太们唱经的声音。夜半醒来,鼾声一片,殿里灯火荧荧。我想到院里上厕所,摇摇奶奶,她不醒,就一人起来,走向殿后院。
  明月挂在中天。月光铺在荒院的石径上,草丛上,倾颓的石墙上,瓦房上,像匀了一层雪。白天的色彩都淡了,隐了,院子似乎也大了许多。墙外的柏树影却更加浓重,好像给这个荒院围了一口塘,塘中盛满月光。一切似乎都在熟睡中,虫鸟声也藏起来了,唯有溪声隐隐,风似乎在不远处的柏树林的梢梦游,偶尔发出一两声梦呓。
  我怔怔地站了好久。這情景仿佛已存在千年,而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亘古。
  第二天,抬头南望,还有山高高地立着。我以为自己走了很多的路,其实,离顶峰还远着呢。奶奶说,山太高,她没上过。
  二
  长大后,我多次上南山。
  三月三,六月十二,九月九,是山上的庙会。老太太们年年上山,是她们和南山的一个约定,也是和自己和生活的一次和解。
  年轻人上山,却多是和同伴一起游山玩水。春天遍山花,夏天满眼绿,秋天一片金。一般顺着东边陡峭的小道,穿过杏树、桃树、柏树,槐树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组成的树林,登上白龙潭,稍事喘歇,走过朝阳洞、磨针宫,攀着石崖直上黄金大草原,远远能看到两棵飘着红带的老皂角树和山顶上的祖师庙。好,终于要到山顶了。
  山顶狭促,祖师庙年久失修,几通明清碑刻矗着。庙前就是南面的绝壁。庙后几间石墙石房小而简陋。少树,多风,多石。但视野开阔。看山南山北田畴开阔,村庄散布,村路如线,行人如蚁。风把头发吹起,也把心飘起来。一览众山小。一切都在脚下,一切烦恼,一切困难,一切看似不能战胜逾越的东西,似乎都渺小起来,心中升起的是登顶的愉悦与豪气。
  每次爬山,必到顶,唯有如此,方不悔。途中多少次感到双腿仿佛不属于自己了,但心中总有一个声音说:再走一步,就离登顶近一步!有一次和几个友人爬山,到山腰,一友爬不动,不忍心落下她,只好一起下山。但心里总觉得遗憾。问自己,山顶有什么呢?值得花那么多力气爬上去?
  我想,我其实也和奶奶们一样,是想把一些东西卸在山上,同时也汲取一些东西,然后带着轻松,带着勇气继续向前走。
  后来知道,南山,名为万安山。曾经林木丰茂,峰峦峻峭,历史典故也甚多。魏帝射鹿,武则天的行宫,神秀的玉泉寺,白居易的诗,欧阳修的文,司马光的碑刻……再登南山,就像踏着许多古人的足迹在走,眼见的是花红树绿,身边却有魏晋唐宋的衣角飞扬,脚步不由庄重起来。
  读到关于山的诗文,心中出现的具象总是南山。就像秀才读书,书中的如玉女子,总让他想到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的模样。“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笔下的南山自然是万安山,陶渊明悠然所见的也是我的南山。读韩愈的《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那不是我走过的路吗?“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说的不正是白龙殿里的壁画吗?“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不是夜宿古庙所见吗?“山红涧碧纷烂漫”,不都是春天登山所见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不是玉泉寺旁的玩水的我吗?只是树木缩在一处山坳,只是溪水渐细渐无了。树为衣,水为神,曾经丰盈美丽的南山,在时间的长河中已不复唐宋的雍容气度,明清时的秀丽风采,不断的取而不养而使她日渐落魄了。
  南山啊,你这天生丽质、出身名门的女子,何时披上绿树碧水的华服,再次盛装丽颜出现世人面前?
