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希望进监狱得以度过严冬。为此,他故意犯罪,几次惹是生非却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他受到感化想要改邪归正时,警察却逮捕了他,将他送进监狱。《糕点店的盗窃案》是意大利当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卡尔维诺的早期作品。小说描写了盗窃犯夜晚摸进一家糕点店,本为偷钱,却被美味的糕点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带一些给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糕点店内,本以为盗窃犯必定被抓,却发生了令人瞠目的一幕:警察也被糕点所吸引,忙着吃糕点,无心抓罪犯,结果盗窃犯安全脱逃。
这两篇短篇小说无论在主题、人物形象,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两篇作品都写的是警察与罪犯主题,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
《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是想进监狱的流浪汉苏比在警察眼皮底下屡做坏事却无人管,当他要改过自新时,却被警察抓捕入狱并判刑。《糕点店的盗窃案》中,警察本应该是严肃执法的,却在盗窃现场一心只想着吃糕点,不仅放走了罪犯杰苏班比诺,破坏犯罪现场,还捏造谎言,说是一只猴子闯进糕点店弄坏了盘子和蛋糕。二者都讽刺了警察的渎职枉法,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二者都塑造了警察和罪犯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当然,二者也有所不同,《糕点店的盗窃案》主人公是盗贼,在行窃过程中被发现,警察只顾吃蛋糕,放罪犯逃走,又编造谎言掩盖。强调的是警察的贪婪、虚伪、渎职。《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盼望进监狱度过寒冬,即使吃霸王餐、砸玻璃、装流氓、扰乱治安、偷窃雨伞,都没能被警察抓走,而站在教堂外,受到感召准备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时,警察却将他逮捕,判刑三个月,送去了他曾一心想进却没进去的监狱。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情节,作者讽刺了美国社会的黑白不分和司法不公——好人受难,坏人逍遥法外。应该说,《警察与赞美诗》对社会的揭露批判更深刻一些。
二、艺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心理描写、幽默讽刺、悬念等手法
(一)心理描写的运用
两篇作品虽然都是短篇小说,但都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
《警察与赞美诗》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例如,苏比为什么不去慈善机构过冬,而非要选择到监狱里去,因为“他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替地方上的寄食者准备的布施……要吃一块面包,你个人的私事也就得给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还是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究竟不会过分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还有在几次惹是生非后都没有达到目的时,他觉得“那个岛(监狱所在地)简直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桃源了”。最后,受到赞美诗的影响决定改邪归正时,他想“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些心理描写有助于刻画形象,推进情节,深化主题。
《糕点店的盗窃案》中的心理描写主要集中在窃贼杰苏班比诺对美味糕点的强烈贪欲上:“杰苏班比诺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惊恐的感觉:他害怕来不及饱餐一顿,在未品尝所有品种的糕点之前就不得不逃走,唯恐他眼下享有的幸福在他的生活中仅仅持续短暂的瞬间。他看到的糕点越多,他的这种惊恐感就愈加强烈。”“他恨不得……躺倒在蛋糕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再翻几个筋斗,永远也不离开。可惜,再过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他或许今后一辈子再也不会和糕点有缘分了,只能像小时候那样把鼻子紧贴在点心店橱窗玻璃上,可怜巴巴地望着蛋糕。如果在这里至少能呆上三四个小时,那该有多美呀!”这些描写突出了窃贼对于糕点近乎疯狂的喜爱和贪恋。
(二)运用荒诞的情节,展示幽默讽刺的风格
两篇作品中都有不合常理的情节,两位作者都善于运用情节的荒诞性来表现幽默,以此讽刺和批判现实。
《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最理想的安身之所竟然是让常人恐惧的监狱。他想扮成浪子来“调戏妇女”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这位外表“娴静文雅”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他,吓得他只能逃之夭夭;他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监狱是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而苏比却心向往之,且不懈地追求,“衣着朴实”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些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在情理之中,监狱难道不是高傲的无家可归者的理想栖居地?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外表下可能掩盖着肮脏的灵魂。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风气的败坏。
《糕点店的盗窃案》杰苏班比诺和同伙明明是去偷钱的,却被甜美的糕点所诱惑,完全忘记了初衷,大吃特吃,甚至听说警察来了,本来跑了出来,却又回去要给女友带一些糕点,就被警察堵在店内,被抓是必然的,却安然脱险,因为警察和他一样贪婪,除了狂吃糕点,什么都忘了。这样荒诞的情节幽默地讽刺了警察的渎职和人性的贪婪。
