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莫言说:从某一种意义来讲,看电影确实比吃饭重要。这个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经历过大饥荒的苦难,可还是把看电影看得比吃饭重要,宁可饿一天肚子换来看一天电影。作为七零后,我没有经历过饥饿年代,但是从小也很喜欢看电影。小时候农村没有电,没有电视,看电影只能在室外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露天电影。说起露天电影,在中国农村,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不会陌生。打我记事起,每逢村里放映电影,我都是在妈妈的背上跟随她和爸爸一起去观看。等到我已经会走路了,每当村部的大喇叭通知晚上有放映电影时,我欢呼雀跃,那一整天像是逢年过节那么兴奋。广播声音响起,我总是欢快地奔向卧室寻找那背婴儿的小背褥。小背褥是用一块四方花棉布左右两边缝上两条长带子做成的,诏安话叫做“嫲被”。我把小背褥放在看电影时要带的靠背椅上,一再提醒妈妈晚上别忘了背我看电影。我们村有四个自然村,露天电影在四个自然村轮流放映,放映地点大都在各个村落的戏台上或者晒谷场上,要是在我家附近的戏台上放映,我就不用找出小背褥了。太阳公公还没有下山,我便搬了几把板凳到戏台前占位置。那段被妈妈背着去看电影的时光是模糊而美好的,像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那样的混沌,那段岁月不记得看了什么电影,只记得爸爸妈妈怀里的温暖和妈妈背上的安全舒适,迷迷糊糊醒来后看到的那一片灿烂的星空。有时候看累了我就直接被妈妈背着,包裹在那温暖的小背褥里了,那通常是在寒冷的冬夜。要是在夏夜,那一个个背着小小保温瓶的大哥哥大姐姐叫卖着冰棍,是我看电影时最大的诱惑,吃着各式各样的的冰棍看电影,是我最快乐的享受。那时候看电影好像很少遇到下雨天,记得有时候碰到阴天看电影,妈妈就记得带上雨伞。如果恰好下起雨来了,那撑开的雨伞把整个银幕都占满了。这时候大喇叭又马上喊话让人们赶紧撑低一点,等到没有雨了,大家都自觉把雨伞收起来了。看电影时,有些调皮的小伙伴会在电影刚要播放的时候在镜头面前就着那一束光做手影,还有的干脆把头直接伸到镜头前,于是银幕便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阴影。播放电影的人不是本村人,他们都很随和,在调试机器时任由孩子们在镜头前调皮,等到电影正式播放的时候,要是他们还胆敢在镜头前乱来,便会马上遭到村里大喇叭诏安话的严厉训斥:“谁家的囡仔,赶紧乖乖看电影!”
记得当时看电影我会单纯地区分 “好片”和“坏片”:经常放映的并且放在第一场的是“坏片”,而放在第二和第三场的就是“好片”了。那时候的电影经常播放各种战斗片和武打片,比较经典的片子几乎放映“烂”了,因为镜头经常出现雪花点或者颤抖着,要不干脆就断掉了。要是长久断掉了镜头,放映的人有时干脆马上换了新的影片,这时我们马上欢呼了起来。村里的大喇叭还会在要放映第二部电影的空隙插入一些通知,我们只好耐着性子听完,因为“好看”的电影会在第二部或者第三部才播放。等第三部电影放映完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到了第二天要去上学的时候还哈欠连连的。
那些经常播放的影片到现在我都如数家珍:《少林寺》《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它们几乎在每次的露天电影中出现,几乎都放在第一场放映,它们都是那个年代最为优秀的电影,因为放映的次数多了,让我觉得是“坏片”,其实到现在那些影片里的经典镜头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而一些放映次数比较少的影片,有的我只有看过一次,片名都忘记了,但是影片里的某些细节却永久地镌刻在脑海里。有一部影片,漂亮的女主角为了救绑在油锅上方的男朋友,她被坏人逼迫在铺满玻璃渣的空地上跳舞。舞曲的旋律忧伤却很悠扬动听,后来的结局我忘记了,但是那女子光着脚跳印度舞,鲜血从她美丽的脚下流了出来,她痛苦地停了下来,却发现绑男朋友的绳子马上下坠了很多,她立刻咬牙又昂头跳了起来,一旁的坏人得意地哈哈大笑,后来男女主角获救了没有已经没有了印象,但是那个女主不停地咬牙在玻璃渣上翩翩起舞的样子永远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些经典画面成为影片里最动人的星星,它们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年幼的我在欣赏电影的时候用非常朴素的善恶观来评判里面是好人还是坏人,例如战斗片就容易区分,好人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坏人就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故事结局总是我们红军胜利了。战斗片都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战斗过程与结局,于是不爱看,比较喜欢看的大都是武侠片,像《木棉袈裟》《神鞭》《无敌鸳鸯腿》《鹰爪铁布衫》……它们有的虽是放映多次我却百看不厌,影片里的经典动作至今仍历历在目,比如为保袈裟而在烈焰中自焚的方丈念着经;神鞭侠士那长长的清朝辫子横扫敌人;那一对侠客男女使出无敌鸳鸯腿绝招的时候正在用脚画着圆圈;还有那击破铁布衫绝招的最后裤裆里的一击……
