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性质考点例析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气体氧化物,也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其性质为基础命制的考题在高考中十分常见,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掌握情况。二氧化硫的性质考点涉及物理和化学诸多的性质,本文将结合考题对其加以分析,与读者交流。
  性质考点一:溶解性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通常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大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利用其溶解性可以实施喷泉实验。
  例1不能选用下列选项中的气体与水组合进行喷泉实验的是( )。
  A.HC1 B.C12 C.SO2 D.NH3
  解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溶解于水中短时间内产生的压强差,大气将烧杯内的水压人烧瓶内,通过喷嘴形成喷泉,因此本题目主要考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只需要根据物理性质确定溶解性较小的气体即可。分析可知HCI和NH3均极易溶解于水,而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大,因此上述三种气体均可以与水组合用于喷泉实验。而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CI2,因此其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答案应选B。
  评注熟记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上述解题的关键,如NH3极易溶于水,SO2易溶于水,CO2、H2S、CI2可溶于水,c2H2微溶于水,而O2、H2、CO等难溶于水。另外,分析喷泉实验题时需关注气体与液体的组合细节,由于CI2可与NaOH反应,且不会有气体生成,因此利用C12与NaOH的组合也可以进行喷泉实验。
  性质考点二:弱酸性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SO3,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H2SO3具有弱酸性,这也是二氧化硫可使石蕊溶液变色的原理所在,另外,二氧化硫可以与碱性氧化物、碱、盐发生反应。
  例2校实验小组探究SO2的性质,将sO2通人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试液中,观察到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小组成员分析其原因,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可将溶液漂白
  B.SO2具有还原性,将溶质还原
  C.SO2具有氧化性,将溶质氧化
  D.SO2溶于水显酸性,与NaOH反应,使溶液显中性
  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SO2的“弱酸性”,S02可以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原因是:其溶于水后会生成H2SO3,而H2SO3呈酸性。对于本题目,NaOH为碱性,故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向溶液中通人SO2会有H2SO3生成,而H2SO3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溶液逐渐变为中性,过量情况下又变为酸性,而酚酞在酸性条件下为无色,这是其变色的原因,答案应选D。
  评注上述探究滴加指示剂变色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探究SO2以及溶于水后H2SO3的酸性及酸碱反应。学习SO2的弱酸性,需要理解其酸性氧化物的含义,然后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角度归纳常见的化学反应。
  性质考点三:漂白性
  SO2是实验室、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漂白剂,其漂白性的原理为sO2可以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由于这种结合是不稳定的,见光、遇热、久置又会发生分解,从而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因此SO2的漂白色是可逆的,学习时需与不可逆漂白剂相区别。
  例3
  已知sO2和CO2均具有漂白性,如果将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同时作用在潮湿的有色物质上,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
  A.有色物质立刻褪色
  B.有色物质缓慢褪色
  C.有色物质先褪色,然后复原
  D.有色物质颜色不变
  解析本题目表面上考查SO2和CI2的漂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可以发生如下反应:而反应后生成的硫酸和盐酸均不具备漂白性,不可以使有色物质褪色,题干指明SO2和CI2等物质的量作用,因此均不会有残留,故有色物质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答案应选D。
  评注上述题目虽然属于较为特殊的物质漂白分析题,但学习时依然需要关注SO2和cI2的漂白原理,其中CI2的漂白性实际上是HCIO的漂白作用,SO2漂白过程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只是暂时性的,而HCIO的漂白性实质上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漂白,属于永久性。另外,氧化漂白还包括Na2O2、H2、O2、O3,常见的漂白还有吸附漂白,即使用活性炭来漂白有色物质。
  性质考点四: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是SO2最为重要的化学特性,也是SO2的核心考点。sO2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因此S0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其中SO2表现氧化性的反应有:与H2S反应、与金属镁反应;而SO2表现还原性的反应较多,主要有:使卤水褪色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酸性条件下与NO3-反应、与Fe3+的反应。
  例4分析下列选项中的反应,其中SO2表现氧化性的是( )。
  评注SO2同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表现不同的性质,由于涉及到诸多的化学性质,因此应对其加以归纳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不同物质中硫元素所呈现的价态相同,其对应的化学性质强弱也有偏差,如SO2、H2SO3、亚硫酸盐中的S均呈+4价,对应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亚硫酸盐>H2SO3>SO2。
  性质考点五:污染、有害性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均有极大的危害。其中SO2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而大气中含有过多SO2会形成酸雨,对植物、建筑等造成极大的伤害。
  例5下列选项关于二氧化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
  B.二氧化硫主要是硫及其某些硫化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形成的
  C.在煤炭中加人石灰石再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D.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
