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不但施工流程大大简化,施工工艺也有所改进,同时不会对现场施工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总之,该施工技术既节约成本,也缩短施工时间,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某一工程概况,之后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希望对排水管道施工人员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
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地施工结构预留过多的孔洞,而这对卫生间来说,其防水质量大为提高,而且管道连接使用的是预埋件连接安装的方法,而吊架安装也同样选择使用这种方法,因此使其装配更显标准化,同时因为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材料,所以省时省力,又省资金,这种施工方法正是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所需要的技术,这也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300000㎡,住宅均为精装修商品房标准。室内排水系统主要为卫生间、厨房排水系统,设计采用U-PVC建筑排水塑料管道黏结连接。
该工程一期时,施工人员运用的是最为传统的管道施工方法,但是后期进行第二次的吊模补洞,因此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此外,还需要交叉作业,这使得材料被大量的浪费,而且延长了施工安装时间。因此在第二期工程开始之后,工程负责人决定使用新型的安装工艺,即预埋件连接工艺,之后施工人员对此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明确了各个工程卫生间数据参数,在施工期间,该工程卫生间内所有的排水管道都选择使用U-PVC管,设计人员依据工程实际对预埋件安装工艺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其定位精度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
二、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模具化预埋需要有关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来制作标准的预埋件,并且明确模具的位置以及模板的位置,结构施工期间,有关人员只需要直接将排水支管以及吊架预埋件进行有效的连接即可。浇注混凝土结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一次浇筑完成,浇筑之后要保证结构面没有任何的杂质,既要平整,同时还需要没有污染,注意因为本工程主要是对卫生间的排水管道进行施工,因此在不需要在结构板面上预留孔洞,另外,定位模具的定位必须正确,每个户型的尺寸大小也需要一致,以便后期能够进行工厂化的组装以及在施工现场即可完成配式安装的工作;其次,需要选择使用工厂化化的预制方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根据户型尺寸安装样板来进行预制,无论是支管下料,还是相关部件的加工都应该在工厂中完成,不得私自加工;最后,半成品加工预制完成之后,相关负责人员应该将这些半成品分配到各个需要的场地中,进行流水线作业,其具体的安装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安装吊卡,各个参数数据准确,尤其是安装位置必须正确,第二步装配支管,注重预先疏通支管;第三步,装配立管。
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不仅使得排水道安装变得简单,同时施工环节也得到了优化,不同的结构阶段可以同时进行施工,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时间,而且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也得意保证,施工成本也大为缩减,另外,施工现场因为没有不需要电源来进行装配式施工,因此施工场地不会出现粉尘以及废料,这对周围环境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同时减少了后期清理人员的工作量。
三、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设计图纸深化→标准户型大样图→制作预埋定位模板→施工工艺技术交底→预埋件平面定位安装(混凝土浇筑)→按照样板测定管道下料尺寸→统一下料、组装→排水管道现场装配安装→成品保护。安装流程:集中下料、支管组装→安装支管吊卡、立管管卡→支管装配→立管安装→干管安装。
2、施工图纸深化
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确定的卫生设备、器具的型号、规格,结合精装修技术尺寸要求,对各户型卫生间绘制安装大样图,确定排水管道走向及支管安装点位,并交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审核确认;计算排水立管(含排水立管及透气管)中心和结构轴线尺寸,并确认每个标准户型卫生间排水支管和吊架安装点尺寸数据,进一步绘制空间尺寸深化设计图。
3、材料准备要求
预埋件包括:U-PVC地漏预埋件,U-PVC大便器连接器,U-PVC登高管连接件,吊卡底座预埋件;管材为硬质聚氯乙烯U-PVC。所用胶黏剂是U-PVC专用黏结胶,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管材、管件、防火套管、阻火圈应有检验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明、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管材、管件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符合相关生产标准且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管材直段挠度应≥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
