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高利贷的疯狂欲望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辱母杀人案”的聊城事件,日前已由最高检介入调查。但不论对案件性质、定罪量刑本身作何看法,绝大多数人在一个问题上都有相当的共识,即高利贷及高利贷讨债者在此次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对待和整治日益猖獗的高利贷问题,就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
  欧美发达国家的规范
  
  一些分析家或评论家在评述中国高利贷现象时往往引经据典,称“国外发达国家就没有高利贷问题”。这是否属实?
  首先,大部分欧美国家对高利贷的界定,都采取“上限法”,即规定一条私人信贷取利的合法最高上限,在上限之内则为合法信贷范畴,政府除使用税收杠杆调节外不予干涉,超过上限即为高利贷,将受到民法或刑法的处罚。
  如在美国,放贷是否涉嫌高利贷是由各州所界定的,每个州都有本州自行规定的法定商业信贷利率上限,超过法定商业信贷利率上限则将被裁定为违法行为,受到法律惩处。但究竟是受民法或刑法惩处,则仍由各州规则裁定(不过一旦裁定为违法或犯罪,则将根据联邦民法或刑法来处罚)。
  各州对何为“高利贷”,标准差异是很大的。
  比如加利福尼亚州,不论对企业或个人,利率均不得超过10%,否则超过部分利率不予保护,借款方有权要求无条件退回,贷款方即便不知道法律规定也不得以此作为辩护理由。如双方对簿公堂,法官认定贷款方系蓄意放高利贷,则有权裁定其触犯刑法。
  纽约州则划定了两条“红线”:16%以上为“高利贷线”,放贷人会被裁定触犯民法,面临的最高处罚是退还本息、并支付两倍于利息所得的罚款;25%以上为“入刑线”,放贷人会被裁定触犯刑律,最高刑期为5年,并处5000美元以下罚金。
  佛罗里达州则设定三条“红线”:18%以上为“高利贷线”(如贷款额度大于50万美元可放宽至25%);25%为“轻罪线”,除本息血本无归外,还可能面临罚款500美元和60天以下拘役;45%为“入刑线”。
  大多数州(50个州中的33个州)都属于上述三种情况中一种,其余各州则不设定“红线”,而是酌情裁定。
  在欧洲,高利贷早在古希腊、罗马时就十分猖獗,并产生了所谓“债务奴隶危机”。为约束高利贷,公元前443年古罗马规定利率不得超过8.3%(前88年改为不得超过12%),违者超过部分无效,但这一规定实际上近乎一纸空文。127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颁布《犹太法》,称高利贷是“犹太人恶习”,对放贷的犹太人予以没收财产、驱逐,甚至处死等惩罚。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反高利贷法,但这部法案将高利贷全然归咎于犹太人,无视甚至纵容庇护和王室关系密切的诺曼底人、勃艮第人高利贷恶习,效果可想而知。1311年,罗马教皇克莱芒五世出于和伊斯兰教争取人心考虑,规定“利息非法”,即所有利息都算高利贷,这一规定因毫无可行性而无法执行(当时许多欧洲国王、贵族为参加十字军东征借了高利贷,有的甚至抵押了领地和爵位)。1542年和1660年,英国两次颁布《反高利贷法》,设定“高利贷红线”,超过红线才为高利贷,成为如今北美各种反高利贷措施的鼻祖。但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欧洲国家取消了“反高利贷法”,如今只有法、德等大陆国家有成文反高利贷法(比如德国规定20%以上单利为高利贷),其余国家通常以“敲诈勒索”、“不当得利”等民法或刑法条文约束和处罚实际上的高利贷行为。
  在加拿大,《加拿大刑事法典》第347条规定了“高利贷罪”,但由于触犯刑律的可能性极小(60%以上单利才是高利贷行为),因此现实中因高利贷罪入刑者寥寥无几。
  高利贷仍然存在
  尽管如此,高利贷仍然是存在的,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发展中国家更猖獗——因为金融体系更发达,信贷行为更多。
  最常见、且最难被规范和杜绝的,是所谓“发薪日贷款”,即总信贷额度不超过当月(欧洲)或两周(北美)税后一次发薪额、还款日为下一次发薪日的小额贷款。这种“发薪日贷款”金额虽然不高,但利率却高得惊人,如在美国,“发薪日贷款”名义年化利率可高达390%,如果算上各项附加费用,实际年化利率最高纪录竟然是令人咋舌的780%。
