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怖威胁还存在吗?
为什么过去五年来。“基地”组织没有再次对美国发动重大袭击?不是因为美国加强了安全保护措施,不是因为阿富汗战争重创了“基地”组织,不是因为美国穆斯林群体较好地融入了美国社会,也不是因为“基地”组织仍在等待时机。可信、合理的解释是,美国国内几乎不存在恐怖分子,而海外恐怖分子又缺乏行动能力和意愿。一份FBI的秘密报告显示。三年的苦心搜寻并没有在美国国内发现任何真正的“基地”组织潜伏力量。恐怖组织已成为过街老鼠,“基地”组织“报复”的方式、方法遭到大部分“圣战”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时。事实证明,恐怖分子无所不能的形象被夸大了,“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威胁被夸大了。
王 力
冲突中的人权
众所周知。战争往往伴随着对敌方人员一系列基本民事和政治权利的践踏。由于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确保国家安全是重中之重,因而安全防范措施往往不断突破人权保护的框架。一旦一国领导人将一场冲突描述为“战争”,未经审判而关押、任意逮捕、严刑逼供等违反人权的行动就都会接踵而至。美国在冷战期间和9.11事件之后的反恐战中所采取的“战争”范式并不让人吃惊,因为美国当局一直认为“战争”中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免责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对美国的所谓人权国家的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让美国丧失了道德的高标准,增加了美国聚合盟友反恐的难度。因此,不可轻易地将冲突扩大为“战争”。
张 建
那一天没有带来太大变化
9.11事件并不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如果说有一天永远地改变了世界,那也要追溯到15年前——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从那一刻起,冷战结束了,世界均势被打破,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15年过去了,我们还生活在冷战后时代。全球经济迅速恢复,到美国的旅游、求学和寻找工作的人也有增无减。如今普遍存在的反美主义不是新生事物,它植根于全世界对美国绝对优势以及有可能主宰其他国家的恐惧。9.11事件并没有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反而加剧了固有的分歧。只有当国际体系实现新的平衡,不管是因为他国的崛起、美国的衰落或是两者兼有,后冷战时代才会结束。
曲 兵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西方皈依者
恐怖袭击者中出现西方人的身影,于是有媒体惊呼,“基地”组织正在招募一支“金发碧眼”的“圣战”部队,他们相比于其他“圣战”者更容易混迹人海并且更加熟悉攻击目标的周遭环境。恐怖组织就利用西方民众时此的恐惧心理大做文章,不断公布西方皈依者的效忠书或宣誓录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媒体大肆渲染的那样糟糕。尽管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被社会疏略的本地年轻人或外来移民群体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但来自西方的皈依者只占全球“圣战”者的极小一部分。而且证据显示恐怖组织更主要地是将西方信徒的“圣战”作为宣传工具,而不是将他们做为“秘密武器”,也没有积极招募西方“圣战”者的系统计划。
张 建
为什么过去五年来。“基地”组织没有再次对美国发动重大袭击?不是因为美国加强了安全保护措施,不是因为阿富汗战争重创了“基地”组织,不是因为美国穆斯林群体较好地融入了美国社会,也不是因为“基地”组织仍在等待时机。可信、合理的解释是,美国国内几乎不存在恐怖分子,而海外恐怖分子又缺乏行动能力和意愿。一份FBI的秘密报告显示。三年的苦心搜寻并没有在美国国内发现任何真正的“基地”组织潜伏力量。恐怖组织已成为过街老鼠,“基地”组织“报复”的方式、方法遭到大部分“圣战”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时。事实证明,恐怖分子无所不能的形象被夸大了,“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威胁被夸大了。
王 力
冲突中的人权
众所周知。战争往往伴随着对敌方人员一系列基本民事和政治权利的践踏。由于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确保国家安全是重中之重,因而安全防范措施往往不断突破人权保护的框架。一旦一国领导人将一场冲突描述为“战争”,未经审判而关押、任意逮捕、严刑逼供等违反人权的行动就都会接踵而至。美国在冷战期间和9.11事件之后的反恐战中所采取的“战争”范式并不让人吃惊,因为美国当局一直认为“战争”中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免责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对美国的所谓人权国家的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让美国丧失了道德的高标准,增加了美国聚合盟友反恐的难度。因此,不可轻易地将冲突扩大为“战争”。
张 建
那一天没有带来太大变化
9.11事件并不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如果说有一天永远地改变了世界,那也要追溯到15年前——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从那一刻起,冷战结束了,世界均势被打破,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15年过去了,我们还生活在冷战后时代。全球经济迅速恢复,到美国的旅游、求学和寻找工作的人也有增无减。如今普遍存在的反美主义不是新生事物,它植根于全世界对美国绝对优势以及有可能主宰其他国家的恐惧。9.11事件并没有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反而加剧了固有的分歧。只有当国际体系实现新的平衡,不管是因为他国的崛起、美国的衰落或是两者兼有,后冷战时代才会结束。
曲 兵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西方皈依者
恐怖袭击者中出现西方人的身影,于是有媒体惊呼,“基地”组织正在招募一支“金发碧眼”的“圣战”部队,他们相比于其他“圣战”者更容易混迹人海并且更加熟悉攻击目标的周遭环境。恐怖组织就利用西方民众时此的恐惧心理大做文章,不断公布西方皈依者的效忠书或宣誓录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媒体大肆渲染的那样糟糕。尽管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被社会疏略的本地年轻人或外来移民群体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但来自西方的皈依者只占全球“圣战”者的极小一部分。而且证据显示恐怖组织更主要地是将西方信徒的“圣战”作为宣传工具,而不是将他们做为“秘密武器”,也没有积极招募西方“圣战”者的系统计划。
张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