  三
  我们村中有一条小溪,溪的源头就来自南山之谷,村民称它“老代沟”,沟中有三岔,怪石嶙峋,流水淙淙。正月里,我常带着孩子们去谷中看迎春花,看冰挂,看石崖。近几年,随着对青山绿水的重视,南山之美正被发掘和滋养。老代沟开发成了七彩大峡谷,南山顶上正在建山顶公园,村里有不少人去打工,主要的工作就是植树。他们一天天报告着山上的消息:公路修上了山顶;山上建起了亭阁,竖起了雕塑,架起了栈道;山上挂着的地,现在都种成树了;祖师庙盖得很气魄,新种的树有几搂粗……
  随着村里人的讲述,我的心也一天天充盈着,愉悦着。南山,终于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个初夏的午后,与友人驱车登南山。公路在山间盘旋而上,盛开的金鸡菊、天人菊、矢车菊给公路绣上了明艳的花边。在一处开阔地,大片金色的花海铺展到路南看不见的崖边。风跑着讲了一个笑话,花们都乐坏了,笑得前仰后合,你拍我,我扶你,哪一朵也忍不住,似乎能听见她们玉质的笑声一直推到了天边。
  山脊之上,绿意葱茏的树木,掩饰着幽静起伏的栈道、石径、亭台水榭。路似乎没有尽头,风景也没有尽头,我们行在一幅图画里。有的地方视野开阔起来,越过花与树的间隙,能看到山体上都披上了绿色。是树的绿!多么怡人的绿啊!有绿就有无尽的生机,有绿就有长流的溪水。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万安山就会“时见松枥皆十围”了吧?
  车在一处写着“森林氧吧”的木门前停下来。沿着林阴石径向下走,来到一处被树木包围的乱石阵里。这些巨石仿佛是神仙拿着刀剁开的,纷纷从天上滚下来,胡乱堆砌在一起,却都有一个平面。这些天然书页上,镌刻行书,草书,楷书,都是名家书法。诗,都是白居易的。此处就是“乐天诗滩”。站在远处观看,高低错落,或隐或现,大小形状各异,真是把石书摊在这里,成了“诗滩”。从巨石架下的小路侧身而过,凉意顿生。石缝间树木丛生,碗口粗的藤茎遒劲蜿蜒,冒出巨石后撑开一把把绿伞。爬蔓植物又在巨石上作画。这里游人不多,如此天造人设的美景,藏在深闺,少有人知。同行者看石,看诗,看树,看藤,久久留恋徘徊,不愿离去。“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白老先生,可知千年之后,你的诗句如此契合后来者的心境吗?
  黄昏的云霞洇染在西天,西边的山峰暗成高高的剪影,东边的祖师庙又涂成巨幅彩画。站在888.8米高峰上,山南山北,尽收眼底。金黄的麦田铺展着,村庄泊在田野之中,绿树之中。我指着我生长的村莊给朋友看,忽然想起早已去世的小脚奶奶,她多次上山却始终不能登顶,会不会想到有一天能坐车登顶?她的孙女是多么有福啊。
  地上的明灯亮了,串成线,织成网,开成海。天上的明星也亮了,三五盏,十来盏,然后密密麻麻,明明暗暗。山上的灯光也亮了,勾勒出亭台楼阁的外形,临崖而立,像半空中的玉宫仙殿。天地之间,是山巅之上仰头看星低头看灯的人。心中很静,山风吹来,倚栏而立,忽然感觉围栏动起来,如一叶扁舟,御风而行,地下是灯海,头顶是星海,飘飘乎遗世独立,已不复尘世间。
  恍惚之后,发觉自己还在原地。不由暗笑,天上一日,世上千年,说什么人生烦恼,蜗角之争。百年之后,星星在,南山在,你在哪里?寄蜉蝣于天地,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挣不脱呢?
  夜宿山顶酒店。竟安然入睡,一夜无梦。
  早上醒来,山上清凉如水,柔和的阳光笼着山峰。山下,布谷鸟歌唱着飞过即将收获的广袤的田野。天上,一只大鸟在山顶的高处盘旋,披着一身的霞光。
  又想起韩愈的山中之行,当时他从徐州到洛阳,过的是不是这座山呢?不管是不是,他结尾说出的却和乐天一样,是我的心中所想:“嗟尔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年龄不同,对人生的理解会发生改变,需要找一处驿站憩栖,卸下一些辎重,再补充一些给养的。对我来说,南山就是一个这样的驿站。与南山的约会,将是我一生不变的情结。
  南山,我会常来的。
其他文献
他说他要在厚厚的松针里  甚至在有凌乱的松鼠脚印的路上  他有时要跪下来  扒開松软的,像坟墓一样厚重的叶子  有时,要打开松鼠毛茸茸的遗址  只为找到  骨头一样硬的,发芽的  松果
期刊
想用几个诗句,在水最静处炫目  那時,红水河在氲氤里。大坝也在氲氤里  山峦献出倒影,更紧致的鳞波  从一连串的起伏中动荡  水的亮度,上游稍微深冷的地方特别耀眼  纤竹就是河道的标尺  在入海之前,先嵌入内心  我同样不甘寂寞的咆哮,和熟稔的生趣  向来就不形单影只  风如柔刀,贯穿在我多姿的季节里  我终始随山路盘旋,旷野的烟云还是那么绵长  还在我忐忑的喉结里,河岸还是  风沙漫漫
