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创新设计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及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是用图1装置做铜锌原电池实验。该装置的缺陷是:锌直接接触稀硫酸,由于过电位的存在,锌表面也会有比较多的气泡,影响实验效果。尽管一些教师对该装置进行了局部改进,但只要锌接触稀硫酸,锌表面总会有一些气泡。所以,为了锌表面不产生气泡,大家不得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图2中X液为硫酸锌溶液、Y液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放到两个烧杯中,两个烧杯之间靠盐桥连接,由于锌接触不到稀硫酸,故锌表面不会有气泡。
  对化学选修的学生及选修阶段而言,采用图2装置理解原电池原理困难不大,但对化学必修的学生及必修阶段而言则困难极大。
  能否把图1装置和图2装置融为一体,设计出一个新的装置?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一个颇有创意的新装置便产生了。
  1.设计思路
  在同一烧杯中放两种溶液,密度大的放到下层,密度小的放到上层。为减少相互扩散,同时能保证离子的自由迁移,在上层溶液的中间部分用多层滤纸或海绵隔开,把两个相连的电极分别放到,上层溶液和下层溶液中,这样就制作好了一个原电池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如图3所示。
  2.实验步骤
  取一只普通漏斗,用颈穿过双层滤纸中央,将连有铜片的导线穿过漏斗。取一只200mL的烧杯,向其中加入100mL2 mol·L-1的稀硫酸,将连接好的漏斗及铜片(太大时可折叠)放入烧杯中,将滤纸压入烧杯大约150mL处;另取一烧杯,向其中加人一钥匙氯化钠固体,加入大约100mL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然后将该稀的食盐水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滤纸下方大约有50mL食盐水,滤纸上方大约有50mL食盐水;将导线的另一端与锌片连接,然后把锌片放入滤纸上方的食盐水中即可。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铜表面气泡逐渐增多,后保持相对稳定,产生的气泡沿着漏斗颈的孔冒出;锌表面至少保持15min没有气泡。
  3.几点说明
  (1)漏斗的作用,一是起支撑滤纸的作用,二是起导气作用。
  (2)滤纸不要紧贴硫酸溶液,滤纸下方要有一定厚度的稀氯化钠溶液;否则,硫酸会比较快地扩散上来,导致锌片,上产生气泡。滤纸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层数越多,扩散越慢。滤纸直径要稍大于烧杯直径,保证密封效果。
  (3)密度大的溶液一定要在下方,密度小的溶液在,上方,这样可以减慢扩散速度。
  (4)實验拓展。可以利用上述改进装置,做其他一些实验。如:
  ①铜或铁与氯化铁反应实验。上层溶液为稀氯化钠溶液,电极为铜或铁;下层溶液为浓氯化铁溶液,电极为碳棒。
  ②锌与硫酸铜反应实验。上层溶液为稀氯化钠或硫酸锌溶液,电极为锌;下层溶液为浓硫酸铜溶液,电极为碳棒或铜。
  ③浓差电池。上层溶液为稀硫酸铜溶液,电极为铜;下层溶液为浓硫酸铜溶液,电极为铜。
其他文献
在中学化学部分,化学平衡是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化学平衡的概念教学也是高中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认知中,找出与新知识相似的对象,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起到先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类比理解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顺应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一、类比同化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类比同化观是以众多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
期刊
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位教师都极为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上好复习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使之能让学生像对学习新知识一样充满热情地投人到复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和指导复习,体现一定的设计艺术,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  什么是复习课,顾名思义
期刊
化学是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众多概念、定理和变化规律对学生而言相对较为抽象,仅仅利用精炼的化学语言难以深刻解释其内涵,而化学微观模型则可以直观展示物质原型的具体形态,呈现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解微观模型的应用。  一、利用模型认识物质组成  物质是由众多微粒所构成的,这些微粒如分子、原子和离子是看不见的,学生所认
期刊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气体氧化物,也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其性质为基础命制的考题在高考中十分常见,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掌握情况。二氧化硫的性质考点涉及物理和化学诸多的性质,本文将结合考题对其加以分析,与读者交流。  性质考点一:溶解性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通常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大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利用其溶解性可以实施喷泉实验。  
期刊
1.优先氧化原理  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时,氧化剂优先氧化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待其完全被氧化后,多余的氧化劑再依次氧化次强的还原剂。
期刊
在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一些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进行置换反应时有关量变化的题型,这类试题多数设计成选择填空,能否简便、准确、快速地作出结果,重要在于知识的牢固、灵活掌握的能力。  一、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规律1:等质量不同种活泼金属的单质与非氧化性稀酸反应,放出H2质量比等于反应生成盐中各金属元素化合价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其中比值最大的放出H2的质量最多,同理,要得到相同质量的H2所需金
期刊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例1(甘肃省静宁縣一中2019届高三上期一模)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期刊
“物质的量”始终都是高考化学的重难点,在学习时很容易对其概念、关联概念的表述和转化理解不到位,造成分析错误。透析概念、理清关联是破除误区的有效方法,本文将详尽阐释“物质的量”的学习误区,与读者交流学习。  误区一: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等同  该误区来源于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物质的量是用于计量含有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在理解“物质的量”时需要明确两点:一是“物质的量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习进阶已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的热点研究领域。我国学者郭玉英认为学习进阶必备四个基本要素:大概念或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变量和层级、学生的表现以及追踪学生表现的测量模型。心理测量学模型能够使学习进阶与评价结合起来,既为验证学习进阶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又能对学生做出诊断,当前应用到学习进阶中的心理测量学模型有单维项目反应模型、多维项目反应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其中,规则空间模型(Ru
期刊
反应热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和热点。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和部分省市的模拟试题,考查反应热时都离不开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的書写及反应热效应的判断。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训练试题特点,关于反应热的考查主要有六种考法,现总结如下,以便于同行在以后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借鉴(对于习题的选用,只截取了考题中考查化学反应热部分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