(三)奇特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
《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一直努力追求进监狱,他的一次次努力换来的是不断的失败:白吃一顿只是被扔了出来,摔到马路上;砸碎橱窗玻璃,警察却不肯抓他,因为警察不相信做了坏事的人会不逃跑,等待警察来抓;他扰乱治安,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警察把他当成庆祝球赛的大学生不去管他……这一切失败让他很绝望,最后教堂外悠扬的赞美诗的声音使他内心有了转变,他决定重新做人,自食其力。就在这时,警察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么跟我来”,将他抓走,第二天法官宣判说“在布莱克威尔岛上监禁三个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警察不相信流浪汉会受到赞美诗的感召改过自新,认为他在教堂外一定是图谋不轨。这种从慢到快的小说节奏控制得非常娴熟和巧妙,欧·亨利仅用了不到百字,就将情节的突转交代得清清楚楚,使人感到意犹未尽又回味无穷。
《糕点店的盗窃案》中,窃贼杰苏班比诺忘却了来糕点店的目的,完全被糕点所吸引,“他扑向货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每次都硬往嘴里塞进两三块点心,也根本顾不得品尝什么滋味了,似乎这些点心是穷凶极恶的顽敌,是离奇古怪的妖魔,把他团团包围了,他正同它们进行激烈的搏斗厮杀,他必须借助下巴颏奋力去突破这个由各色糕点组成的包围圈”。当同伙在撬保险柜时,他却在琢磨着对那些蛋糕如何下手,他“几乎把脸孔埋进蛋糕里去,开始从蛋糕的中心逐个地咬上一口”。这些描写看着很有喜感,读者似乎也和他一样忘记了他来此的初衷和面临的危险。
当同伙盗窃得手准备离开时,杰苏班比诺想的是这一顿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许多年。但此时巡警来了,节奏就突然加快了,他本已跑到门口,却想起忘了给女友带些点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点揣在怀里。突然他看见了警察的影子,他躲在椅子后面,顷刻间店里挤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气氛非常紧张,他在劫难逃,“他猫着腰蹲着,怀里蛋糕上的蜜饯水果挤了出来,为了不让它掉下来发出响声,他赶忙把香橼果和甜梨吞进肚里”。然而,警察们并沒有进行搜查,却“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变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杰苏班比诺也趁机大口大口咀嚼着,但警察们比他吃得还起劲,也盖过了他的咀嚼声”。过了好一阵,他才发现通往门口的路是畅通无阻的。“当警察们终于清醒过来,从包围他们的各色糕点中挣脱出来的时候,杰苏班比诺早已无影无踪了。”最后,杰苏班比诺在家中和女友一起吃着他揣回的糕点。作者从慢到快再到慢的小说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这种结局非常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充满讽刺意味,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三、结语
这两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方面有很多相似点,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都体现了两位作家高超的艺术水准,都让读者回味无穷。
(佳木斯职业学院)
这两篇短篇小说无论在主题、人物形象,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两篇作品都写的是警察与罪犯主题,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
《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是想进监狱的流浪汉苏比在警察眼皮底下屡做坏事却无人管,当他要改过自新时,却被警察抓捕入狱并判刑。《糕点店的盗窃案》中,警察本应该是严肃执法的,却在盗窃现场一心只想着吃糕点,不仅放走了罪犯杰苏班比诺,破坏犯罪现场,还捏造谎言,说是一只猴子闯进糕点店弄坏了盘子和蛋糕。二者都讽刺了警察的渎职枉法,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二者都塑造了警察和罪犯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当然,二者也有所不同,《糕点店的盗窃案》主人公是盗贼,在行窃过程中被发现,警察只顾吃蛋糕,放罪犯逃走,又编造谎言掩盖。强调的是警察的贪婪、虚伪、渎职。《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盼望进监狱度过寒冬,即使吃霸王餐、砸玻璃、装流氓、扰乱治安、偷窃雨伞,都没能被警察抓走,而站在教堂外,受到感召准备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时,警察却将他逮捕,判刑三个月,送去了他曾一心想进却没进去的监狱。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情节,作者讽刺了美国社会的黑白不分和司法不公——好人受难,坏人逍遥法外。应该说,《警察与赞美诗》对社会的揭露批判更深刻一些。
二、艺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心理描写、幽默讽刺、悬念等手法
(一)心理描写的运用
两篇作品虽然都是短篇小说,但都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
《警察与赞美诗》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例如,苏比为什么不去慈善机构过冬,而非要选择到监狱里去,因为“他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替地方上的寄食者准备的布施……要吃一块面包,你个人的私事也就得给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还是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究竟不会过分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还有在几次惹是生非后都没有达到目的时,他觉得“那个岛(监狱所在地)简直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桃源了”。最后,受到赞美诗的影响决定改邪归正时,他想“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些心理描写有助于刻画形象,推进情节,深化主题。