期刊
父亲说去去就回,一直没回  我不忍心再去那片土坡  或者,那条小溪,寻找  我害怕太黑,害怕鸟的歌声  害怕找不到回来的路  那年后故乡在我内心又一次小了  包括那些日渐干枯的景致  雖然那些呼唤  仍然那么亲切,那么固执地  悬挂在某些地方  你是知道的,当一个孩子最终长大  我能学着他们  一旦离开  所有的思念都是沉重的隐喻
期刊
把自己摆在黎明前的书架上  让第一个早行的人翻开你的扉页  读前一夜发生的故事  比如,一条小河如何在夜里出行  两只鴛鸯交颈而眠后繁衍出一片嫩绿的水草  比如,一只小狗带着我在山间小路行走  舔我打湿的裤管、衣角和眼泪  比如,一颗星星暗恋着牛郎  傲慢只在早晨发芽  然后长成一枚叶子  一滴露珠滋润着她的手腕  像大雾笼罩住一座青山  其实,天亮的时候  你不该把激情涨成一河水
期刊
一根树长在沙滩的尽头  和一堆石头一堆荒草呆在一起  刺破二月  暴露在天空中  像一个孤独的声音在呼唤  一群鸟的到来  没有谁承诺在三月给它一枚叶子  只是这条几近干涸的小河  坚守在它的身边,等待  今年的山洪暴发  送来几尾鱼漫游的惊喜  一根树独立在我的视野里  我的目光突然变得越来越模糊  像小时候看到父亲用一根线吊一个纸包糖  在我的眼前晃悠  我的贪婪长成了一棵树  在歲月里荣枯
期刊
南方的日子没有雪  南方的日子天和地粘在一起  南方的日子,你拿着一朵花  站在海邊让风吹  把记忆吹到海里,在浪尖上长成海鸥  我在北方  北方的雪把我的相思掩埋  一只挣扎的信鸽  脱离不了捕猎者的缰绳  你走的时候是梅雨季节  梅雨把你的眼泪淋湿  我送给你的那把油纸伞  已撑不起你心中的风风雨雨  你说你去南方,乘一条竹筏  沿着汨罗江,沿着洞庭湖  沿着你画在纸上送给我的那个港湾  我坐
期刊
太阳徐徐沉入远山背后;晚霞涂抹在西边天空,金黄、绯红、浅紫、淡青,层次分明;长庚星亮晶晶地升起来;山川原野隐藏进灰色的帷幕。万安山的黄昏,来得极具仪式感,像编排好的节目,有条不紊地上演。  初夏,山间的晚上,房间里尚有丝丝凉意,在户外,许是因为白天的高温,却暖融融的。这样的夜晚,室内自然是待不住的,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出了酒店大门,沿山路信步闲逛。  倘在清晨,朝阳照着万安山,飘带般缠绕着山体的景区公
期刊
孙全鹏,1985年生,河南周口人,文学硕士。作品见于《中国铁路文艺》《四川文学》《广西文学》《莽原》等期刊。曾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  三十六年前的鼠年,我们将军寺村一年添五个人,说起来这真是一种缘分。岁月走到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感受到什么滋味,到底是苦涩的还甜蜜的?有时候想想,其实已经得到一个世界,但也失去一个世界。突然独自面对自己时,还真有点害怕。青春不再,一轮又一轮,转
期刊
它安安穩稳,坐镇在一座城市的东南方,如一方碧绿凝重的镇纸,压住一张纸,让一个民族在纸上书写自己的历史。  山名万安,市为洛阳。  万安山,属伏牛山一脉,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山势亦豪亦秀,为洛阳东南屏障,“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为唐人所述,其中所写,正是万安山与洛阳的相知相连。  万安山沟深林密,树野草长,大小几十个村庄,人、鸟、花、兽散落其中,在山麓安安稳稳的生活千百年。遥望洛阳城,红尘紫陌朝
期刊
万安山,名字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其实登临之后,它散发的活力与光芒,俨然年轻。  夕照下,万安山被一层淡淡的黄色光晕轻轻笼着,仿佛在沉思,仿佛在静静面对着前来探寻的访客。在天边,山顶缠绕着白色云朵,不一会儿,晚霞也燃烧了起来,将山影和天空融为一体,云朵也害羞成了红色。  鸟声从四周的林木间传来,可是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静觅鸟音,竟发现鸟的鸣叫声却愈发多而浓烈了。正要往前走,忽然,一只黑白羽翼的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