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文化一般主要被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大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面最广、影响最大。大众文化也在我国意识形态斗争中占有重要的领地,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生成和发展。因此,对大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大眾文化的积极价值及其负面影响,以便于正确认识大众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354.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243-01
新媒体技术对社会思想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众多的媒体声音中逐渐被冷落、被淡化,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复杂艰难。当前在主要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的文化领域中,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规模极大,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其发展十分迅猛,对我国的文化传统、人们价值观念和大众的生活方式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同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先生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其最根本点在于他们得以出现的文化环境不同。后两者都是农业文化环境中的产物,而且是出于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需要而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化则是工业文化的产物,它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属性,突出了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日益数字化和技术化,促使其在我国的文化形态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
我国学术界对大众文化有不少的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定义也较多,在《大众文化导论》中,王一川是这样界定大众文化的:“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或的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态。”一般认为这个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
二、 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在当今社会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1、满足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需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由于时代的快节奏,普通大众也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精神压力与精神冲突。大众文化显著的娱乐性特征能够很好地缓解大众日常生活工作的压力,给人们带来一些欢乐与放松。大众文化产品很了解大众的心理,往往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内容轻松浅显,对大众来说很容易接受,不像一些精英文化那样深邃难懂。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古装剧也有现代剧,有爱情戏还有亲情戏,有家庭伦理问题探讨也有职场生存问题探讨等等,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普通大众的各种需求,丰富了大众的生活。同时,大众文化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电视、电影、网络小说,可以静态的享受,也可以动态的发泄,可以集体观看,也可以通过手机独自享受等,为大众提供了新的生活休闲方式。让大众娱乐并感到快乐是大众文化遵从的主要原则,它用轻松娱乐的内容来调和大众的精神冲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释放大众的精神压力,它的娱乐性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在日益紧张的生活中满足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需要和文化享受。
2、大众文化使艺术平民化,使普通大众能够轻松地参与文化并享受文化。
大众文化使艺术变得平民化,使普通大众能够轻松享受,轻松参与。大众文化虽然不像精英文化那么有深度,但它也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包含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只不过它是从大众的视角,用大众生活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展现其多样化的内容和精神,而且这些内容和精神对大众来说是很容易懂并能轻松接受的。可能它的审美主要是指向日常生活的,所以其内容是通俗易懂的,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缩短了大众生活与审美艺术的距离。大众文化借助新媒体起到了一定的“化大众”的作用,使普通大众轻松愉悦地接受了它的内容和价值观,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本身。实际上,一些优秀的大众文化中所包含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大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大众想象力和思考力的激发,观念的更新,知识面的扩大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3、推动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代我国的大众文化有着庞大的市场化的生产运作规模,还吸引着广大的受众群体,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大众文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它满足了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文化在我国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和分量。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带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它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和宣传手段引导人们进行文化产品消费,进一步带动所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广泛生产、流通和消费也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大众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积极价值,但其存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1.全球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冲击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当前大众文化对文化市场的占领,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时时受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比如西方节日的盛行,一些人对西餐的热衷,对国外奢侈品的抢购和消费,对好莱坞大片及美剧的追捧等等,这些都反映着西方大众文化成果在我国的直接或间接地消费,也是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在我国的潜在传播,我国大众对西方大众文化产品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大众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认同和相应生活方式的肯定。特别是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夹杂在大众文化中的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客观上淡化并弱化了我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 大众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并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排挤。一方面,大众由于长期接受大众文化的熏陶,就会习惯于享受这种通俗易懂且有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当再面对高雅文化就会因为缺乏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考力而远离并排斥精英文化。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是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成本低,利润高,这样,一些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从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投向大众文化产业,从而使大众文化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难以生存。
2.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消解了文化的人文精神。
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下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商品性。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工业,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和复制性,大众文化的生产也是一样的,商家为快速盈利而大批量复制出符合大众口味的大众文化产品。因此,大众文化产品在生产上所遵从的只是市场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
大众文化最大局限性就是其人文精神的缺失。大众文化将大量的新媒体技术引入文艺作品中,大大彰显了科学技术性,以吸引大众眼球,却忽视了人文因素在大众文化作品中的重要性,于是大众文化中的技术性、商品性与人文精神失衡了,出现了过度商品性和技术化的倾向。大众文化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忽视人类理性、精神价值的重要作用,它以片刻的或虚假的愉悦来迷惑大众,甚至消解历史的神圣性,戏说历史,宣扬虚无。
3.大眾文化对大众及整个社会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强烈娱乐性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建立。大众文化是以模式化、平面化的形式呈现,且其只注重感官性,是对人的低级需要的满足。平面化容易导致思维的惰性,渐渐地逝去思考力;模式化容易造成审美能力单一,习惯与大众文化后容易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产生拒斥心理。此外,大众文化对感官刺激的过分强调容易导致单面人的形成。此外,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很容易被技术所改造,形成对技术的很强的依赖性,就像当前的手机一样。
大众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强大力量,大量大众文化的粗制滥造与泛滥,会对大众产生极大的影响,降低大众的分辨能力、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同时,普通大众也很容易遭受大众传媒的控制,被一些媒介传播所诱惑和误导,沉迷于媒介所制造的脱离现实的虚构虚幻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浪费精力与时间。还有一些大众文化中夹杂着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解神圣、拒绝崇高等思想内容,极易导致大众和社会的堕落,甚至煽动反社会的情绪,引起社会动荡。
大众文化有积极价值也有消极的因素,如果不对它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那它所具有的消极因素就有可能不断膨胀甚至掩盖其原本具有的积极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大众文化有着全面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对大众文化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价值,减少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文郁,朱元忠,许苗苗. 大众文化批评[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王一川. 大众文化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25日.
