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听到舒缓的音乐,就会觉得心情平静、放松;当听到曲调悲伤的歌曲或乐曲,心情也会随之渐渐暗淡、沉重下来;当听到欢快、喜庆乐曲的时候,又会很兴奋、激动,很想随音乐一起起舞。这说明音乐是一种影响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流动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它能调动听者的情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往往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大小上,而没有认真地意识到声音的追求须以情感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以更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显而易见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课堂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一、提高练声曲的趣味性,激发兴趣,挖掘情感因素
发声练习曲是歌唱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在选用发声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进学生进行歌唱的动力。
1.在发声曲前,利用下面这一节奏:“2/4 × × |×× × |”,用说“嘿”的方法找到发音位置、打开喉咙。然后再进行发声练习,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不会因为高音上不去而禁声或喊唱。
2.在原有练声曲的基础上设计有趣的母音(如:哈哈哈等),这样既能单练旋律,培养情感,又能在有趣的练声曲中,自然的找到声音位置,为歌唱做好充分的准备。
3.利用“柯尔文”手势来引导学生唱两个声部的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do”,一组唱“mi”,“do”音要唱长音,这样可以达到声音的和谐。唱完可以多变换两组,使之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对声部和谐的体会会更深刻,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咬字、吐字清晰,利于表达情感
正确、清晰地咬字、吐字,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演唱者的声音很好,但唱起来却“言之无物”。只听到技巧的声音,听不清楚所唱的歌词,所以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则不清晰。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诠释”歌词内容,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每一首歌曲在歌唱前,我们都要先把歌词按节奏朗读几遍,指导学生把每一个字读清楚、读通畅,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同时配合手掌的节奏拍击,有趣的拍击、朗读后再进行歌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这样孩子们不会因为歌词的不熟练而影响歌唱了,节奏也就不成问题了。
三、对作品内涵进行剖析,正确抒发情感
歌词是作者表现立场、心情、态度的载体,它是作者内心情绪抒发的一种体现。比如演唱《小燕子》这首歌时,应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出“我”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现在的学生酷爱流行音乐,有些歌曲就不适合现在的中小学生演唱,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歌曲才能唱出感情,表现出来的也是最完美的。
歌曲的体裁往往与某种情绪联系在一起,情绪热烈、欢快的,在演唱时应用喜庆、热烈的情绪演唱;而对于抒情的歌曲,应以柔和、甜美、赞颂的情绪演唱。要根据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只有真正剖析体会歌曲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表现力对音乐艺术尤为重要,到位的表现力可以使听者哭,使聽者笑,使听者如醉如痴。所以,教师应在歌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并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描写各种人间情感的文学作品、电视、电影等,间接体验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情感世界,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往往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大小上,而没有认真地意识到声音的追求须以情感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以更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显而易见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课堂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一、提高练声曲的趣味性,激发兴趣,挖掘情感因素
发声练习曲是歌唱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在选用发声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进学生进行歌唱的动力。
1.在发声曲前,利用下面这一节奏:“2/4 × × |×× × |”,用说“嘿”的方法找到发音位置、打开喉咙。然后再进行发声练习,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不会因为高音上不去而禁声或喊唱。
2.在原有练声曲的基础上设计有趣的母音(如:哈哈哈等),这样既能单练旋律,培养情感,又能在有趣的练声曲中,自然的找到声音位置,为歌唱做好充分的准备。
3.利用“柯尔文”手势来引导学生唱两个声部的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do”,一组唱“mi”,“do”音要唱长音,这样可以达到声音的和谐。唱完可以多变换两组,使之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对声部和谐的体会会更深刻,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咬字、吐字清晰,利于表达情感
正确、清晰地咬字、吐字,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演唱者的声音很好,但唱起来却“言之无物”。只听到技巧的声音,听不清楚所唱的歌词,所以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则不清晰。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诠释”歌词内容,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每一首歌曲在歌唱前,我们都要先把歌词按节奏朗读几遍,指导学生把每一个字读清楚、读通畅,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同时配合手掌的节奏拍击,有趣的拍击、朗读后再进行歌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这样孩子们不会因为歌词的不熟练而影响歌唱了,节奏也就不成问题了。
三、对作品内涵进行剖析,正确抒发情感
歌词是作者表现立场、心情、态度的载体,它是作者内心情绪抒发的一种体现。比如演唱《小燕子》这首歌时,应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出“我”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现在的学生酷爱流行音乐,有些歌曲就不适合现在的中小学生演唱,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歌曲才能唱出感情,表现出来的也是最完美的。
歌曲的体裁往往与某种情绪联系在一起,情绪热烈、欢快的,在演唱时应用喜庆、热烈的情绪演唱;而对于抒情的歌曲,应以柔和、甜美、赞颂的情绪演唱。要根据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只有真正剖析体会歌曲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表现力对音乐艺术尤为重要,到位的表现力可以使听者哭,使聽者笑,使听者如醉如痴。所以,教师应在歌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并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描写各种人间情感的文学作品、电视、电影等,间接体验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情感世界,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