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且种类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所带来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水文地质因素在地质灾害产生方面占据关键性地位,这种因素很容易引发砂土液化、岩溶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诸多地质灾害。基于此,文章将以水文地质因素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P694;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148-01
为不断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当做好水文及其地质等因素的基础研究工作,着重探讨其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渐加强灾害预警能力,从而科学做出防范举措,全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1]。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通俗的讲就是地下水活动情况。分析水文地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降低损失的举措,尽最大能力降低当地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一般而言,地下水流动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且自始至终受地质运动以及突发灾害的影响,所以全面分析并着重研究其活动的规律,能够有效规避重大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诱发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害。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2.1砂土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由于地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分饱和的粉砂以及细砂土受临界地震剧烈抖动,在其影响下受到极大破坏。地下水轻松越过砂土孔隙范围,表现出自下而上的运动倾向,从而导致砂土液化的自然灾害。另外,由于粉砂以及细砂土渗透性不是太好,导致地下水不断外流,表现出喷水以及喷砂等现象。
2.2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属于对地质灾害危害很大的现象,在我国沿海部分地区,比如辽宁大连地区,人们肆意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以及持续的干燥高温以及海平面的急剧上升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面对的主要重大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导致滨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含盐量升高,滨海地区淡水水资源日益缺乏,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2.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指的是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由于受力不同而表现出朝一定方向运动的情况,换言之,就是两种物质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上部分出现下降的现象。对于水文地质因素而言,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就是土壤结构与地下结构密度存在差异,受地下水与地壳作用影响,即可引发地面沉降。对地面沉降引发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在于地下竖纹地质结构运动不规则,导致结构出现不平衡,表现出地面沉降的后果。主观因素主要在于人的方面,人们片面追求生产以及生活实际需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原有整体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4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作为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較为特殊的地质灾害,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地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软土地基是建筑地基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土壤松软稳定性不高,原状土如果受到振动,其稳定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以致软土地基被破坏,从而导致建筑物稳定性不强,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斑裂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最终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文地质变化引起的,一般而言,岩溶地面不会轻易塌陷,产生这种地质灾害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一是必须是可溶岩同时存在岩溶洞隙,简单来说就是溶蚀所形成物理空间,给地面塌陷提供了前提。二是岩溶地面上部要具备盖层并且盖层厚度适中,一般情况下,基岩与土层很难发生影响作用,在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岩溶地下水才能够改变。对于岩溶塌陷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固有地段之上,最常见的就是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地下水循环强烈交替的位置,致使地下水的运动难以保证平衡这状态,最终使得地下水流汇集而产生冲刷力。在这种情况下,溶洞底层结构就不会维持稳定性,进而出现地面塌陷[2]。
3防范地质灾害的措施探讨
如前所述,水文地质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在现实生产中,必须科学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3.1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短缺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地下水资源很难得到全面开发以及充分利用。基于上述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利用地下水浇灌花草、植被以及农作物,尽最大能力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加强水文地质特性监管,减小地质灾害产生概率,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所有预防举措,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不可能从根源上消除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科学、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以救人为关键,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维护现场工作秩序,避免因无序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果出现局部地面塌陷以及沉降的突发问题,必须在塌陷处明显位置放置警示标志,防止地面塌陷以及沉降位置发生人员踩踏事故。
3.3完善地质监测系统
在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方面,地质监测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地质灾害预防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为地质灾害的紧急处置提供科学参考。所以,完善地质监控系统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科学布置系统,确保实时监测。我国地震灾害比较活跃的地区,应重点强化监测系统,一般来说要保证系统能够全天候、全时段监测的全天候性,进而对地下水的运动状况与地下结构变化形成正确地理解。其次,严格监控施工程序。强化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的监控力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监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进而不断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与效果,以免存在监测的盲区。再次,落实汛期监测工作。一般来说,在春夏季节由于降雨天气影响,我国多数地区水位会明显上涨,与此同时地下水位也会大于正常的范围,以致影响地质结构,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3]。
结束语
总之,笔者深入研究并分析了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了解到由水文地质因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具体表现在砂土液化现象、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基变形以及岩溶塌陷等方面。如果产生上述灾害现象,将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作为参考标准,科学规范地采取可行的防范举措,科学开发以及利用地下水源,健全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地质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通过上述手段,即使突发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丁凯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7,7:239-240.
[2]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12:210-212.
[3]霍光杰,周瑞平,孙佳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8,7:193-194.