除了经典动作难忘以外,还有一些经典台词至今居然能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有一部近代影片是讲一个侠盗劫富济贫,每次劫后都留下一条红领带,影片最后他微笑着说:“再买一条红领带!”《神鞭》里那个割了长辫子的侠客在最后说了颇有气魄的一句话:“鞭没有了,神还在!”这“神”,便是为民除害之“神”,是爱国主义之“神”!这些经典影片已经铭刻在我的孩提时代,艺术真的是有永恒的魔力,那一部部露天影片就在我童年的星空里闪烁,我能够随意地摘取每一颗光芒献给你:最无私的爱情《云海玉弓缘》,女主咳出血还在微笑着与死神赛跑,直到在男主的怀里含笑而逝;最圆满的爱情《龙女》,龙女为了能与凡人书生结缘,咬牙身受剥鳞之苦痛,最终与高中状元的书生终成眷属并得到龙母治愈刮鳞之病痛;最伟大的母爱《妈妈再爱我一次》,只记得每看一遍就又泪流满面,还有那首陪伴至今的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无私的人间大爱黄梅戏《香魂》,苗香原本是美丽的少女,为救村民被烧毁了半边脸,最后绝望地投入熊熊大火之中。虽是黄梅戏,咿咿呀呀的,但是我看得落下了泪。里面的唱词很感人,苗香在香魂庙里唱:“山妖凶恶不可怕,亲人疑我最伤人……我不愿浑浊场内贪富贵,我不愿香魂庙里把名扬……”“青山处处有香魂,但愿人间万木春……”影片最后,苗香手托火珠自焚化作天邊的云霞……
后来上初中,学校经常组织到电影院观看电影,记得有一次看了《烛光里的微笑》,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当时班主任蒲老师在第二天语文课上提问观看影片后的感受,他没有事先布置观后感作文,班上只有我举手回答,我随口说了很久,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想那一次没有作文草稿我能够当场口若悬河地讲,那是因为儿时观看露天电影让我已经对电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热爱,要是让我当时写影评,我一定能写得很精彩的。影评人韩松落说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还鉴别不出一部电影的好与坏,等回去写影评的时候就知道好电影从人性的角度从背景,有许多可以写的点。他还在《为了报仇看电影》里说:“看电影是为了向庸常的生活报仇。”而我打小就爱看露天电影,那可是最为纯朴的乡村生活给予我童年生活的馈赠。可惜上了初中后就很少有露天电影了,因为电视机开始在村里普及了,同学们经常讨论的不再是昨晚的露天电影而是昨天的电视连续剧如何精彩了……后来有了影碟机,我买了许多影碟片在家中放映,但与观看露天电影的感受更是有着天渊之别……
现在偶尔去电影院看电影,即使电影是三D甚至是五D拍摄,立体效果显著,你可以感受到一支支暗器朝你脸上刺来,影院里音响效果很棒,银幕非常清晰,你边吃爆米花喝汽水嗑瓜子边看,可就是再也找不到孩童时星空下的那种惊喜与温馨了。哦,我的露天电影,我的童年那片灿烂的星空……
记得当时看电影我会单纯地区分 “好片”和“坏片”:经常放映的并且放在第一场的是“坏片”,而放在第二和第三场的就是“好片”了。那时候的电影经常播放各种战斗片和武打片,比较经典的片子几乎放映“烂”了,因为镜头经常出现雪花点或者颤抖着,要不干脆就断掉了。要是长久断掉了镜头,放映的人有时干脆马上换了新的影片,这时我们马上欢呼了起来。村里的大喇叭还会在要放映第二部电影的空隙插入一些通知,我们只好耐着性子听完,因为“好看”的电影会在第二部或者第三部才播放。等第三部电影放映完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到了第二天要去上学的时候还哈欠连连的。
