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66-02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必须以课改为突破口,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下面就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一点认识。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来源的于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新力就越强,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课堂上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教学片断1:在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教学中,10=0.01754rad,1rad=57018′我和学生一道探究,认为10=0.01745rad可以联想为“你一旦记不住,要气死我(1745)”,把1rad=57018′可联想为“你一糊涂(1弧度),就乌七糟八(57018′)” 。
  教学片断2:命题:三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成几等分?我们把空间想象成一豆腐向四边无限延伸,这样命题转化为:三刀最多可以把豆腐截成多少块?通过探究还可以得到一个条件更强的一个命题:三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几等分?
  教学片断3:命题:若0  分析:方法一:构造一个单位圆,如图,设∠AOP=x,12sinx想象为三角形ABC的面积,12x想象为扇形ABC的面积,12tanx想象为三角形OAT的面积,由此可以很简单证明此命题。
  方法二:构造一个函数f(x)=x-sinx,其导函数f′(x)=1-cosx>0,f(x)在0sinx,同理可证:tanx>x。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不断超过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信心,首先给学生讲明创新的含义: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它有三种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格森曾说,“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每个人都能创新,都具有创新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课堂教师要营造自主,宽松,和谐、民主、安全的课堂氛围,以饱满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片断4:[2009.广东卷]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OB,它们的夹角为120°,如图,点C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上运动,若,OC=xoa+yOB其中x∈R,y∈R,则x+y的最大值是.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道探索出六种解法,由于篇幅原因,我仅给出一种特具创新的解法.
  解:连接AB交OC于D,∵O,D,C共线,设OD=γOC
  又∵A,D,B共线,∴OD=tOC+(1-t)OB
  ∵OC=xoa+yOB代入得,γxOA+γyOB=TOA+(1-t)OB
  ∴x=tγ,y=1-tγ
  x+y=1γ,由几何知识可知:当C为圆弧AB的中点时,γ最小,最小值为12,x+y的最大值是2。
  我及时对学生给予表扬,并以该生姓名为名将此解法称为“ *** 解法”。对学生在创新中出现的错误持宽容态度,不歧视,不厌弃,鼓励大胆创新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3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善于质疑是创新的思维基础,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展,发生过程生疑,激发创新。
  教学片断5: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三册选项修2第136页,教材中只给出(ex)′=ex=ax1nx,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以上两个公式间有无联系,能否从(ex)′=ex,推出(ax)′=ax1nx,学生们经过探究,给出如下解法:(ax)′=((a1na)x)′=(ex1na)′=ex1na(1na)=ex1na,把看似不相联的问题找出其联系,这就是一种创新。对解题方法大胆质疑,进行创新。
  教学片断6:若0   (2)在现实生活中猜出模型;(溶液的浓度,如糖水的浓度,此不等式取名糖水不等式)
   (3) m>0有何作用?b  (4)将ba结论又如何?将m>0改为m<0结论又如何?
  (5)此结论有哪些变式?(如比较cosb+ma+m,cosba,cosb-ma-m的大小等到)
  对偶然得到的结论大胆质疑,获得创新。
  教学片断7:f(x)=1g1+x1-x,此函数是一个奇函数,且f(0)=0,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否所有的奇函数都有f(0)=0?通过探索答案是否定的,如f(x)=1x,若*加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结论成立。并给出证明:f(-x)=-f(x)当x=0时有f(0)=-f(0),f(0)=0。进一步引导学生该结论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学生找出了许多应用,如,已知m为非零实数,函数y=1n(mx-1-1)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m=,用以上结论解决非常快捷。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解决某件事情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是在思考中获取的,在疑问中创造和更新的,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可采用模仿训练,定势思维训练等方法进行,创新思维的具体操作定义为:思维的流畅与广阔性,思维的求异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精细性,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有:
  1、采用能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方式:如:“为什么?”“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有无更简单的方法?”,“该方法能否进行推广运用?”,“做完此题你还想到些什么?”等。
  2、注重师生思维活动全过程的展示。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有意让学生去重走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在举例、习题教学中,要展示思维的全过程,特别是不成功的思维过程。
  3、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成果的平台,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他相互交流想法,思路,思维成果,并互相提问。
  4、教师不能对学生思维进行限制和启发,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成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和期望时,教师不要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采用互相探究,留作思考等形式解决,对学生中出现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时,教师要及时表彰肯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力求做到适时,适度,有趣,有形,无痕,在质疑中想象,在探究中合作,在解疑中创新,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极好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多种实验途径、多个角度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72-0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物理实验有利于加强理论思维的渗透和教学,有利于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84-01    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为了避免学生厌恶自己的母语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不融洽,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为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82-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让“信息技术走进农村语文教学课堂,顺应了时代
期刊
【摘要】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方式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使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可设计“发散式”,“辐集式”,“变换式”等历史问题。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的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能力。对传统的或一般的结论或观点大胆地问难质疑,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正确地分析批判,在“扬弃”中取舍,从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应立足于对已知的事物敢于质疑、探索和提
期刊
【摘要】孩子对生活中千变万化事物和现象总是充满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让孩子具有那份求知的欲望。如何让孩子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如何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开展活动,如何让这份兴趣成为动力,以兴趣促进孩子的学习活动,保持他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正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途径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本文介绍了幼儿师范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的策略,在数学课堂中,做到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真正取得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预设;合作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R4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80-02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
期刊
【摘要】“环保”作为21世纪的首要课题,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化学应根据其的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R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99-02    “环保”是21
期刊
【摘要】人的全部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犹如强大的驱动力,是人类从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内部力量,是一个人主观世界的具体表现形式。人是多种感情的融合体,缺少感情营养的滋养,人就不能健康地成长。情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更强调情感教育。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动人,融情于事,寓情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