《糕点店的盗窃案》中的心理描写主要集中在窃贼杰苏班比诺对美味糕点的强烈贪欲上:“杰苏班比诺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惊恐的感觉:他害怕来不及饱餐一顿,在未品尝所有品种的糕点之前就不得不逃走,唯恐他眼下享有的幸福在他的生活中仅仅持续短暂的瞬间。他看到的糕点越多,他的这种惊恐感就愈加强烈。”“他恨不得……躺倒在蛋糕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再翻几个筋斗,永远也不离开。可惜,再过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他或许今后一辈子再也不会和糕点有缘分了,只能像小时候那样把鼻子紧贴在点心店橱窗玻璃上,可怜巴巴地望着蛋糕。如果在这里至少能呆上三四个小时,那该有多美呀!”这些描写突出了窃贼对于糕点近乎疯狂的喜爱和贪恋。
(二)运用荒诞的情节,展示幽默讽刺的风格
两篇作品中都有不合常理的情节,两位作者都善于运用情节的荒诞性来表现幽默,以此讽刺和批判现实。
《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最理想的安身之所竟然是让常人恐惧的监狱。他想扮成浪子来“调戏妇女”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这位外表“娴静文雅”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他,吓得他只能逃之夭夭;他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监狱是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而苏比却心向往之,且不懈地追求,“衣着朴实”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些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在情理之中,监狱难道不是高傲的无家可归者的理想栖居地?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外表下可能掩盖着肮脏的灵魂。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风气的败坏。
《糕点店的盗窃案》杰苏班比诺和同伙明明是去偷钱的,却被甜美的糕点所诱惑,完全忘记了初衷,大吃特吃,甚至听说警察来了,本来跑了出来,却又回去要给女友带一些糕点,就被警察堵在店内,被抓是必然的,却安然脱险,因为警察和他一样贪婪,除了狂吃糕点,什么都忘了。这样荒诞的情节幽默地讽刺了警察的渎职和人性的贪婪。
(三)奇特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
《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一直努力追求进监狱,他的一次次努力换来的是不断的失败:白吃一顿只是被扔了出来,摔到马路上;砸碎橱窗玻璃,警察却不肯抓他,因为警察不相信做了坏事的人会不逃跑,等待警察来抓;他扰乱治安,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警察把他当成庆祝球赛的大学生不去管他……这一切失败让他很绝望,最后教堂外悠扬的赞美诗的声音使他内心有了转变,他决定重新做人,自食其力。就在这时,警察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么跟我来”,将他抓走,第二天法官宣判说“在布莱克威尔岛上监禁三个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警察不相信流浪汉会受到赞美诗的感召改过自新,认为他在教堂外一定是图谋不轨。这种从慢到快的小说节奏控制得非常娴熟和巧妙,欧·亨利仅用了不到百字,就将情节的突转交代得清清楚楚,使人感到意犹未尽又回味无穷。
《糕点店的盗窃案》中,窃贼杰苏班比诺忘却了来糕点店的目的,完全被糕点所吸引,“他扑向货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每次都硬往嘴里塞进两三块点心,也根本顾不得品尝什么滋味了,似乎这些点心是穷凶极恶的顽敌,是离奇古怪的妖魔,把他团团包围了,他正同它们进行激烈的搏斗厮杀,他必须借助下巴颏奋力去突破这个由各色糕点组成的包围圈”。当同伙在撬保险柜时,他却在琢磨着对那些蛋糕如何下手,他“几乎把脸孔埋进蛋糕里去,开始从蛋糕的中心逐个地咬上一口”。这些描写看着很有喜感,读者似乎也和他一样忘记了他来此的初衷和面临的危险。
当同伙盗窃得手准备离开时,杰苏班比诺想的是这一顿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许多年。但此时巡警来了,节奏就突然加快了,他本已跑到门口,却想起忘了给女友带些点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点揣在怀里。突然他看见了警察的影子,他躲在椅子后面,顷刻间店里挤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气氛非常紧张,他在劫难逃,“他猫着腰蹲着,怀里蛋糕上的蜜饯水果挤了出来,为了不让它掉下来发出响声,他赶忙把香橼果和甜梨吞进肚里”。然而,警察们并沒有进行搜查,却“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变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杰苏班比诺也趁机大口大口咀嚼着,但警察们比他吃得还起劲,也盖过了他的咀嚼声”。过了好一阵,他才发现通往门口的路是畅通无阻的。“当警察们终于清醒过来,从包围他们的各色糕点中挣脱出来的时候,杰苏班比诺早已无影无踪了。”最后,杰苏班比诺在家中和女友一起吃着他揣回的糕点。作者从慢到快再到慢的小说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这种结局非常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充满讽刺意味,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三、结语
这两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方面有很多相似点,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都体现了两位作家高超的艺术水准,都让读者回味无穷。
(佳木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