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张熙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厌学情绪,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结合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看法:
  一、历史导语要讲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我是这样开头:首先用多媒体呈现美国国旗,然后问学生是哪国的国旗,然后老师再问:它是当今什么样国家?学生回答:“是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准确说:“美国是当今世界年轻的超级大国。”它曾经是英国的的殖民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的英国变成紧跟美国的小兄弟。这样开头,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巧设问题,以问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如:我在讲授《戊戌变法》这一课时,讲到袁世凯的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教师大胆设问:“即使袁世凯不告密,倒向维新派一边,戊戌变法还会失败。为什么呢?”这一设疑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跃跃欲试争抢回答,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回答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回答不尽完美,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讲《南北战争》时,开头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去祭奠林肯的实事导入新课。当我讲到南北战争结束时,我这样提出问题: “奥巴马当选之后为什么首先要去祭奠林肯呢?”学生纷纷议论,然后抢着举手回答,一位学生这样回答:“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总统之一,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另一位学生接着说:“没有林肯总统废除黑人奴隶制,就没有奥巴马今天的地位,奥巴马应感激林肯总统。”通过这一提问,把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突出主干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讲《西安事变》中,当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留时,全班学生拍手鼓掌,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高兴的太早,难道说,蒋介石扣留,内战就结束了吗?共产党就可以掌权了吗?恰恰相反,面对中国国内情况的复杂性,你们的表现显得过于“简单”了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辨论:“放蒋?还是杀蒋呢?”通过分组辨论,把学生引入到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去体会。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了。也为最终“放蒋”提供了历史依据。学生在过程中,情感起伏,喜、怒、静都随着辩论不断深入都展现了出来。
  四、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只要经过教师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
  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看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9-02  一、评估意义  在社会、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初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战线的先行者站在关注民族兴衰、生存、发展的高度,有的心倾理论园地,有的脚踏实践沃土,已经探索、总结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在我国中小学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
焊接装备的性能是影响大型结构件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航天、化工、高压电器行业有大量的结构件需要采用自动化焊接装备焊接,来保障产品质量。这些自动化焊接装备不仅对焊接
学位
【摘要】34年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注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卸去教师过重的讲课负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从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意识 自主探索能力 兴趣 真正的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2-01  我省于2006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算算至今已经整整7个年头,而新课改教学也慢慢趋向成熟,而对于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个老师都在精心钻研的,课堂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评讲课、试卷评讲课。在新课改的精神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学生为主动,而不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即增加学生的参与
【摘要】人类的想象力能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面对中国儿童想象力低下的现状,老师有责任进行反思、探索,应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寻找并通过各种途径,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开放课堂 尊重个性 寻找途径 激发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6-01  近年来,面对着“中国儿
零件选配在批量生产和高精度产品的生产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批量生产,如何在不增加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零件选配是最好的选择;当产品精度较高时,通过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来实现产品精度的提高几乎不可能做到了,但却可以通过合理的零件选配方法来提高产品精度。本文以某型号的活门零件为研究对象,研究活门零件选配技术,开发活门零件选配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为了得到活门零件选配的选配
【摘要】本文通过服装专业教科研成果《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该课程的考核评价特点,以及该评价方式在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为考核评价改革顺利实施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布艺装饰制作技术课 考核评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1-02  
根据接触副相对运动的不同,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微动可分为切向、径向、转动和扭动微动4种模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向微动模式,很少有文献进行转动微动的研究。在微动运动中,常出现的摩擦噪声和振动,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但是目前鲜有学者将微动过程中激发的摩擦振动和噪声与磨损机制相结合进行研究。因此,借助摩擦振动和噪声对转动微动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微动摩擦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对抗工业微动损伤有重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