  然而“发薪日贷款”却游离于法律管制范围之外,如在美国,根据《联邦诚实信贷法案》,“发薪日贷款”只要在放贷前如实向借款人列明名义利率、实际收费和实际利率,并由借款人以本人身份合法确认,就完全有效,且受到法律保护。从事“发薪日贷款”的金融信贷企业可以在州注册领取合法的金融营业执照,大大方方地开门营业。
  “发薪日贷款”在美国50个州中的36个州完全合法,但需要执行包括利率和间隔期限的某些限制。
  尽管即便允许或默认“发薪日贷款”的各州,对“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也十分严厉。如2008年伊利诺伊州著名的“530案例”中,合法从事“发薪日贷款”业务的Global公司向化名J.M.的借贷人发放“发薪日贷款”300美元,约定还款期2周,利率20%,但该州《发薪日信贷改革法》规定的“红线”为12.25%,结果Global公司发放实际年化利率高达480%的“高利贷”无人过问,却因多收了13.5美元被裁定本息不得追讨、外加罚款500美元。
  由于“发薪日贷款”只能解决小额资金周转(如在英国,“发薪日贷款”最长期限不超過4周,贷款本金不高于400英镑),对于大量因房贷或高价值商品分期付款信贷无力继续支付、或从事小微商遭遇资金链断裂威胁,需要更大额信贷的借款人而言宛如杯水车薪,而这些需要更多借贷以应急需者又偏偏缺乏向合法金融机构申请正常贷款所必须的信用值、抵押物等,这就令最传统的高利贷业务——地下高利贷即便在严格管制和严厉处罚下也依然活跃。
  是堵还是疏?
  长期以来,欧美各国围绕“如何对待高利贷”,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一种是所谓“堵”派,认为惟有不断严格、量化高利贷判定标尺,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杜绝高利贷和围绕高利贷的种种不法行为,避免因高利贷所致的种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另一种是所谓“疏”派,认为对高利贷界定宜粗不宜细,尤其对“发薪日贷款”这类小额短期信贷要“手下留情”,理由则有二:一是认为“存在即合理”,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借“发薪日贷款”,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需要短期资金周转、传统信贷又无力满足的市场空间,如果把这些人的“发薪日贷款”渠道完全堵死,他们就可能去求诸更危险的“黑道高利贷”;二是认为“无许可即无规范”,即倘若不对高利贷尤其小额短期高利贷“网开一面”,让他们“进入白道”,就无法依法对实际上广泛存在的高利贷行业实行“规范管理”、以便把高利贷的“负面因素”控制在“最低且可控层面”。
  “堵”和“疏”各有大批支持者和吐槽者,但耐人寻味的是,部分国内论者在这个问题上持一种滑稽的“两头跑”态度:曾几何时在“吴英案”中大声疾呼“放松民间信贷”、“应还高利贷者清白”的一些人,如今却又堂皇以“高利贷即恶”、“除恶即无罪”的逻辑,为所谓“辱母杀人案”辩护。
  (彭立荐自《世界博览》)
其他文献
就在意大利總理伦齐发表辞职演说的同一天,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也决定辞职了,不过原因不同,他的理由是因家庭原因決定辞职。  据BBC报道,约翰·基表示,他由于家庭原因无法继续任职到下次大选,辞职也是执政党国家党改革领导层的机会。他支持副总理比尔·英格里希接任。此外他还表示,不会在2017年寻求连任,他将在下次大选前辞去议员职务。  约翰·基将这个决定称为“自己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做
尴尬指数:★★★★☆  目前状态:尴尬持续中……  未来预测:节操算什么,换个大腿抱而已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一直都是坚定的美国民主党拥护者,一直将宝压在了希拉里身上。可是这次美国大选吊诡得出乎全世界的意料,当然安倍也不例外。  此前,日本官方以及主流媒体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希拉里身上,其口径也基本一致——希拉里当选机率远大于特朗普,其当选犹如是“美国送给日本的圣诞礼物”。由于日本政府一直认为民