那些经常播放的影片到现在我都如数家珍:《少林寺》《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它们几乎在每次的露天电影中出现,几乎都放在第一场放映,它们都是那个年代最为优秀的电影,因为放映的次数多了,让我觉得是“坏片”,其实到现在那些影片里的经典镜头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而一些放映次数比较少的影片,有的我只有看过一次,片名都忘记了,但是影片里的某些细节却永久地镌刻在脑海里。有一部影片,漂亮的女主角为了救绑在油锅上方的男朋友,她被坏人逼迫在铺满玻璃渣的空地上跳舞。舞曲的旋律忧伤却很悠扬动听,后来的结局我忘记了,但是那女子光着脚跳印度舞,鲜血从她美丽的脚下流了出来,她痛苦地停了下来,却发现绑男朋友的绳子马上下坠了很多,她立刻咬牙又昂头跳了起来,一旁的坏人得意地哈哈大笑,后来男女主角获救了没有已经没有了印象,但是那个女主不停地咬牙在玻璃渣上翩翩起舞的样子永远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些经典画面成为影片里最动人的星星,它们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年幼的我在欣赏电影的时候用非常朴素的善恶观来评判里面是好人还是坏人,例如战斗片就容易区分,好人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坏人就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故事结局总是我们红军胜利了。战斗片都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战斗过程与结局,于是不爱看,比较喜欢看的大都是武侠片,像《木棉袈裟》《神鞭》《无敌鸳鸯腿》《鹰爪铁布衫》……它们有的虽是放映多次我却百看不厌,影片里的经典动作至今仍历历在目,比如为保袈裟而在烈焰中自焚的方丈念着经;神鞭侠士那长长的清朝辫子横扫敌人;那一对侠客男女使出无敌鸳鸯腿绝招的时候正在用脚画着圆圈;还有那击破铁布衫绝招的最后裤裆里的一击……
除了经典动作难忘以外,还有一些经典台词至今居然能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有一部近代影片是讲一个侠盗劫富济贫,每次劫后都留下一条红领带,影片最后他微笑着说:“再买一条红领带!”《神鞭》里那个割了长辫子的侠客在最后说了颇有气魄的一句话:“鞭没有了,神还在!”这“神”,便是为民除害之“神”,是爱国主义之“神”!这些经典影片已经铭刻在我的孩提时代,艺术真的是有永恒的魔力,那一部部露天影片就在我童年的星空里闪烁,我能够随意地摘取每一颗光芒献给你:最无私的爱情《云海玉弓缘》,女主咳出血还在微笑着与死神赛跑,直到在男主的怀里含笑而逝;最圆满的爱情《龙女》,龙女为了能与凡人书生结缘,咬牙身受剥鳞之苦痛,最终与高中状元的书生终成眷属并得到龙母治愈刮鳞之病痛;最伟大的母爱《妈妈再爱我一次》,只记得每看一遍就又泪流满面,还有那首陪伴至今的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无私的人间大爱黄梅戏《香魂》,苗香原本是美丽的少女,为救村民被烧毁了半边脸,最后绝望地投入熊熊大火之中。虽是黄梅戏,咿咿呀呀的,但是我看得落下了泪。里面的唱词很感人,苗香在香魂庙里唱:“山妖凶恶不可怕,亲人疑我最伤人……我不愿浑浊场内贪富贵,我不愿香魂庙里把名扬……”“青山处处有香魂,但愿人间万木春……”影片最后,苗香手托火珠自焚化作天邊的云霞……
后来上初中,学校经常组织到电影院观看电影,记得有一次看了《烛光里的微笑》,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当时班主任蒲老师在第二天语文课上提问观看影片后的感受,他没有事先布置观后感作文,班上只有我举手回答,我随口说了很久,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想那一次没有作文草稿我能够当场口若悬河地讲,那是因为儿时观看露天电影让我已经对电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热爱,要是让我当时写影评,我一定能写得很精彩的。影评人韩松落说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还鉴别不出一部电影的好与坏,等回去写影评的时候就知道好电影从人性的角度从背景,有许多可以写的点。他还在《为了报仇看电影》里说:“看电影是为了向庸常的生活报仇。”而我打小就爱看露天电影,那可是最为纯朴的乡村生活给予我童年生活的馈赠。可惜上了初中后就很少有露天电影了,因为电视机开始在村里普及了,同学们经常讨论的不再是昨晚的露天电影而是昨天的电视连续剧如何精彩了……后来有了影碟机,我买了许多影碟片在家中放映,但与观看露天电影的感受更是有着天渊之别……
现在偶尔去电影院看电影,即使电影是三D甚至是五D拍摄,立体效果显著,你可以感受到一支支暗器朝你脸上刺来,影院里音响效果很棒,银幕非常清晰,你边吃爆米花喝汽水嗑瓜子边看,可就是再也找不到孩童时星空下的那种惊喜与温馨了。哦,我的露天电影,我的童年那片灿烂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