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过渡型社区”在城市郊区中形成并发展起来。以苏州市娄葑镇莲花三社区为例,了解该社区的社区管理现状,探讨社区管理过程中的困境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逐步推动“过渡型社区”向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
关键词:过渡型社区 社区管理 现状 困境及原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40-02
从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到2011年3月的“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的新时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张,社区周边设施建设,“过渡型社区”建立和发展起来,其发展至今也已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空间特征。而有关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在如今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过渡型社区”的社区管理与转型更值得我们关注。
1 社区管理现状概述
“村改居”之后,莲花三社区隶属于娄葑斜塘办事处,其行政管理基本进入了城市基层管理的范畴。通过居民选举产生居委会、居民小组长等,形成“居委会——居民小组长——居民”的模式来管理和服务社区。社区居委会也承担着建设和维护社区的各项职能。一般情况下,居民可通过居委会的一站服务中心享受“窗口服务”,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直接跟领导反映。在该社区的行政组织体系及职能衔接方面,街道办事处、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以及它们下属的各个机构都是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例如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而它又通过其下的居民小组长跟居民联系在一起,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提高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按理来说,“村改居”社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应比原来的农村完善,但就目前过渡型社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居委会亦很难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社区基层组织在处理社区部分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2 社区管理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
2.1 居民社区参与度较低,民主自治有待加强
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长久动力。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是居民维护和行使民主自治权的有效途径。根据数据显示,莲花三社区整体上来说居民参与的意愿较强,但是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从未参与社区事务讨论或决策”的比例已达58.8%。
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有:(1)居民对居委会的本质和性质存在认识偏差。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几乎都认为居委会是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并且居委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的民主素养的限制,在处理事务时往往流于“形式化”,就算有一些创意的想法也会因未能及时交流沟通或者与领导观念和要求相悖而“半途夭折”。(2)居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或决策受到社区相关制度和渠道的影响。当前“过渡型社区”为居民参与提供的制度化渠道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有参与意愿的居民未能真正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工作中来,因此出现了社区管理过程中居民参与度较低的困境,民主自治有待加强。
2.2 居民市民化程度较低,社区文化素养需要提高
“市民化主要是指居民的意识形态、观念、文化素质等向城市社区居民转变”①。在对居民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农村社区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破坏环境、毁坏公物等,在观察社区时调查员亦发现区内打麻将盛行,其中大多是30—50岁的青壮年。
造成居民市民化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带来的“后遗症”。“村改居”后,村民除了身处城市之外,其在如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像城市人口的公平待遇,本质上仍是按照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因而村民生活方式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亦被延续下来;(2)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其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也不高。“村改居”实行后,新社区主要成员是失地农民,但大部分的村民仍留居家中,从而出现了大量无农可务的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通过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租赁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的人以及那些文化素质较低未找到工作者则更是借此来消磨大量空余时间,因而使社区整体文化素养未能得到提高。
2.3 社区社会资本缺乏,信任危机亟待解决
社会资本在社区整合与社区发展中意义重大。基于信任这一社会资本,社区居民才能得以更好地交往、互助和协作,社区也才能形成和睦的生活氛围,维持良好的社区秩序。但自从进入社会转型期后,随着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逐渐瓦解,而新的信任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信任危机。
除了这些整体性的因素影响之外,莲花社区自身独特因素亦是造成社区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在动迁以前,莲花社区的现有动迁农民或流动人口在之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早就在彼此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资本。但在搬进新社区之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而这种新环境使得他们难以适从。最突显的便是原先靠血缘和地缘关系维系的人际网络被打破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不及从前,并开始更倾向于一种理性的生活。另外,由于流动人口较多,人员素质结构较为复杂,社区更是加强了对治安状况的重视和管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区信任危机的严重性。社区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居民之间不熟悉,治安状况不佳,再加上缺乏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所以居民之间也就容易产生信任危机。
2.4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就业保障制度需完善
社区经济的发展是“过渡型社区”生成和发展的支撑要素。“村改居”后,村民失去了自家出租屋的经济收入,并且相比城市人口村民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就要让村民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的就业率。
在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中,大学生村官小邱曾对该社区管理作出了简要评价,他指出本社区的实体经济虽有发展,但是相比其它社区仍有不足,尤其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是该社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此外,在对居民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本社区很多居民处于无业状态,留居家中而成为剩余劳动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四点:(1)本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其它社区滞后,因而解决本社区居民就业问题的能力有限;(2)虽然已经采用了跟政府现有就业政策相符合的就业保障制度如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等,但是就目前该社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本社区的就业保障制度仍需完善;(3)社区管理层宣传不到位致使信息不畅通,以致使很多居民未能及时知晓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指导;(4)居民主动咨询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够,使自己错过相关信息和机会。 3 针对社区管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真正落实民主自治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亦是制约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前文已提到的关于该社区居民参与的困境,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应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完善相关体制,从而保障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加强社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此外,在社区教育所形成的群团组织也可以成为居民社区参与的载体,如志愿服务队、老年健身队、法律宣传班、就业培训班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来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热情,从而真正落实居民民主自治,行使自己权利,履行自身职责。
3.2 提高居民市民化程度,培养社区文化素养
