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实验课进行探究教学的探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实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改中,生物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生物教学也应该该顺势而变,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本文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做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大力提倡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实验与探究性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是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开展以探究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具体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好探究性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探究性实验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引导下进行实验的引导性探究,另一种是直接由学生发现问题开展的实验开放性探究。一般说来引导性探究实验,是指由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进行实验,最后得到实验结果。如果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的再实验,直到学生获得完整的实验数据,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止。比如,下列是某小组在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请你分析回答:
  (1)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它们被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5克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SiO2后,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浅绿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防止发挥物质大量挥发,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看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是沿着老师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而开放性探究实验,多数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处理信息等等的过程,都是由学生完成,老师只起指导。但关键问题在于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现实的教学中,由于老师缺乏问题意识,学生难以提出问题。
  1.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甚至在公开课上,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常常习惯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实施上多数教学活动冠以探究名称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探究热情。比如,老师向学生揭示一个问题后,就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其实它不能说是真正的探究,即使它属于探究,也是要学生探究,不是学生自己要探究。假如,问题是由学生发现的,由学生提出的,那么学生就有探究的热情,就属于学生自己要探究,这样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因此,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我们老师要尽量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老师的问题意识常被自己的知识、经验所束缚。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的,即使没有学习生物学也有相关的生物知识与经验,毕竟大众媒体传给学生很多的知识。但在教学中,老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或者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受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当问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问题,他们提出的看法可能与我们老师并不一样,甚至是区别很大。比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在老师的眼里它是很简单的实验,甚至可以看作是验证性实验。但让学生完成这个实验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剪菠菜的叶子才有利于研磨?滤液细线与层析液之间的距离对实验效果会不会产生影响?滤纸条剪角剪成什么形状比较好?实验是否受温度的影响?面对学生这样的特点,老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特别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所束缚。
  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适当是筛选,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问题有探究的价值,有些问题很平常。比如,有些学生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提出用花来代替菠菜做实验。这个问题不能作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因为花中不含叶绿素;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即使实验室里没有相应的器材,老师也应该创造条件争取让学生进行探究。
  三、提高探究实验的质效
  开放性是探究实验的重要特征,正是这一开放性造成了探究实验课的不确定性,这给很多老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探究实验环节中的交流环节,很多老师看看课堂时间不够了,就草草了事,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老师就踩刹车,这就影响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学生的言犹未尽,老师应该努力提高探究教学的质效,不能克扣学生的交流环节。比如,对探究的问题作一定的范围限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等等,这样能节省实验时间,从而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
  总之,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我们老师的教学思维要灵活,不能被自己的知识、经验所困,要开创性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积极的探究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促进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下面浅谈我在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
【摘 要】本文针对开放性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问题,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开放教学思想;二、开放习题设置;三、开放课堂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开放  “开放性”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及研究的一个热点,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者的关注。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开放性课堂呢?  一、开放教学思想  实践表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就很难产生自觉有效的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它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保持了传统普通黑板的优点,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营造出自由、热情、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传统教学技术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借助黑板和粉笔进行,技术手段单一,时间一长学生便感到枯燥无味,而今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严峻挑战。以计算机和投影仪等组成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现
介绍了心理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员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探讨了图书馆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了科技好新闻奖评奖网络申报系统的开发,对系统的设计方案、功能特点和系统的部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