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日益普及,互联网以其快速、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起着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青少年网民也因此越来越多。但青少年认知能力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也随之而来:迷恋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欲罢不能;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国外一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上述问题表明:网络文化使许多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已刻不容缓。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特点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窗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在人际关系方面,网络,无疑会扩大交往范围,使沟通更及时、更便利。同时它的虚拟性,也会使交流更直接,不必考虑现实世界中的不便或者隐私等问题,有利于情绪的发泄,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一点,又使学生易远离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与他人的交流,封闭自我。
网络对学生性格、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长期与网络接触,会发展成畸形的网络性格: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性格孤僻,没有爱心、缺乏责任感,更有的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养成好斗、攻击性强的性格,而且网络行为不负任何责任,所以现实生活中他们也不会考虑现行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的约束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网络同样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前所述,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刻,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三教九流的信息:反动的、黄色的、消极的等。学生上网时通常又是一个人,对不良信息的区分能力较差,长久下去便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回到现实生活中,便与社会的规范产生矛盾,由此发生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有的受到暴力思想的影响,参与打架斗殴;有的受到黄
色淫秽网站的毒害,锒铛入狱;还有的上网交友遭到各种侵害。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措施
鉴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甚至侵害,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网络态度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树立上网的正确目的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或上网学习、或休闲娱乐、或联络朋友,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而有些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完全以此为中心,本末倒置。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把学生“唤醒”,将他们从电脑前拉回来,引导他们把网络与自身的学习、兴趣及将来发展结合起来,让电脑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助力。
(二)教给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选择、辨别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低级、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展开正面的宣传攻势。另外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方法,提供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网站。比如,查资料、选内容健康、质量好、访问率高的网站;看新闻、找新浪等;搜索用百度、google。
(三)组织参加活动,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发展兴趣爱好
对网络依赖性强的学生,大多没有兴趣爱好或对世事漠不关心,如果能让他们亲身参与一些活动,通过具体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不失为戒除网隐的好方法。教师设计活动时,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其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性格孤僻的学生,可让其负责某一具体项目,促使他多与别人沟通,从而增强责任感,认清自身价值,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好。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对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的“虚拟”特点,扰乱了学生的道德体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正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明确提出“五要五不”: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教师可结合《公约》的条文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遵守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同样需要规范和秩序。大部分学生上网时,并没有道德意识,为所欲为,与日常生活中完全判若两人:说脏话、访问黄色网站、宣传反动言论,甚至恶意攻击网站、传播病毒等。而这些正反映了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具体可结合传统道德进行教育,关键是加强个人的道德涵养。
总之,学生迷恋网络,除了自身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要根除这些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特点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窗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在人际关系方面,网络,无疑会扩大交往范围,使沟通更及时、更便利。同时它的虚拟性,也会使交流更直接,不必考虑现实世界中的不便或者隐私等问题,有利于情绪的发泄,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一点,又使学生易远离现实的人际关系,疏远与他人的交流,封闭自我。
网络对学生性格、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长期与网络接触,会发展成畸形的网络性格: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性格孤僻,没有爱心、缺乏责任感,更有的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养成好斗、攻击性强的性格,而且网络行为不负任何责任,所以现实生活中他们也不会考虑现行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的约束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网络同样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前所述,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刻,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三教九流的信息:反动的、黄色的、消极的等。学生上网时通常又是一个人,对不良信息的区分能力较差,长久下去便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回到现实生活中,便与社会的规范产生矛盾,由此发生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有的受到暴力思想的影响,参与打架斗殴;有的受到黄
色淫秽网站的毒害,锒铛入狱;还有的上网交友遭到各种侵害。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措施
鉴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甚至侵害,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网络态度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树立上网的正确目的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或上网学习、或休闲娱乐、或联络朋友,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而有些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完全以此为中心,本末倒置。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把学生“唤醒”,将他们从电脑前拉回来,引导他们把网络与自身的学习、兴趣及将来发展结合起来,让电脑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助力。
(二)教给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选择、辨别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低级、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展开正面的宣传攻势。另外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方法,提供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网站。比如,查资料、选内容健康、质量好、访问率高的网站;看新闻、找新浪等;搜索用百度、google。
(三)组织参加活动,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发展兴趣爱好
对网络依赖性强的学生,大多没有兴趣爱好或对世事漠不关心,如果能让他们亲身参与一些活动,通过具体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不失为戒除网隐的好方法。教师设计活动时,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其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性格孤僻的学生,可让其负责某一具体项目,促使他多与别人沟通,从而增强责任感,认清自身价值,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好。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对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的“虚拟”特点,扰乱了学生的道德体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正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明确提出“五要五不”: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教师可结合《公约》的条文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遵守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同样需要规范和秩序。大部分学生上网时,并没有道德意识,为所欲为,与日常生活中完全判若两人:说脏话、访问黄色网站、宣传反动言论,甚至恶意攻击网站、传播病毒等。而这些正反映了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具体可结合传统道德进行教育,关键是加强个人的道德涵养。
总之,学生迷恋网络,除了自身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要根除这些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