4、制作预埋定位模板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轴线为基础,按照确定的相对空间尺寸,制作标准定位预埋模板;定位模板采用0.8~1mm厚环氧树脂绝缘板,其优点是温差变形小、刚度大。对应标准户型卫生间按照大样图制作预埋件标准预埋定位模板。预埋定位模板上集中了相对卫生间预埋件的位置,并包括深化设计后安装排水支管时所需的吊架底座位置;为施工携带方便,将定位模板设计制作成铰链连接折叠式。
5、施工工艺交底
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班组交底,熟悉管道安装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明确预埋件允许误差控制要求;对施工班组进行卫生间定位的标准尺寸和安装技术交底;说明不同连接预埋件用途、固定和保护方法;埋件、管材、管件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符合相关生产标准且薄厚均匀;明确标准定位模板的使用方法及误差控制措施,以及预埋件安装和土建施工的协调要求。
6、预埋件平面定位安装
利用预埋定位模板进行预埋件平面定位,定位时必须确保模板定位点和结构轴线的吻合;按照定位模板上各预埋件位置孔,在模板上用白色记号笔画出预埋件的位置和固定点;在土建模板支模后铺底筋前开始进行预埋件的固定,预埋件底座固定孔按照标记的位置点,用长20mm钢钉将预埋件在模板上固定牢固。吊架预埋底座2种:20底座及16底座,分别用于De100和De50排水管道的吊架吊杆承插黏结安装协调结构施工班组,掌握平台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时间,派专人看护。现场巡查在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时对预埋件的碰撞或损坏,进行跟班旁站看护,发现损坏及时更换;土建拆模后管道安装前,应将固定预埋件的钢钉透出混凝土板的部分进行切除,并用防锈漆作防锈处理。
7、测定管道下料和组装
按照施工规范和排水管坡度要求,安装样板层和标准件样板,包括立管道安装。样板层管道连接先不涂抹U-PVC胶水,待确定各标准间管道安装尺寸后完成;按照样板层不同户型标准卫生间的排水管道、管件、连接管件之间的支管长度,测量记录统一下料、组装尺寸清单;按照各标准卫生间支管线尺寸进行统一尺寸下料;支管加工长度一致,误差严格控制在-5~0mm。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因为现代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就以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来说,现如今高层建筑几乎都应该这种技术,该技术已经进入到了成熟阶段,这种施工技术改进了早期多年应用的传统技术,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施工程序的改变,传统的技术是先安装再进行支管,而该技术则正好相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也减少了误差。
参考文献:
[1]张若飞. UPVC管材概述及施工控制要点[J]. 建材世界. 2011(05)
[2]富笑玮,杜立军,王志华. SI住宅公共管井与同层静音排水系统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1(14)
[3]温红. UPVC排水管的特点及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9(04)
[4]熊陆璐. U-PVC排水管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 四川建材. 2008(03)
[5]陈伟雄. UPVC给水管的应用与施工[J]. 科技资讯. 2008(06)
关键词: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
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地施工结构预留过多的孔洞,而这对卫生间来说,其防水质量大为提高,而且管道连接使用的是预埋件连接安装的方法,而吊架安装也同样选择使用这种方法,因此使其装配更显标准化,同时因为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材料,所以省时省力,又省资金,这种施工方法正是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所需要的技术,这也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300000㎡,住宅均为精装修商品房标准。室内排水系统主要为卫生间、厨房排水系统,设计采用U-PVC建筑排水塑料管道黏结连接。
该工程一期时,施工人员运用的是最为传统的管道施工方法,但是后期进行第二次的吊模补洞,因此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此外,还需要交叉作业,这使得材料被大量的浪费,而且延长了施工安装时间。因此在第二期工程开始之后,工程负责人决定使用新型的安装工艺,即预埋件连接工艺,之后施工人员对此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明确了各个工程卫生间数据参数,在施工期间,该工程卫生间内所有的排水管道都选择使用U-PVC管,设计人员依据工程实际对预埋件安装工艺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其定位精度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
二、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模具化预埋需要有关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来制作标准的预埋件,并且明确模具的位置以及模板的位置,结构施工期间,有关人员只需要直接将排水支管以及吊架预埋件进行有效的连接即可。浇注混凝土结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一次浇筑完成,浇筑之后要保证结构面没有任何的杂质,既要平整,同时还需要没有污染,注意因为本工程主要是对卫生间的排水管道进行施工,因此在不需要在结构板面上预留孔洞,另外,定位模具的定位必须正确,每个户型的尺寸大小也需要一致,以便后期能够进行工厂化的组装以及在施工现场即可完成配式安装的工作;其次,需要选择使用工厂化化的预制方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根据户型尺寸安装样板来进行预制,无论是支管下料,还是相关部件的加工都应该在工厂中完成,不得私自加工;最后,半成品加工预制完成之后,相关负责人员应该将这些半成品分配到各个需要的场地中,进行流水线作业,其具体的安装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安装吊卡,各个参数数据准确,尤其是安装位置必须正确,第二步装配支管,注重预先疏通支管;第三步,装配立管。