[4]蔡正丽. 大众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J]. 皖西学院学报,2017(1): 34-38.
关键词: 新媒体;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354.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243-01
新媒体技术对社会思想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众多的媒体声音中逐渐被冷落、被淡化,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复杂艰难。当前在主要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的文化领域中,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流通规模极大,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其发展十分迅猛,对我国的文化传统、人们价值观念和大众的生活方式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同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先生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其最根本点在于他们得以出现的文化环境不同。后两者都是农业文化环境中的产物,而且是出于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需要而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化则是工业文化的产物,它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属性,突出了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日益数字化和技术化,促使其在我国的文化形态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
我国学术界对大众文化有不少的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定义也较多,在《大众文化导论》中,王一川是这样界定大众文化的:“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或的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态。”一般认为这个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
二、 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在当今社会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
1、满足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需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由于时代的快节奏,普通大众也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精神压力与精神冲突。大众文化显著的娱乐性特征能够很好地缓解大众日常生活工作的压力,给人们带来一些欢乐与放松。大众文化产品很了解大众的心理,往往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内容轻松浅显,对大众来说很容易接受,不像一些精英文化那样深邃难懂。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古装剧也有现代剧,有爱情戏还有亲情戏,有家庭伦理问题探讨也有职场生存问题探讨等等,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普通大众的各种需求,丰富了大众的生活。同时,大众文化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电视、电影、网络小说,可以静态的享受,也可以动态的发泄,可以集体观看,也可以通过手机独自享受等,为大众提供了新的生活休闲方式。让大众娱乐并感到快乐是大众文化遵从的主要原则,它用轻松娱乐的内容来调和大众的精神冲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释放大众的精神压力,它的娱乐性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在日益紧张的生活中满足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需要和文化享受。
2、大众文化使艺术平民化,使普通大众能够轻松地参与文化并享受文化。
大众文化使艺术变得平民化,使普通大众能够轻松享受,轻松参与。大众文化虽然不像精英文化那么有深度,但它也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包含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只不过它是从大众的视角,用大众生活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展现其多样化的内容和精神,而且这些内容和精神对大众来说是很容易懂并能轻松接受的。可能它的审美主要是指向日常生活的,所以其内容是通俗易懂的,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缩短了大众生活与审美艺术的距离。大众文化借助新媒体起到了一定的“化大众”的作用,使普通大众轻松愉悦地接受了它的内容和价值观,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本身。实际上,一些优秀的大众文化中所包含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大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大众想象力和思考力的激发,观念的更新,知识面的扩大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3、推动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代我国的大众文化有着庞大的市场化的生产运作规模,还吸引着广大的受众群体,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大众文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它满足了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文化在我国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和分量。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带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它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和宣传手段引导人们进行文化产品消费,进一步带动所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广泛生产、流通和消费也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大众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积极价值,但其存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1.全球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冲击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当前大众文化对文化市场的占领,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时时受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比如西方节日的盛行,一些人对西餐的热衷,对国外奢侈品的抢购和消费,对好莱坞大片及美剧的追捧等等,这些都反映着西方大众文化成果在我国的直接或间接地消费,也是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在我国的潜在传播,我国大众对西方大众文化产品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大众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认同和相应生活方式的肯定。特别是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夹杂在大众文化中的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客观上淡化并弱化了我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 大众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并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排挤。一方面,大众由于长期接受大众文化的熏陶,就会习惯于享受这种通俗易懂且有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当再面对高雅文化就会因为缺乏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考力而远离并排斥精英文化。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是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成本低,利润高,这样,一些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从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投向大众文化产业,从而使大众文化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难以生存。
2.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消解了文化的人文精神。
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下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商品性。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工业,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和复制性,大众文化的生产也是一样的,商家为快速盈利而大批量复制出符合大众口味的大众文化产品。因此,大众文化产品在生产上所遵从的只是市场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
大众文化最大局限性就是其人文精神的缺失。大众文化将大量的新媒体技术引入文艺作品中,大大彰显了科学技术性,以吸引大众眼球,却忽视了人文因素在大众文化作品中的重要性,于是大众文化中的技术性、商品性与人文精神失衡了,出现了过度商品性和技术化的倾向。大众文化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忽视人类理性、精神价值的重要作用,它以片刻的或虚假的愉悦来迷惑大众,甚至消解历史的神圣性,戏说历史,宣扬虚无。
3.大眾文化对大众及整个社会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强烈娱乐性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建立。大众文化是以模式化、平面化的形式呈现,且其只注重感官性,是对人的低级需要的满足。平面化容易导致思维的惰性,渐渐地逝去思考力;模式化容易造成审美能力单一,习惯与大众文化后容易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产生拒斥心理。此外,大众文化对感官刺激的过分强调容易导致单面人的形成。此外,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很容易被技术所改造,形成对技术的很强的依赖性,就像当前的手机一样。
大众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强大力量,大量大众文化的粗制滥造与泛滥,会对大众产生极大的影响,降低大众的分辨能力、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同时,普通大众也很容易遭受大众传媒的控制,被一些媒介传播所诱惑和误导,沉迷于媒介所制造的脱离现实的虚构虚幻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浪费精力与时间。还有一些大众文化中夹杂着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解神圣、拒绝崇高等思想内容,极易导致大众和社会的堕落,甚至煽动反社会的情绪,引起社会动荡。
大众文化有积极价值也有消极的因素,如果不对它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那它所具有的消极因素就有可能不断膨胀甚至掩盖其原本具有的积极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大众文化有着全面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对大众文化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价值,减少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文郁,朱元忠,许苗苗. 大众文化批评[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王一川. 大众文化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25日.
[4]蔡正丽. 大众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J]. 皖西学院学报,2017(1):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