近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7年年度全球50位领袖人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位列榜单第二位,力压亚马逊CEO贝索斯等全球政商领袖。背后映射的,是国际社会对马云及阿里巴巴集团帮助小企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的高度认可。  《财富》杂志在对马云的评论中强调:“马云以意想不到、鼓舞人心的方式去利用他的平台,作为自由贸易和慈善倡导者,让阿里巴巴这样的开放电子平台可以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去帮助
意大利面是政治语言、是饮食符号,也是沟通工具。但当我们想得不那么复杂的时候,它就是“快乐”的代名词。  恩尼奥·弗拉亚诺曾说:“与其说我们意大利人是个民族,还不如说是个集合体。不过,只要午餐时刻坐在一盘意大利面面前,这些半岛居民就会对意大利产生集体认同,就像下午茶之于英国人一样。就算是从军、选举,更别说征税,都无法凝聚这种共同意识。意大利统一运动先驱所向往的状态,如今就叫做意大利面。”  这番话说
又要赚钱,又要B格,几乎不可能,当今日头条签走300知乎大V时,正是刺中了知乎的软肋:长久以来,它未能帮助答主形成一定的激励措施。  拦截知乎大V的今日头条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直言,“高质量的分享无法被流水线定价,好的对话氛围更不可能被粗暴的迁移。”知识变现,豆瓣、果壳等此前曾尝试,并非一帆风顺。资本汹涌而入,但未必能铺平知识变现的商业化道路。提钱抢大V  今年6月,今日头条正
解开裤袋对准小便池一泻千里,意犹未尽之余会不自觉地打个冷颤,浑身上下像觸电般情不自禁地抖上几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还是身体出了啥毛病?  首先,可能是身体在调节体温。水具有吸收热能的特性,而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会吸收存储很多体内的热能。小便时,尿液就带走了这部分热量。此时,全身的肌肉会快速短暂的抽动,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以这种“哆嗦”的方式来弥补突然被尿液带走的热量。  其次,可
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强度疲劳感觉或身体不适。  当你还在为最近的房租上涨心烦意乱时,28岁的葡萄牙小哥本杰明·戴维斯正在努力实现他的人生目标:在33岁时提前退休。立下这个目标,并非戴维斯突发奇想。两年前的某一天,就在他读博士学位时,他被查出一种怪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得了这种病的人,很容易未老先衰。因此,戴维斯决定必须提前退休,然后好好享受人生。  综合考虑了葡萄牙的生
4月初,在美联航航班上意外爆发的公关危机成为一个导火索,将美联航乃至北美民航业积郁多年、却长期令人无可奈何到麻木以至见怪不怪的“黑历史”一下曝光出来。  北美东部时间4月9日下午17时许,美联航3411航班机组人员为确保自家职员占座,已登机乘客“抽签让座改签”,一名69岁的亚裔医生因拒绝“志愿改签”,被机组人员召唤机场执法者“像扔垃圾般”强拖下飞机,并弄得满脸鲜血。事件被曝光并引发舆论和网络大哗后
旧金山的一家创业公司正在尝试利用一個几乎隐形的系统来重塑航空版图:美国的3000个通用航空机场,以及1万架包机。这支由联邦航空局监管,塞斯纳、比奇和皮拉图斯飞机构成的机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原地待命,等待企业或有钱人在最后一刻提出的包机要求。  这家成立仅一年的黑鸟航空公司试图通过一种类似优步的按需应用程序,以远低于5000美元传统包机费用的价格,在飞机和乘客之间搭起桥梁。  与私人航空预订服务S
美国《声音》杂志網站报道称,从哈佛大学到中国,研究人员都对算盘这一工具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算盘的学生往往比使用现代方法计算的学生学得多。    作为一门技术,算盘出现的时间早于玻璃制造技术和字母的发明。罗马人有某种算珠计算工具。早期希腊人也一样。“计算”这个词就源于“画卵石”这一说法,即基本上使用某种类似于算盘的工具算算术。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戴维·巴尔纳主持了一项研究,他认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