  解析本题目为二氧化硫污染性及防护题,解题时需要明确二氧化硫的成因、危害和主要的防护办法。温室效应由CO2造成的,SO2对大气的污染主要体现在酸雨形成上,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含硫的矿石燃料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这也是其主要来源之一,故选项B正确;在燃烧煤中加入石灰石,燃烧时可以有效吸收一部分SO2气体,并进一步反应生成CaSO4,因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选项C正确。所以答案应选A。
  评注二氧化硫对环境、人類健康、生产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空气质量衡量指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一些常见的气态氧化物的类别、来源及危害,例如同属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矿石燃烧——酸雨,碳氧化物——不完全燃烧——破坏血红蛋白,氮氧化物——细菌作用、燃烧反应——破坏臭氧。
其他文献
应用点一:用以判断和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对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可以通过读取曲线数值的方式来获得物质的溶解度,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一般判断和分析物质的溶解度有两种方式:一是分析同一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而获得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形;二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从而获得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例1图1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点P为物质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构建和落实化学素养的方法。“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知识的获得与活动联系了起来,学习者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  在化学学科中,这种活动就是实验探究,因此“从做中学”就是“从探究中学”,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构建和落实核心观念。本课就是以“复分解反应”为载体,
期刊
流程题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从题干部分看都是采取流程图的模式。解题方法是阅读完流程图后结合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流程题的特点是给出某个生产实际流程,把书本知识糅合在整个流程中对学生進行考查。题目有的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主线,有的以物质作框,有的以设备作框。最常见的是以操作名称为主线,物质随着操作流程发生变化。题目中通常还包含简单的实验设计,一般为物质的制备、提纯或对样品的定性
期刊
视角一: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判断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是其重要的考查视角,对于该视角首先需要理解其定义,即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属于同一种物质。基本的分析思路应严格遵从其定义,从分子式入手,拓展到结构分析,应从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顺序和空间位置两方面进行。  例1分析下列选项的各种物质,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 乙醇和乙醚B. 硝基
期刊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传统必做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纵览近几年高考试題,中和滴定考查频率较高。试题涉及实验的仪器使用与基本操作、滴定反应的计算、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迁移应用、图像分析等,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理解能力,接受、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预计2019年高考在中和滴定实验的考查上将会继续有所重视,试题会有继承、发展与创新,主要考查方式变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面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材料。教科书上每节知识内容前的引导语也就是知识引入部分既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方案和思路,同时也能对学生信息的提取、概念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等很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笔者以美国高中主流教科书《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下文简称美国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美国
期刊
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例1所給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期刊
在中学化学部分,化学平衡是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化学平衡的概念教学也是高中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认知中,找出与新知识相似的对象,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起到先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类比理解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顺应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一、类比同化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类比同化观是以众多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
期刊
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位教师都极为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上好复习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使之能让学生像对学习新知识一样充满热情地投人到复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和指导复习,体现一定的设计艺术,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  什么是复习课,顾名思义
期刊
化学是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众多概念、定理和变化规律对学生而言相对较为抽象,仅仅利用精炼的化学语言难以深刻解释其内涵,而化学微观模型则可以直观展示物质原型的具体形态,呈现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解微观模型的应用。  一、利用模型认识物质组成  物质是由众多微粒所构成的,这些微粒如分子、原子和离子是看不见的,学生所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