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纽带。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革新,并实现国防教育课程教育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学 国防教育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效果研究”(2016SJD880003);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国防教育在河海大学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201612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25-01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入多种实践因子,激活学生学习动力,进而融入课堂、传承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系统教学活动。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相对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防教育成效的发挥。课堂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其它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1]。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现实的活动和运动,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
我国国防教育课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引领的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与国防和军队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3]。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军事特性,包含大量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及国家战略理念。课堂实践教学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联系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国防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渠道。
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军事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述。军事技能训练以课外训练为主,实际操作中偏重队列训练等。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构成了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体系,但是所属机构不同,二者在实施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统一性和同构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互释与互融、互动与互补的关系[4]。理论教学以实践为背景和支撑,必然包含着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实践教学以理论为基础和约束,必然包含着从实践到理论的抽象过程。军事课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国防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本质上也融合了理论与实践。
三、推进國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革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
国防教育课堂实践教学的推进,需要严格依据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国防教育课程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教学,是课堂内外的重要衔接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链接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精确总结,做到有抓有放,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无法获取的收获,在“抓”的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到个人难以领悟的意境。
国防教育课程在课堂实践教学操作中,需要抓好四个方面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首先,把握政治性和保密性。国防教育课程与军事系统密切相关,必须在严格恪守相关保密义务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其次,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实践选题很关键,必需是与国防教育系统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第三,注重实践方式的可操作性。实践方式要切合大学生实际,鼓励进行方式创新,形式创新。第四,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主导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力保证,是课堂实践教学推陈出新的重要支撑。
四、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国防教育的教育价值。
(一)潜移默化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爱国主义是推动一个国家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是对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高校国防教育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处处蕴含着爱国主义要素。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实践活动,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他们形成高尚人格、爱国观念、创新精神,潜移默化中切身体会爱国主义内涵,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用爱国主义引领人生。
(二)潜移默化中达到拥军爱军的教育效果。
国防教育课程具有明显的军事特性,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出军事色彩,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其精要,这需要将军事内容实质化。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各种路径了解军事、接触军事、爱上军事,达到拥军爱军的教育效果。
(三)潜移默化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活力之源。实教育实践结果表明,单一的知识教学不可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个体与客体相互融合,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扩大认识,使得学习所得扩散到国家及人生各方面。课堂实践过程,也是学生以主体体验方式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洗涤精神,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1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
[3]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40
[4]赵晖,王和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异质性辨析[J].教育探索,2013(9):4
作者简介:
陈进军(1978-),男,江苏大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防教育。
【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学 国防教育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效果研究”(2016SJD880003);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国防教育在河海大学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201612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25-01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入多种实践因子,激活学生学习动力,进而融入课堂、传承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系统教学活动。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相对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防教育成效的发挥。课堂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其它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1]。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现实的活动和运动,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
我国国防教育课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引领的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与国防和军队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普及性教育[3]。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军事特性,包含大量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及国家战略理念。课堂实践教学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联系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国防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渠道。
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军事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述。军事技能训练以课外训练为主,实际操作中偏重队列训练等。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构成了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体系,但是所属机构不同,二者在实施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统一性和同构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互释与互融、互动与互补的关系[4]。理论教学以实践为背景和支撑,必然包含着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实践教学以理论为基础和约束,必然包含着从实践到理论的抽象过程。军事课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国防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本质上也融合了理论与实践。
三、推进國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革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
国防教育课堂实践教学的推进,需要严格依据培养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国防教育课程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教学,是课堂内外的重要衔接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链接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精确总结,做到有抓有放,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无法获取的收获,在“抓”的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到个人难以领悟的意境。
国防教育课程在课堂实践教学操作中,需要抓好四个方面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首先,把握政治性和保密性。国防教育课程与军事系统密切相关,必须在严格恪守相关保密义务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其次,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实践选题很关键,必需是与国防教育系统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第三,注重实践方式的可操作性。实践方式要切合大学生实际,鼓励进行方式创新,形式创新。第四,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主导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力保证,是课堂实践教学推陈出新的重要支撑。
四、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国防教育的教育价值。
(一)潜移默化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爱国主义是推动一个国家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是对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高校国防教育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处处蕴含着爱国主义要素。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实践活动,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他们形成高尚人格、爱国观念、创新精神,潜移默化中切身体会爱国主义内涵,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用爱国主义引领人生。
(二)潜移默化中达到拥军爱军的教育效果。
国防教育课程具有明显的军事特性,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出军事色彩,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其精要,这需要将军事内容实质化。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各种路径了解军事、接触军事、爱上军事,达到拥军爱军的教育效果。
(三)潜移默化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活力之源。实教育实践结果表明,单一的知识教学不可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个体与客体相互融合,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扩大认识,使得学习所得扩散到国家及人生各方面。课堂实践过程,也是学生以主体体验方式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洗涤精神,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1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
[3]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40
[4]赵晖,王和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异质性辨析[J].教育探索,2013(9):4
作者简介:
陈进军(1978-),男,江苏大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