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树,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树木,看似貌不惊人,却能让人在细细的凝眸中感受到怀真抱素的气质。站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石长溪国有林场,放眼望去,皆是雄圆粗壮、枝干笔挺、有着三四十年树龄的郁郁杉树。杉树,在这个南方的小林场是一道养眼的风景,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它们以90%的占有量筑起了一方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也撑起了一个国有林场发展的朗朗晴空。而在张家界林业系统和石长溪林场职工的眼中,这片土地上挺立着一棵传奇之“树”。他质朴而又高大;他用科学务实的经营带领林场度过了外债逼迫的艰难岁月,并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他以真心实意的关怀在广大职工心中洒下片片爱的绿荫。他,就是石长溪国有林场的老场长——张世锦。
1996年的石长溪林场,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接手的烂摊子,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山上树木凋零,职工人心涣散。张世锦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在3年的时间内带领全场职工苦干加巧干,还清外债,使“生态建设走上了正轨,职工思想走上了正道”。能者总被寄予重托。石长溪林场刚入佳境,区林业局又将张世锦调往另一个债务累累的国有林场。在那儿,他凭着出色的能力,带领干部群众利用2年的时间就还清了170万元的外债。而在这两年间,石长溪林场再度陷入外债逼迫之中。在林场职工的集体请愿下,张世锦回来了。这一次,他通过2年的努力又还清了230多万元的债务。
三度受命解困,他没有一次推脱,每一次都勇破难关。这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场长,身材敦实,衣着朴素,除了炯炯有神的双眼,全身上下看不出什么传奇色彩。那么,他屡次取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张世锦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只是一再强调:树木是林场的根,没有良好的森林就不叫林场,固此必须造好林、管好林、护好林。
迹地造林,是张世锦的第一大法宝。刚到石长溪国有林场上班的第二天,他就带着职工爬上一个个山头查看采伐迹地,当晚便召开会议布置造林任务,第三天,不顾积雪尚未融化,首先和所有管理人员上山造林,当年就完成了170公顷造林任务。他在造林中,坚持“三定”,即:定责任、定技术、定成活率,建立激励机制。定责任即确定每块造林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到人;定技术即将造林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到生产人员;定成活率即生产人员造林必须保证相应成活率,并与工资挂钩,工资分三部分组成,一期工资、二期保证金各占45%,抚育保证金占10%,造林验收分两期。一期验收成活率达100%才可发放一期工资,若不合格,则反工补植,直到合格;二期验收成活率达90%以上才能全额发放保证金,成活率达80~89%发放50%保证金,成活率在79%以下全额扣除保证金;抚育保证金是指同地块造林生产人员与抚育生产人员不变,二期验收后方可享受保证金。3个年头的坚持,山绿了,林密了,树壮了,130多公顷残次林消失了,林场森林覆盖率由67%上升到了85%。2001年再度回到石长溪林场,张世锦不仅大抓造林,而且狠抓育苗生产,年产优质苗450万株,实现了苗木自给。
森林抚育,是张世锦的又一块“王牌”。每一年的森林抚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哪怕是在1996年和2001年林场还欠有大量外债的情况下,哪怕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反对,张世锦也没有放下森林抚育的工作。他说:“要将有限的资金首先放在发展林业生产上。”为此,自2001年起,石长溪林场每年开展森林抚育500公顷以上,确保5年内造林地每年抚育两次,6~10年幼龄林每年抚育一次,11~15年中龄林有计划地进行间伐抚育。
护林防火,是张世锦的第三大法宝。他的办公室常年挂着一顶鲜红的森林防火帽,每年的休息天数不超过20天,逢年过节总是日夜守在林场。他先后制定出台了6项森林防火制度,细节严苛到64公里的防火林道必须每10天清扫一次,组建了40人的护林防火队伍,修建了长达24公里、2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设置了500块护林防火宣传牌……1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地时时处处绷紧护林防火弦,全心全意守护每棵树。
青山有情。精心的抚育换来了葱绿如画:2007年以前,石长溪林场年采伐量是3000立方米,后加大到5000立方米;“十五”期间的森林蓄积量是13.5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是18.5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达到23.8万立方米。采伐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同步增长,得益于张世锦始终如一地组织大家脚踏实地造林、管林、护林,牢牢抓住了林场发展的根本。这种传奇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必然。
张世锦热爱每一位职工,把群众温暖牢牢放在心头。他一日三餐和大家一起在食堂进餐。他叫得出每一个职工的名字,并且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年龄。他一有空闲就跑到护林员的家中与他们聊家常,为他们安排临时作业增加收入。他从不拖欠职工的工资。一线生产人员做一次工就结一次工资。他以夫妻搭档的形式安排一线职工工作,让他们在深山之中相互照料生活。他尽己所能为每个职工排忧解难。有个职工的小孩想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他二话没说就出面去找熟识的校长。一位护林员的儿子考上大学,没有钱交学费,他马上和领导班子成员商议资助。
在退休职工胡银连看来,张世锦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场长,因为张场长的帮助,让她和丈夫从风侵雨蚀的木板房搬到了贴着瓷砖地板的红砖屋,并在市区拥有一套保障住房。张世锦常说:“要当一个好场长,必须做到资源增长,职工增收”。从2007年起,林场共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655万元、医疗保险205万元;2008年开始危旧房改造工程,共筹措217万元在市区新建140套住房,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下拨资金外,林场另外给每户配套5000元;在林区内新建并维护一线职工住房37户。现在,全场职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满着幸福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张世锦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谈起林场的工作和职工的收入时总是兴致勃勃,能信手拈来每一个数据,能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但谈起自己却少言寡语。他所体现出来的品格就如《好大一棵树》中的歌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张世锦就是这样一棵传奇之“树”,胸怀林场的发展,深情倾注职工,而自己在每一圈年轮的增加中,努力伸展开枝叶,站得更稳、站得更直,凝成一种精神,绽放美丽风景!