作者简介
周国祥男1988.9汉云南省昆明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址、环境地址。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P694;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148-01
为不断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当做好水文及其地质等因素的基础研究工作,着重探讨其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渐加强灾害预警能力,从而科学做出防范举措,全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1]。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通俗的讲就是地下水活动情况。分析水文地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降低损失的举措,尽最大能力降低当地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一般而言,地下水流动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且自始至终受地质运动以及突发灾害的影响,所以全面分析并着重研究其活动的规律,能够有效规避重大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诱发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害。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2.1砂土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由于地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分饱和的粉砂以及细砂土受临界地震剧烈抖动,在其影响下受到极大破坏。地下水轻松越过砂土孔隙范围,表现出自下而上的运动倾向,从而导致砂土液化的自然灾害。另外,由于粉砂以及细砂土渗透性不是太好,导致地下水不断外流,表现出喷水以及喷砂等现象。
2.2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属于对地质灾害危害很大的现象,在我国沿海部分地区,比如辽宁大连地区,人们肆意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以及持续的干燥高温以及海平面的急剧上升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面对的主要重大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导致滨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含盐量升高,滨海地区淡水水资源日益缺乏,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2.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指的是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由于受力不同而表现出朝一定方向运动的情况,换言之,就是两种物质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上部分出现下降的现象。对于水文地质因素而言,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就是土壤结构与地下结构密度存在差异,受地下水与地壳作用影响,即可引发地面沉降。对地面沉降引发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在于地下竖纹地质结构运动不规则,导致结构出现不平衡,表现出地面沉降的后果。主观因素主要在于人的方面,人们片面追求生产以及生活实际需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原有整体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4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作为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較为特殊的地质灾害,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地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软土地基是建筑地基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土壤松软稳定性不高,原状土如果受到振动,其稳定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以致软土地基被破坏,从而导致建筑物稳定性不强,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斑裂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最终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文地质变化引起的,一般而言,岩溶地面不会轻易塌陷,产生这种地质灾害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一是必须是可溶岩同时存在岩溶洞隙,简单来说就是溶蚀所形成物理空间,给地面塌陷提供了前提。二是岩溶地面上部要具备盖层并且盖层厚度适中,一般情况下,基岩与土层很难发生影响作用,在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岩溶地下水才能够改变。对于岩溶塌陷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固有地段之上,最常见的就是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地下水循环强烈交替的位置,致使地下水的运动难以保证平衡这状态,最终使得地下水流汇集而产生冲刷力。在这种情况下,溶洞底层结构就不会维持稳定性,进而出现地面塌陷[2]。
3防范地质灾害的措施探讨
如前所述,水文地质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在现实生产中,必须科学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3.1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短缺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地下水资源很难得到全面开发以及充分利用。基于上述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利用地下水浇灌花草、植被以及农作物,尽最大能力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加强水文地质特性监管,减小地质灾害产生概率,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所有预防举措,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不可能从根源上消除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科学、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以救人为关键,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维护现场工作秩序,避免因无序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果出现局部地面塌陷以及沉降的突发问题,必须在塌陷处明显位置放置警示标志,防止地面塌陷以及沉降位置发生人员踩踏事故。
3.3完善地质监测系统
在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方面,地质监测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地质灾害预防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为地质灾害的紧急处置提供科学参考。所以,完善地质监控系统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科学布置系统,确保实时监测。我国地震灾害比较活跃的地区,应重点强化监测系统,一般来说要保证系统能够全天候、全时段监测的全天候性,进而对地下水的运动状况与地下结构变化形成正确地理解。其次,严格监控施工程序。强化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的监控力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监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进而不断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与效果,以免存在监测的盲区。再次,落实汛期监测工作。一般来说,在春夏季节由于降雨天气影响,我国多数地区水位会明显上涨,与此同时地下水位也会大于正常的范围,以致影响地质结构,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3]。
结束语
总之,笔者深入研究并分析了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了解到由水文地质因素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具体表现在砂土液化现象、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基变形以及岩溶塌陷等方面。如果产生上述灾害现象,将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作为参考标准,科学规范地采取可行的防范举措,科学开发以及利用地下水源,健全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地质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通过上述手段,即使突发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丁凯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7,7:239-240.
[2]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12:210-212.
[3]霍光杰,周瑞平,孙佳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8,7:193-194.
作者简介
周国祥男1988.9汉云南省昆明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址、环境地址。