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不仅使得排水道安装变得简单,同时施工环节也得到了优化,不同的结构阶段可以同时进行施工,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时间,而且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也得意保证,施工成本也大为缩减,另外,施工现场因为没有不需要电源来进行装配式施工,因此施工场地不会出现粉尘以及废料,这对周围环境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同时减少了后期清理人员的工作量。
三、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设计图纸深化→标准户型大样图→制作预埋定位模板→施工工艺技术交底→预埋件平面定位安装(混凝土浇筑)→按照样板测定管道下料尺寸→统一下料、组装→排水管道现场装配安装→成品保护。安装流程:集中下料、支管组装→安装支管吊卡、立管管卡→支管装配→立管安装→干管安装。
2、施工图纸深化
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确定的卫生设备、器具的型号、规格,结合精装修技术尺寸要求,对各户型卫生间绘制安装大样图,确定排水管道走向及支管安装点位,并交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审核确认;计算排水立管(含排水立管及透气管)中心和结构轴线尺寸,并确认每个标准户型卫生间排水支管和吊架安装点尺寸数据,进一步绘制空间尺寸深化设计图。
3、材料准备要求
预埋件包括:U-PVC地漏预埋件,U-PVC大便器连接器,U-PVC登高管连接件,吊卡底座预埋件;管材为硬质聚氯乙烯U-PVC。所用胶黏剂是U-PVC专用黏结胶,应与卫生洁具连接相适宜。管材、管件、防火套管、阻火圈应有检验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明、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管材、管件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符合相关生产标准且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管材直段挠度应≥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
4、制作预埋定位模板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轴线为基础,按照确定的相对空间尺寸,制作标准定位预埋模板;定位模板采用0.8~1mm厚环氧树脂绝缘板,其优点是温差变形小、刚度大。对应标准户型卫生间按照大样图制作预埋件标准预埋定位模板。预埋定位模板上集中了相对卫生间预埋件的位置,并包括深化设计后安装排水支管时所需的吊架底座位置;为施工携带方便,将定位模板设计制作成铰链连接折叠式。
5、施工工艺交底
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班组交底,熟悉管道安装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明确预埋件允许误差控制要求;对施工班组进行卫生间定位的标准尺寸和安装技术交底;说明不同连接预埋件用途、固定和保护方法;埋件、管材、管件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符合相关生产标准且薄厚均匀;明确标准定位模板的使用方法及误差控制措施,以及预埋件安装和土建施工的协调要求。
6、预埋件平面定位安装
利用预埋定位模板进行预埋件平面定位,定位时必须确保模板定位点和结构轴线的吻合;按照定位模板上各预埋件位置孔,在模板上用白色记号笔画出预埋件的位置和固定点;在土建模板支模后铺底筋前开始进行预埋件的固定,预埋件底座固定孔按照标记的位置点,用长20mm钢钉将预埋件在模板上固定牢固。吊架预埋底座2种:20底座及16底座,分别用于De100和De50排水管道的吊架吊杆承插黏结安装协调结构施工班组,掌握平台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时间,派专人看护。现场巡查在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时对预埋件的碰撞或损坏,进行跟班旁站看护,发现损坏及时更换;土建拆模后管道安装前,应将固定预埋件的钢钉透出混凝土板的部分进行切除,并用防锈漆作防锈处理。
7、测定管道下料和组装
按照施工规范和排水管坡度要求,安装样板层和标准件样板,包括立管道安装。样板层管道连接先不涂抹U-PVC胶水,待确定各标准间管道安装尺寸后完成;按照样板层不同户型标准卫生间的排水管道、管件、连接管件之间的支管长度,测量记录统一下料、组装尺寸清单;按照各标准卫生间支管线尺寸进行统一尺寸下料;支管加工长度一致,误差严格控制在-5~0mm。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因为现代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就以U-PVC排水管道转配式施工技术来说,现如今高层建筑几乎都应该这种技术,该技术已经进入到了成熟阶段,这种施工技术改进了早期多年应用的传统技术,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施工程序的改变,传统的技术是先安装再进行支管,而该技术则正好相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也减少了误差。
参考文献:
[1]张若飞. UPVC管材概述及施工控制要点[J]. 建材世界. 2011(05)
[2]富笑玮,杜立军,王志华. SI住宅公共管井与同层静音排水系统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1(14)
[3]温红. UPVC排水管的特点及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9(04)
[4]熊陆璐. U-PVC排水管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 四川建材. 2008(03)
[5]陈伟雄. UPVC给水管的应用与施工[J]. 科技资讯.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