社区文化建设对于“过渡型社区”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中比较隐蔽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制度规范化,通过教育和规范等促进转变。例如社区可以通过制定社区居民行为公约和奖惩制度来约束居民的不良行为。此外,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居民能够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从而逐渐融入城市生活。(2)组织居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居民不了解所处社区有哪些活动并且很少人去参加此类文化活动,针对此情况,社区必须较强文化娱乐活动的招募和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奖励等措施来鼓励居民积极参加以此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逐步摒弃浑浑噩噩、消磨时间的陋习,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3.3 加强社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重建社区诚信机制,加强社区治安建设,而维持社区治安稳定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便是社区自治法律。建立和健全社区自治法律和法规来减少居民的矛盾和冲突,使得社区建设和运行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然,社区自治法律必须是在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律前提下制定和实施的,因此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理论工作者加快社区研究进程,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社区自治法律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和指导。通过法律手段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诚信危机的问题得到解决也指日可待。
3.4 支持和发展实体经济,健全居民生活保障体系
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一个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决定着该社区的居民生活现状和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政府及社区管理人员要根据各小区自身的特点,切实规划,加大扶持开发力度,从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便民服务、就业培训等方面拓宽经营领域和渠道,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社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负担,保障居民生活。此外,也需加强社区服务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区补助,改善贫困居民生活水平。
4 小结
“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社区形态,虽然在目前政府及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矛盾冲突的出现,社区亦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难题,而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社区稳定。
转变“管理为主,服务为辅”的社区管理和建设模式,实行管理和服务并行,尤其是大力推进和完善社区的公益服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以此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在社区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作出更好的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过渡型社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型,构建和谐社区。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cxxj010)——“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以苏州市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 林新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50.
参考文献:
[1]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
[2] 张晨,王生坤,张欢.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问题研究评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2):78-82.
[3] 何华玲,胡梦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郊农村社区重建——基于苏州工业园区L镇CF地区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0):135-138.
[4] 巢飞,季程远.过渡型社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为个案[J].学术探讨,2011(7):365-366.
[5] 王李兵,吕英,程悦.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古娄一村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3):115-119.
[6] 黄美玲.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的“城中村”治理研究——以昆明市马村社区为个案[D].云南:云南大学,2010.
[7] 周晨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过渡型社区”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11,21(1).
关键词:过渡型社区 社区管理 现状 困境及原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40-02
从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到2011年3月的“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的新时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张,社区周边设施建设,“过渡型社区”建立和发展起来,其发展至今也已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空间特征。而有关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在如今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过渡型社区”的社区管理与转型更值得我们关注。
1 社区管理现状概述
“村改居”之后,莲花三社区隶属于娄葑斜塘办事处,其行政管理基本进入了城市基层管理的范畴。通过居民选举产生居委会、居民小组长等,形成“居委会——居民小组长——居民”的模式来管理和服务社区。社区居委会也承担着建设和维护社区的各项职能。一般情况下,居民可通过居委会的一站服务中心享受“窗口服务”,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直接跟领导反映。在该社区的行政组织体系及职能衔接方面,街道办事处、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以及它们下属的各个机构都是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例如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而它又通过其下的居民小组长跟居民联系在一起,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提高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按理来说,“村改居”社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应比原来的农村完善,但就目前过渡型社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居委会亦很难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社区基层组织在处理社区部分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2 社区管理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
2.1 居民社区参与度较低,民主自治有待加强
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长久动力。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是居民维护和行使民主自治权的有效途径。根据数据显示,莲花三社区整体上来说居民参与的意愿较强,但是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从未参与社区事务讨论或决策”的比例已达58.8%。
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有:(1)居民对居委会的本质和性质存在认识偏差。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几乎都认为居委会是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并且居委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的民主素养的限制,在处理事务时往往流于“形式化”,就算有一些创意的想法也会因未能及时交流沟通或者与领导观念和要求相悖而“半途夭折”。(2)居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或决策受到社区相关制度和渠道的影响。当前“过渡型社区”为居民参与提供的制度化渠道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有参与意愿的居民未能真正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工作中来,因此出现了社区管理过程中居民参与度较低的困境,民主自治有待加强。
2.2 居民市民化程度较低,社区文化素养需要提高
“市民化主要是指居民的意识形态、观念、文化素质等向城市社区居民转变”①。在对居民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农村社区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破坏环境、毁坏公物等,在观察社区时调查员亦发现区内打麻将盛行,其中大多是30—50岁的青壮年。
造成居民市民化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带来的“后遗症”。“村改居”后,村民除了身处城市之外,其在如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像城市人口的公平待遇,本质上仍是按照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因而村民生活方式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亦被延续下来;(2)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其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也不高。“村改居”实行后,新社区主要成员是失地农民,但大部分的村民仍留居家中,从而出现了大量无农可务的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通过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租赁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的人以及那些文化素质较低未找到工作者则更是借此来消磨大量空余时间,因而使社区整体文化素养未能得到提高。