1996年的石长溪林场,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接手的烂摊子,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山上树木凋零,职工人心涣散。张世锦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在3年的时间内带领全场职工苦干加巧干,还清外债,使“生态建设走上了正轨,职工思想走上了正道”。能者总被寄予重托。石长溪林场刚入佳境,区林业局又将张世锦调往另一个债务累累的国有林场。在那儿,他凭着出色的能力,带领干部群众利用2年的时间就还清了170万元的外债。而在这两年间,石长溪林场再度陷入外债逼迫之中。在林场职工的集体请愿下,张世锦回来了。这一次,他通过2年的努力又还清了230多万元的债务。
三度受命解困,他没有一次推脱,每一次都勇破难关。这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场长,身材敦实,衣着朴素,除了炯炯有神的双眼,全身上下看不出什么传奇色彩。那么,他屡次取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张世锦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只是一再强调:树木是林场的根,没有良好的森林就不叫林场,固此必须造好林、管好林、护好林。
迹地造林,是张世锦的第一大法宝。刚到石长溪国有林场上班的第二天,他就带着职工爬上一个个山头查看采伐迹地,当晚便召开会议布置造林任务,第三天,不顾积雪尚未融化,首先和所有管理人员上山造林,当年就完成了170公顷造林任务。他在造林中,坚持“三定”,即:定责任、定技术、定成活率,建立激励机制。定责任即确定每块造林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到人;定技术即将造林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到生产人员;定成活率即生产人员造林必须保证相应成活率,并与工资挂钩,工资分三部分组成,一期工资、二期保证金各占45%,抚育保证金占10%,造林验收分两期。一期验收成活率达100%才可发放一期工资,若不合格,则反工补植,直到合格;二期验收成活率达90%以上才能全额发放保证金,成活率达80~89%发放50%保证金,成活率在79%以下全额扣除保证金;抚育保证金是指同地块造林生产人员与抚育生产人员不变,二期验收后方可享受保证金。3个年头的坚持,山绿了,林密了,树壮了,130多公顷残次林消失了,林场森林覆盖率由67%上升到了85%。2001年再度回到石长溪林场,张世锦不仅大抓造林,而且狠抓育苗生产,年产优质苗450万株,实现了苗木自给。
森林抚育,是张世锦的又一块“王牌”。每一年的森林抚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哪怕是在1996年和2001年林场还欠有大量外债的情况下,哪怕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反对,张世锦也没有放下森林抚育的工作。他说:“要将有限的资金首先放在发展林业生产上。”为此,自2001年起,石长溪林场每年开展森林抚育500公顷以上,确保5年内造林地每年抚育两次,6~10年幼龄林每年抚育一次,11~15年中龄林有计划地进行间伐抚育。
护林防火,是张世锦的第三大法宝。他的办公室常年挂着一顶鲜红的森林防火帽,每年的休息天数不超过20天,逢年过节总是日夜守在林场。他先后制定出台了6项森林防火制度,细节严苛到64公里的防火林道必须每10天清扫一次,组建了40人的护林防火队伍,修建了长达24公里、2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设置了500块护林防火宣传牌……1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地时时处处绷紧护林防火弦,全心全意守护每棵树。
青山有情。精心的抚育换来了葱绿如画:2007年以前,石长溪林场年采伐量是3000立方米,后加大到5000立方米;“十五”期间的森林蓄积量是13.5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是18.5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达到23.8万立方米。采伐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同步增长,得益于张世锦始终如一地组织大家脚踏实地造林、管林、护林,牢牢抓住了林场发展的根本。这种传奇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必然。
张世锦热爱每一位职工,把群众温暖牢牢放在心头。他一日三餐和大家一起在食堂进餐。他叫得出每一个职工的名字,并且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年龄。他一有空闲就跑到护林员的家中与他们聊家常,为他们安排临时作业增加收入。他从不拖欠职工的工资。一线生产人员做一次工就结一次工资。他以夫妻搭档的形式安排一线职工工作,让他们在深山之中相互照料生活。他尽己所能为每个职工排忧解难。有个职工的小孩想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他二话没说就出面去找熟识的校长。一位护林员的儿子考上大学,没有钱交学费,他马上和领导班子成员商议资助。
在退休职工胡银连看来,张世锦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场长,因为张场长的帮助,让她和丈夫从风侵雨蚀的木板房搬到了贴着瓷砖地板的红砖屋,并在市区拥有一套保障住房。张世锦常说:“要当一个好场长,必须做到资源增长,职工增收”。从2007年起,林场共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655万元、医疗保险205万元;2008年开始危旧房改造工程,共筹措217万元在市区新建140套住房,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下拨资金外,林场另外给每户配套5000元;在林区内新建并维护一线职工住房37户。现在,全场职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满着幸福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张世锦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谈起林场的工作和职工的收入时总是兴致勃勃,能信手拈来每一个数据,能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但谈起自己却少言寡语。他所体现出来的品格就如《好大一棵树》中的歌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张世锦就是这样一棵传奇之“树”,胸怀林场的发展,深情倾注职工,而自己在每一圈年轮的增加中,努力伸展开枝叶,站得更稳、站得更直,凝成一种精神,绽放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