2.3 社区社会资本缺乏,信任危机亟待解决
社会资本在社区整合与社区发展中意义重大。基于信任这一社会资本,社区居民才能得以更好地交往、互助和协作,社区也才能形成和睦的生活氛围,维持良好的社区秩序。但自从进入社会转型期后,随着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逐渐瓦解,而新的信任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信任危机。
除了这些整体性的因素影响之外,莲花社区自身独特因素亦是造成社区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在动迁以前,莲花社区的现有动迁农民或流动人口在之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早就在彼此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资本。但在搬进新社区之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而这种新环境使得他们难以适从。最突显的便是原先靠血缘和地缘关系维系的人际网络被打破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不及从前,并开始更倾向于一种理性的生活。另外,由于流动人口较多,人员素质结构较为复杂,社区更是加强了对治安状况的重视和管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区信任危机的严重性。社区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居民之间不熟悉,治安状况不佳,再加上缺乏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所以居民之间也就容易产生信任危机。
2.4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就业保障制度需完善
社区经济的发展是“过渡型社区”生成和发展的支撑要素。“村改居”后,村民失去了自家出租屋的经济收入,并且相比城市人口村民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就要让村民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的就业率。
在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中,大学生村官小邱曾对该社区管理作出了简要评价,他指出本社区的实体经济虽有发展,但是相比其它社区仍有不足,尤其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是该社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此外,在对居民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本社区很多居民处于无业状态,留居家中而成为剩余劳动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四点:(1)本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其它社区滞后,因而解决本社区居民就业问题的能力有限;(2)虽然已经采用了跟政府现有就业政策相符合的就业保障制度如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等,但是就目前该社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本社区的就业保障制度仍需完善;(3)社区管理层宣传不到位致使信息不畅通,以致使很多居民未能及时知晓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指导;(4)居民主动咨询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够,使自己错过相关信息和机会。 3 针对社区管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真正落实民主自治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亦是制约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前文已提到的关于该社区居民参与的困境,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应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完善相关体制,从而保障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加强社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此外,在社区教育所形成的群团组织也可以成为居民社区参与的载体,如志愿服务队、老年健身队、法律宣传班、就业培训班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来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热情,从而真正落实居民民主自治,行使自己权利,履行自身职责。
3.2 提高居民市民化程度,培养社区文化素养
社区文化建设对于“过渡型社区”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中比较隐蔽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制度规范化,通过教育和规范等促进转变。例如社区可以通过制定社区居民行为公约和奖惩制度来约束居民的不良行为。此外,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居民能够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从而逐渐融入城市生活。(2)组织居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居民不了解所处社区有哪些活动并且很少人去参加此类文化活动,针对此情况,社区必须较强文化娱乐活动的招募和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奖励等措施来鼓励居民积极参加以此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逐步摒弃浑浑噩噩、消磨时间的陋习,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3.3 加强社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重建社区诚信机制,加强社区治安建设,而维持社区治安稳定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便是社区自治法律。建立和健全社区自治法律和法规来减少居民的矛盾和冲突,使得社区建设和运行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然,社区自治法律必须是在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律前提下制定和实施的,因此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理论工作者加快社区研究进程,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社区自治法律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和指导。通过法律手段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诚信危机的问题得到解决也指日可待。
3.4 支持和发展实体经济,健全居民生活保障体系
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一个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决定着该社区的居民生活现状和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政府及社区管理人员要根据各小区自身的特点,切实规划,加大扶持开发力度,从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便民服务、就业培训等方面拓宽经营领域和渠道,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社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负担,保障居民生活。此外,也需加强社区服务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区补助,改善贫困居民生活水平。
4 小结
“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社区形态,虽然在目前政府及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矛盾冲突的出现,社区亦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难题,而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社区稳定。
转变“管理为主,服务为辅”的社区管理和建设模式,实行管理和服务并行,尤其是大力推进和完善社区的公益服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以此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在社区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作出更好的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过渡型社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型,构建和谐社区。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cxxj010)——“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以苏州市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 林新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50.
参考文献:
[1]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
[2] 张晨,王生坤,张欢.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问题研究评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2):78-82.
[3] 何华玲,胡梦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郊农村社区重建——基于苏州工业园区L镇CF地区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0):135-138.
[4] 巢飞,季程远.过渡型社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为个案[J].学术探讨,2011(7):365-366.
[5] 王李兵,吕英,程悦.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古娄一村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3):115-119.
[6] 黄美玲.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的“城中村”治理研究——以昆明市马村社区为个案[D].云南:云南大学,2010.
[7] 周晨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过渡型社区”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